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山雲霧深 千姿百態共一“綠”

2019-03-26 10:18:39|來源:人民網|編輯:孔令娟|責編:陳夢楠

  中國西南,貴州鳳岡,洞卡拉。

  浪潮退去,海灘上,一根不足1米長的羽狀扁平枝條,露出海面。

  這是4.28億年前,地球上最早的陸生植物“黔羽枝”,在貴州自在生長的平常一瞬。“黔羽枝”化石在鳳岡的出土,被稱為茶樹“遠古的第一聲呼喚”。

(黔茶貴水)貴山雲霧深 千姿百態共一“綠”

鳳岡仙人嶺茶園

  如今,鳳岡所在的烏江中游茶區已經是貴茶重鎮,貴茶“三綠一紅”品牌中的“兩綠”——綠寶石和翠芽,都出自這個茶區。

  從億萬年前“地球上的第一抹綠”,到百萬年前那一枚孤獨的“茶祖先”茶籽,及至滄海變桑田,貴州終於進入“百茶爭鳴”的新時代。

貢茶求變

  建國初期,貴州茶學家劉其志先生曾將貴州劃分為五大茶樹品種生態區——黔北大婁山茶區;以湄潭苔茶等為代表的烏江中游茶區;以石阡苔茶等為代表的黔東武陵山茶區;以都勻、貴定中葉茶為代表的苗嶺茶區;以安順平壩竹葉青為代表的黔中高原茶區。

  這些茶區,都是傳統的古茶區,也是貴州知名貢茶的聚集地。

  飲茶之風興于盛唐,而16個唐代貢茶州郡中,貴州佔四席。湄潭茶,又是其中聲名最盛者。

  貢茶,是光環,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時,也必須走下“神壇”,接受大眾消費者考驗。

  貴州茶人,主動求變。

(黔茶貴水)貴山雲霧深 千姿百態共一“綠”

湄潭茶園晨韻 攝影 周訪華

  曾被茶聖陸羽盛讚的湄潭茶,早在民國時期,就演繹了貴茶華麗轉型的最佳範本。

  1939年,民國政府中央農業實驗所實驗茶場落戶湄潭。1939年至1948年十年間,茶場徵集到了全國13個省區的數百個茶品種資源樣本。

  以湄潭原有的苔茶群體品種為原料,吸納全國優良茶資源之精華,經歷數代貴州茶人的良種選育接續努力,湄潭翠芽,最終成為貴州最暢銷的名優茶之一。品質上佳的翠芽,香氣物質可達60多種。

  如今,以湄潭為代表的烏江中游茶區,幾近佔據貴州十大名茶半壁江山——湄潭翠芽、鳳岡鋅硒茶、綠寶石茶、遵義紅。

古茶新生

  古茶求變,迎來新生——類似的故事,在貴州並不難尋。

  建國前,受連年戰亂影響,部分貴州傳統名茶,産量實際上已經跌至冰點。湄潭實踐,又點燃了貴州茶人的希望。

  可以説,湄潭的農業實驗所,在貴州古茶區開啟了現代茶産品研發之先河。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貴州恢復生産部分歷史名茶。以1915年曾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優獎的都勻毛尖為例,經多年試驗、研製,都勻茶場在碩果僅存的少量流傳技術基礎上,于1974年成功恢復了歷史名茶的品質特徵。

  1982年,都勻毛尖在全國第一次名茶評比會上,獲“中國十大名茶”稱號(排第二位)。

(黔茶貴水)貴山雲霧深 千姿百態共一“綠”

都勻螺螄殼茶山上的採茶老人 攝影 杜軍

  都勻毛尖所在的苗嶺茶區,還孕育了中國另外一支歷史名茶——貴定雲霧茶。

  貴定雲霧茶,又名“鳥王茶”,是歷史上唐、宋、元、明、清的“五代貢茶”。乾隆時期,雲霧茶被列為全國八大名茶之一,現貴定雲霧鎮鳥王村還存有乾隆五十五年立於關口寨的貢茶碑。

  誰也沒能料到,兩百餘年後,古老的貴定雲霧茶依舊活躍在中國茶舞臺上,且愈戰愈勇——原本只供皇家的貴定雲霧茶,走入尋常百姓家後,現在已經發展成數億的大産業。

百茶爭鳴

  在貴州古老的茶區中,能夠強勢崛起的古茶品種,基本都經歷了一條和雲霧茶相同的路——自帶優良基因、現代工藝改良、規模化規範化生産等等。

  古茶“翻紅”的這份名單可以列很長——

  梵凈山翠峰茶,明朝即是貢茶,2018年躋身全國百強區域品牌,産值突破16億;

(黔茶貴水)貴山雲霧深 千姿百態共一“綠”

石阡五德鎮茶園 攝影 崔卿

  石阡苔茶,歷代貢茶,被譽為“茶中味精”,周恩來總理親贈“茶葉生産,前途無量”錦旗,兩獲“世界綠茶評比”金獎,現在也是當地脫貧的主要産業……

  當然,在中國唯一兼具低緯度、高海拔、寡日照、多雲霧、無污染的全境高原茶區裏,想要成長為一片被世人記住的茶葉,道路也不止一條。

  “貴州十大名茶”之一綠寶石茶,沒有“貢茶標簽”背書,是2003年經貴州本土茶葉專家牟應書先生研製成功的創新茶品類,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採用一芽二三葉為原料獲得國際金獎的綠茶。另一款貴州名茶雷公山銀球茶,同樣屬全球首創。

  新舊交融,“百茶爭鳴”,在貴州高山雲霧中,千姿百態共一綠,不正是對億萬年前,“地球上第一抹綠”最好的回應嗎?(作者 劉流 申歆)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