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南民族師範學院民族特色教育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驗收專家好評

2018-10-22 10:33:52|來源:貴州日報|編輯:岳旺|責編:陳夢楠

  10月19日下午,由國家民委監督檢查司副司長李鐘協帶領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考核驗收組、全國互觀互檢組、貴州省民宗委驗收小組,到貴州省黔南民族師範學院進行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高校驗收。

  布依族白墻藍檐、苗族“幹欄式”吊腳樓建築風格,鑲嵌有布依“楓香蠟染”圖案的教學樓、造型為苗族“蘆笙”圖案圖書館、點綴有神密水族文字元素的民族廣場;學生中少數民族佔56%,教職工中少數民族佔51%;貴州第一所成功升本民族地方高校;3萬多本科畢業64%選擇在民族貧困地區建功立業;一直保持95%以上本科就業率,100%研究生就業率等等。絢麗多彩的黔南世居民族文化展覽館、全國高校第一個思政黨建主題廣場、“校農結合”助推人口數量較少毛南族率先脫貧、開設脫貧攻堅課為主戰培養“接地氣”生力軍等匠心獨運特色民族教育,得到來自全國驗收組、互檢組專家團的高度評讚。  

  從2013年開始,根據黔南州委州政府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部署,黔南民族師範學院開始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高校”的創建工作。圍繞培養紮根民族地區,服務民族地區基礎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文化傳承“一紮根、兩服務”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目標,突出黔南民族師範學院民族性、師範性、地方性、應用型辦學特色,黔南民族師範學院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  

  學院在校園蓮花山北麓怡心湖畔建成了佔地1.68萬平方米的全國高校第一個“思政黨建設主題廣場”,集“黨史黨規、思政教學、時代英模、入黨宣誓、文化景觀”等五大功能為一體,有創新路、協調路、綠色路、開放路、共享路“五大發展理念”命名路,有貴州籍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偉大事跡,有彰顯“新時代貴州精神”“背篼幹部”“當代女愚公”等貴州感人壯舉,廣場成為校地思政教育基地、活教材、活課堂。  

  學院修建了以文字、圖片、實物三種載體展示黔南主要少數民族布依族、苗族、水族、瑤族、毛南族文化風情特色展覽館,常年承擔“新師生進校第一課”“民族團結進步課”“習近平扶貧工作論述課”等重要教學科研的需要,承擔省州及學校重大接待任務及外來參觀考察,成為“貴州省科普教育基地”。  

  學院設置了民族傳統體育學、民族傳統體育競賽與訓練等課,進行公體和專業課程教學,將具有民族特色的布依族老虎借豬、牛角棋、擲雞毛、跑風車、抱龜蛋、三人板鞋、布依棒壘體育競技引進校園,將苗族的打手毽、板毽、苗拳、陀螺等引入課堂作為教學內容,將水族的馬尾繡工藝與端坡賽馬、毛南族矮人舞和猴鼓舞、瑤族的花式陀螺傳承研究提升,成為“貴州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基地”和“貴州民族傳統體育基地”。  

  學院在幫助人口數量較少民族平塘卡蒲毛南族過程中,通過“食堂直購”、流通企業“配額換定單”、開發精準扶貧軟體“線上定單、線下配送”“互聯網+”採購貧困村農産品,幫助解決貧困戶農産品“賣難”的問題。並用高校資源優勢及平臺,與地方政府、社會各方面聯動合作,幫助貧困農村調整農産品生産結構、發展産業助推脫貧,創造了“定點採購、産業培扶、基地建設、示範引領”的“校農結合”新模式在全省推廣,全省1.8萬所大中小學校去年9月以來“校農結合”共採購貧困戶農産品64.4萬噸45億元,帶動3900多個農産品基地170萬畝産業基地建設,覆蓋貧困人口10.9萬人。“校農結合”有力助推脫貧攻堅,成為貴州新時期脫貧攻堅新模式。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充分發揮民族教育特色和校園文化藝術魅力,承辦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省文明辦、團省委第十三屆“多彩校園·閃亮青春”全省大學生校園文化活動月之“家鄉的節日”民族文化風情決賽,讓高校大學生在校園內能直觀的感受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和獨特的少數民族風情節日,讓大學生牢記家鄉的民族傳統節日、傳承家鄉民族文化精魂,記得住鄉愁。18個高校項目進入決賽,經過省、地方高校專家、專業教授評委評,貴州大學“瑤族故事”、貴州農業職業學院“大美黔東南”、貴州師範學院“苗族遊方節”等精彩節目位居前列,獲得了觀眾陣陣掌聲,黔南民族師範學院“侗族·摔跤節”成績位居第一。國家民委驗收組、全國互觀互檢組親臨現場觀看比賽片段,對活動給予充分肯定。  

  此外,黔南民族師範創建過程中開展的一條道路、兩個共同、三個離不開、四個人人、五個認同、六觀創建教育、打造民族團結進步三全育人、自編自演創大型紅色歌劇《鄧恩銘》、雙語進村入戶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等創新作法得到考核、互檢組高度肯定。李鐘協臨別時高興地説,黔南民族師範學院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很有特色,成效明顯,每一次來都感覺不一樣,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創新。(陳治松 梁曉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