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新興産業看貴州】“綠色黔南” 繪就發展“多彩”畫卷

2018-09-03 17:51:3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雲|責編:董健雄

  國際在線貴州頻道消息:初秋的黔南,金色是主色調。滿山遍野裏,金燦燦的刺梨果散發著誘人的芳香。這些沉甸甸的果實,就是當地群眾發家致富的“金罐罐”。在國家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建設等項目的支持下,黔南大規模發展刺梨産業,75萬畝刺梨深深紮根在生態脆弱的石漠化山區。

  黔南“人工種植刺梨”,為貴州石漠化治理提供了有效範本,成為山區老百姓“點綠成金”的經典案例,不僅涵養了綠水青山,更是培育了金山銀山。

  森林覆蓋率高達60%以上的綠色黔南,在快速發展中可謂五彩斑斕。

  從青山綠水到金山銀山

  多年來,黔南堅持處理好加快經濟發展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關係,將綠色理念植入工業、農業、城市建設和旅遊業發展中,強化植樹造林、石漠化治理、草地濕地恢復保護等生態工程建設,使黔南青山常在、碧水長流,生態資源得到永續利用,交出了“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的美麗答卷。

  從月亮山麓到苗嶺之巔,從紅水河畔到烏江沿岸,在黔南2.6萬平方公里的喀斯特土地上,實現了山區傳統農業向現代山地高效生態農業的精彩“變身”,茶葉、刺梨、中藥材、蔬果等優勢産業的發展,突破了貴州“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的千年俗諺,農産品南下北上、四面出擊,成為黔南的特色和名片。

  2017年6月2日,國家質檢總局發文批准黔南州申報籌建的都勻毛尖茶國家地理標誌産品保護示範區正式成立,成為貴州省首個、全國第13個地標産品保護示範區。創建示範區是黔南對“既要青山綠水,也要金山銀山”的最好詮釋,同時,讓黔南農業走上了一條通過創品牌來帶動産業發展的新路徑。

  這個季節,羅甸火龍果和羅甸的熱很相配。

  在羅甸縣龍坪鎮馬草村,村民羅兆雪家種植火龍果23畝,通過微商銷售方式,將火龍果銷售到省內及周邊地區,已收入5萬元。“種植10年的玉米也抵不上種植1年的火龍果,就算火龍果賣到1塊錢一斤也比種植玉米強。”羅兆雪説,在馬草村,36戶農戶種植戶都成了微商,他們以每公斤8元的價格銷售給固定客商。目前,羅甸縣火龍果種植面積3.2萬畝,投産面積1.5萬畝,今年預計産量1.8萬噸,預計産值1.8億元,覆蓋7個鄉鎮69個村。全縣擁有火龍果種植企業11家、深加工企業3家、合作社26個、種植大戶120余戶。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讓黔南農業擁有綠色、生態、優質的品牌影響力。通過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培育新型主體,構建品牌市場體系,使農業園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業功能不斷拓展,綜合效益不斷提升,農業“接二連三”功能充分顯現。茶葉、刺梨、中藥材、蔬果、花卉苗木等産業已形成規模,打造了都勻毛尖、黔南刺梨、羅甸火龍果、長順高鈣蘋果、荔波樟江蜜柚等一大批農産品品牌,生態農業的發展,讓荒山披上了綠裝。

  目前,全州累計種植刺梨75萬畝,2017年挂果面積25萬多畝,鮮果産量12萬噸,産值20億元,領跑全省刺梨産業;茶園面積161萬畝,投産茶園面積104萬畝,形成了30多萬人的從業隊伍,吸納返鄉農民工5.4萬人,2018年都勻毛尖茶品牌價值29.9億元;特色商品林面積650萬畝,年産值超過10億元;林下種養殖規模超過70萬畝,累計産值超過33億元;花卉苗木面積超過6萬畝,年産值3億多元。

  森林 黔南康養産業的王牌 

  獨山凈心谷景區,年均溫度14℃左右,海拔1070米,核心區域面積208平方公里,山體植被覆蓋率高達94%,是一個自然天成的天然氧吧和康養聖地。景區內奇峰聳立,山巒疊嶂、森林蒼翠、山水交織、氣象萬千,人文景觀巧奪天工,自然景觀奇特壯觀。景區內的“野奢”酒店樸語山居更是熱門火辣,網上預訂早已排到幾個月之後,座落在青山之巔,草甸之上的全山景房,給旅者帶來最極致的野奢之美,享受山川森林的一呼一吸,讓身心融入自然,體驗舒適的慢生活。

  坐擁“世界自然遺産地”、“三天奇觀”、“最美森林·最美濕地”等生態資源優勢的黔南,在發展森林康養産業上有著絕對優勢。目前,黔南全州森林覆蓋率、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分別為64%、2225萬畝、6200多萬立方米,共有國家森林公園7個,省級森林公園3個,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試點8個,城市濕地公園16個,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濕地公園數位居貴州之首。2017年,森林旅遊業接待遊客1857萬人次,綜合産值突破百億大關,達106億元。黔南正日益成為珠三角、長三角市民的旅遊目的地。

  目前,黔南被國家發改委、國家林業局等11部委列為州(市)級“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獲“省級森林城市”命名。獨山紫林山國家森林公園列入全省“五個100”旅遊重點工程建設,成為黔南森林旅遊的“標杆”景點。都勻青雲湖森林公園成功納入城市森林旅遊開發建設,三都堯人山森林公園融入水族文化旅遊綜合規劃,甕安朱家山森林公園已尋得招商夥伴整體開發,荔波蘭鼎山、貴定甘溪兩個省級森林公園正在規劃建設。都勻市獲得“全球綠色城市”,三都堯人山、龍裏龍架山國家森林公園、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被評為“中國森林氧吧”。

  今年7月7日,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上,公佈了第二批20家省級森林康養試點基地名單,黔南的都勻青雲湖、平塘京舟、荔波蘭鼎山森林康養基地名列其中。截至目前,黔南州已成功申報3個“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4個“省級森林康養試點基地”。這些項目建設,使地處貴州高原南部山區的一座座城市增添了靈性,彰顯著“顯山、露水、見林、透氣”的獨特風格。

  今年5月13日,國家森林生態標誌産品認定管理委員會宣佈,貴定縣成為全國首個“國家森林生態標誌産品生産基地創建單位”,貴州山王果健康實業有限公司等13家刺梨加工企業被列為森林生態標誌産品試點單位。

  2017年,全州林業總産值達266.50億元,今年預計達330億元。

  多年來,黔南把生態保護與利用、興林與富民、生態與産業有機結合,用一個個改革創新的實例,破解了“生態與貧窮伴生”的魔咒,林業産業發展成為貴州省步伐最快、建設成效最明顯的地區。

  全州2471萬畝集體林地,已確權2214萬畝,頒發林權證2169萬畝,發放林權證39.56萬本,集體林權發證率達97.97%。森林資源投保面積1286萬畝,佔全州集體林地的52%,大大減少了農民的務林風險。

  2004—2018年,黔南獲得國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生態補償基金10.98億元,151萬農民受益。獲退耕還林補助35.15億元,44.5萬戶農戶、172.7萬人受益。爭取到國家生態護林員指標9258名,自籌資金安排1657名,每人每年可獲得國家補助1萬元,帶動10915戶43854人脫貧,林業扶貧作出新貢獻。

  今年1月,《美麗黔南林業提質增效三年行動計劃》正式啟動建設。到2020年,全州林地面積保有量不低於2600萬畝,森林面積不低於2225萬畝,森林蓄積量達70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65%;培育五大産業十大基地800萬畝,林業綜合産值達到500億元;建設千里多彩生態廊道、10萬畝多彩景觀林、100個多彩森林村寨,提升十大景區景品質;創建黔南國家森林城市,12縣(市)成為省級森林城市。

  綠色發展 走上新型工業化之路

  在工業化發展進程中,同樣體現了黔南的綠色新政理念。多年來,黔南嚴把投資入口關,對有可能造成資源浪費、破壞生態且效益低下的“包袱性”項目,不論要求多低,都拒之門外,婉拒以犧牲生態和環境為代價換取效益的高污染、高耗能投資項目上千個。從當初來者不拒的“饑餓招商”到現在科學合理的“選商”,黔南實現了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大批綠色、生態企業紛至遝來。

  黔南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把優化産業結構作為主攻方向,大力培育壯大能源、化工、建材、農特産品加工、民族醫藥、裝備製造等優勢産業。各工業園區通過優化産業結構、加快轉型發展、創新經營模式、夯實配套設施,實現了園區工業規模化、集群化、集約化發展;裝備製造業初見成效,引進機床、汽車、機電設備、工程機械、能礦機械、電器成套設備等門類的大批規模企業,行業增加值佔全州增加值比重不斷提高;醫藥産業形成了原料藥及製劑、中藥材、中成藥、中藥飲片、生化藥品、醫療器械、藥用包裝等多品種的生産體系。貴州信邦制藥和貴州神奇制藥兩家上市企業進入中國醫藥500 強,全州藥品生産企業共擁有藥品註冊品種近300個;建材行業形成支柱,呈現出增長較快、産品多元、産能提升、利廢高效的發展態勢。

  林産工業園是黔南將一二産業緊密結合的典型示範園區。目前,已在全州規劃建設5個林産工業園,為全州林業生態資源産品的有效利用延長了産業鏈。其中,龍裏“黔中板材傢具産業園”在民營企業主導創辦園區和産業鏈招商等方面,已探索出成功經驗,推進中、高檔林産品傢具板材生産加工企業聚集,打造貴州木制品及傢具産業鏈最完善、配套設施最完備、達到國際前沿水準的木制品及家居産業製造基地。林産工業園區建設,強力推進全州林業産業由規模小、佈局散、層次低向規模化、集約化、園區化、效益化轉型發展。

  在黔南工業重地福泉,一大批化工企業通過技改,成為率先實現節能減排的先鋒企業。經過10多年的發展,貴州川恒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已由原先作坊式粗放型生産企業變身為環保設施越來越完善、擁有自主研發能力的現代化工企業,先後榮獲“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貴州省100強企業”等諸多殊榮,去年 8月25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首發上市。

  多年來,黔南在“保生態”與“促發展”這對看似對立的關係中,探出一條雙贏之路,開啟了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的綠色新政。黔南精心哺育的林業資源正在轉化為綠色紅利,不僅築牢了“兩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更是富甲一方百姓。

  “天眼”助推旅遊業“井噴”

  “天眼”小鎮位於黔南州平塘縣克度鎮,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與FAST項目直線距離5公里。按照國家5A級景區建設標準,重點規劃建設漩渦星系廣場、中軸迎賓廣場、FAST訪客服務中心、暗夜觀星園、天文教育園、天文時光村、平塘星酒店綜合體、天文風情客棧、光影天街、萬國風情美食街、星空遊樂場、歡樂葡萄園、科旅度假園等十五個項目,將平塘天文小鎮建成集天文科普、宇宙探秘、旅遊度假、文化交流為一體的科技旅遊目的地。

  “天眼”的建成,讓平塘縣天文小鎮成了“世界上看得最遠的地方”,被國家旅遊局和中國科學院評為首批十大“中國科技旅遊基地”之一,為黔南乃至貴州旅遊增加了一顆耀眼的新星。

  “中國天眼”理論上能接收到137億光年以外的電磁信號,接近宇宙邊緣。發現脈衝星只是其使命之一,未來它還將在中性氫觀測、譜線觀測、尋找可能的星際通訊信號,乃至搜尋地外文明(外星人)。

  “天眼”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差不多有30個足球場大的接收面積,如果沿著天眼的週邊走一圈,差不多需要40分鐘。天眼的鋼圈梁總長度超過1.6千米,將上萬根鋼索牢牢固定住,索網結構上共有4450塊長約11米的三角形反射面板,150塊四邊形的發射面板。每塊反射面的背後都有鋼索牽拉,可以隨著天體的移動來調整暫態拋物面的方向。

  依託“中國天眼”,平塘縣克度鎮從2015年9月開始動工建設以科普為主題的特色天文小鎮,目前小鎮3平方公里核心景區(即一期工程)已經竣工,投入使用的項目有天幕商業街、天文時空塔、星辰天緣酒店、天文體驗館、FAST觀景臺與天文觀測演示項目等20余個項目。

  行走在天文小鎮,不少腦洞大開的元素讓人耳目一新:天文望遠鏡形狀的路燈、行星形狀的球幕電影院、充滿現代感的天文體驗館,高聳著99.99米的天文時空塔,行星路牌標誌……這座處於深山中的小鎮,與充滿太空與未來元素的建築與設計,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天文小鎮的建設也在全國掀起了天文科普旅遊熱潮,這座深居大山的“仰望天空之城”,因為“天眼”轟動世界的科學成就與天文價值,吸引大量遊客蜂擁而至,甚至不少外國遊客專門趕赴平塘,只為一睹“天眼”風采。

  與火爆的天文遊相呼應,天文小鎮相繼被評為先後獲得首批中國十大科技旅遊基地、國家科普示範基地、國家4A級景區、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等稱號。一些酒店也與廣東等地的一些學校合作,開展冬令營、夏令營等活動,吸引珠三角乃至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前往。

  據統計,2017年,平塘縣旅遊總收入102.49億元,同比增長55.05%,共接待遊客1274.11萬人次,同比增長68.04%。其中,省外遊客為868.94萬人次,同比增長62%;入境遊客為16883人次,同比增長115%。

  “綠色黔南”如今的發展,如今已經越來越多姿多彩。(文 高永彥)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