互聯網為“零工經濟”注入新動能

2019-11-25 13:35:51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責編:王濤

  互聯網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勞動者通過網絡平臺打零工,於是“互聯網+零工經濟”應運而生。“斜杠青年”(多重職業、多重身份的人群)、“U盤化生存”(像U盤一樣可以自由協作)等新名詞的出現,也反映了零工經濟大潮的來臨。

  58同城聯合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近日發佈的《2019中國縣域零工經濟調查報告》顯示,35.11%的縣域零工工作與互聯網相關,“互聯網+”類零工在各種零工類型中排名第一。這意味著,網絡深深植根于下沉市場用工領域,“互聯網+零工經濟”已成為縣域民生的重要支撐。

  靈活的就業模式、豐富的就業渠道、較低的從業門檻……依靠互聯網,在零散或空余的時間,通過個人的知識、經驗、智慧、技能、勞動等獲取報酬,成為許多人的選擇。據悉,在互聯網服務與線下結合日益緊密的中國,有4億多人從事零工經濟,且從業大軍不斷壯大。

  在新興互聯網業態下産生的新工種如雨後春筍般涌現,涉及的行業面也越來越廣。最典型的有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和快遞小哥。此外,還有設計、翻譯、寫作、攝影、培訓、開網店、法律諮詢,以及做飯、家政、搬家、美容、美甲等。無論是體力勞動者還是腦力勞動者,都能通過“零工經濟”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作為傳統就業的補充,“互聯網+零工經濟”實際上也是共享經濟在人才市場上的體現,在擴大就業渠道、增加就業機會、提升勞動收入、促進就業公平等方面具有巨大潛力。放眼整個就業市場,相當於在穩定的勞動力大軍之外,增添了一支支靈活機動的遊擊隊。

  此外,以兼職用工形式替代全職人員的“零工經濟”模式,打破了朝九晚五的固定工作模式,使得原有的“企業-員工”雇傭合同制度逐漸向“平臺-個人”的交易模式轉變,節省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和人力成本。互聯網平臺又使得“供給方”和“需求方”的對接匹配更加快捷、報酬計算更加精細,很大程度降低了供需雙方的溝通成本和交易成本。

  而對於監管部門來説,“互聯網+零工經濟”還是個新課題。一方面,法律、政策需要與時俱進,應當涵蓋“零工經濟”就業群體複雜多樣的勞動關係,有效維護他們的合法勞動權益;另一方面,相關互聯網平臺應負起審查責任,確保供需雙方信息真實,妥善解決可能出現的爭議。總而言之,政府、平臺合力,供方、需方自律,才能促進“互聯網+零工經濟”健康有序發展。(李雪欽)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