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遷到哪,服務就延伸到哪”

2019-04-10 09:19:36|來源:新華社|編輯:孔令娟|責編:陳夢楠

  原標題:“搬遷到哪,服務就延伸到哪”——貴州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每天在居住的小區裏巡邏,每頓都能吃上老伴做的拿手菜,每月還有2000多元的收入……貴州武陵山區深處的土家族老漢張玉順,怎麼也沒想到60多歲了還能從山村搬到城鎮,並且在家門口找到一份當保安的工作。

  張玉順是貴州188萬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之一。作為全國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最多的省份,貴州從搬遷群眾就業、就醫、融入城市生活、小孩上學、社區服務等方面入手,繼續書寫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確保將安置點建成搬遷群眾的幸福家園。

(大頭條)“搬遷到哪,服務就延伸到哪”

  2月20日,賀正才(左三)一家人在新家所在的小區裏搬運生活用品。貴州省石阡縣青陽鄉露溪村沙坪組地處大山深處,人多地少,交通不便。2017年,該村貧困戶賀正才一家實現脫貧。受惠于國家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不脫政策”的有效落實,2019年春節剛過,賀正才舉家搬出深山,在60公里外的石阡縣城泉都易地扶貧搬遷小區開啟了新的生活。攝影 楊文斌

  135萬人搬遷入住,後續扶持成重心

  “我家有兩個壯勞力,能多申請一個棚嗎?”“今年能不能多派幾個技術員進行指導?”“今年保底收購價是多少?”……近日,在貴州省安龍縣錢相街道五福社區居委會,一場食用菌種植動員培訓會吸引了80多名群眾參加,現場氣氛熱烈。

  記者看到,來參加培訓的既有二三十歲的壯勞力,也有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有的婦女還背著孩子。搬遷戶張乾莊説,去年他家種了6個大棚,但因缺乏經驗,賺的不多,今年想“多搞幾個棚,好好跟著技術員學習”。

  五福社區黨支部書記肖亞琪介紹,五福社區共安置安龍縣7個鄉鎮2024戶9200人,社區周邊建有工業園區、石材園區、蔬菜基地、養殖基地,安置區內已建成食用菌産業園、服裝加工廠,就業潛力大。

  類似五福社區這樣的易地扶貧安置點,貴州省共有946個。按照規劃,貴州在“十三五”期間將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88萬人,涉及全省83個縣9449個村,搬遷貧困人口占全省貧困人口三分之一、佔全國搬遷貧困人口的六分之一,是全國搬遷人數最多的省份。

  貴州省生態移民局黨組書記王應政説,全省已有135萬人搬遷入住,當前工作重心已從解決好“如何搬、怎麼搬”向“搬後怎麼辦”轉變,從“以搬遷為主”向“後續扶持和社區管理”轉變,從“搬得出”向“穩得住、能致富”轉變。

  “群眾搬遷到哪,服務就延伸到哪”

  “我找不到回家的路,只記得家門口有個斜坡”“我不會用電梯”……從“換燈泡”到“疏通馬桶”,從“過馬路”到“扔垃圾”,搬遷群眾剛進城遇到一系列的“不適應”。

  遵義市習水縣岷山路社區幹部陳少波説,為讓搬遷群眾儘快適應新生活,社區實行網格化管理,縣委宣傳部、縣團委、縣工會、縣婦聯等單位紛紛結對幫扶。

  記者走訪銅仁、畢節、遵義等地數十個安置點了解到,陳少波遇到的問題並非個例,類似情況較為普遍,各地正積極解決社會融入、公共服務供給等問題。

(大頭條)“搬遷到哪,服務就延伸到哪”

  在貴州省黔西縣“錦繡花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內幼兒園,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學跳舞(3月5日攝)。攝影 駱飛

  “我們實行一站式辦公,群眾‘最多跑一次’就能把事情辦好。”黔西南州冊亨縣百口鄉黨委書記羅朝康説,百口整鄉搬遷安置點設有政務服務中心、黨群活動中心、綜治警務中心、就業創業服務中心等機構,還配套建設了“青春課堂”“銀發課堂”、幼兒園、便利超市、休閒廣場等。

  銅仁市組織派駐幹部、社區幹部、樓長、物管等分工包戶幫助移民群眾熟悉新環境,並成立移民安置區後續服務團隊,把房屋維修、家電安裝維修、急救、火警等聯繫電話張貼在住房樓道顯眼處。

  黔西南州自2017年底開始探索實施“新市民計劃”,從産業發展、文化旅遊、教育、就業創業、衛生健康、資源權益、兜底保障等13個方面,推出了一攬子配套措施。

  “將安置點建成幸福家園”

  安置地的生活品質和遷出地的資源收益,直接關係移民群眾能否“穩得住、能致富”。最近,貴州省委、省政府專題部署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工作,圍繞搬遷群眾從農民向市民轉變的過程,推進“五個體系”建設,將安置點建成和諧有序、綠色文明、創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園。

  ——加強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銜接好搬遷群眾農民和新市民“兩種身份”、遷出地和安置地“兩種利益”,重點完善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社區服務等,確保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加強和完善培訓就業服務體系。繼續加強勞動力全員培訓,加強安置點産業培育,實現“有勞動力家庭一人以上就業、‘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據統計,2016年至2017年度搬遷的121萬人中,戶均就業1.7人。

(大頭條)“搬遷到哪,服務就延伸到哪”

  居民在貴州省榕江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富民小區內打乒乓球(2月24日攝)。攝影 劉續

  ——加強和完善文化服務體系。重點聚焦感恩教育、文明創建、公共文化、民族傳承“四進社區”,增強社區凝聚力。

  ——加強和完善社區治理體系。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針對安置點的人口規模,分別設立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居(村)民小組,加強安置點管理。

  ——加強和完善基層黨建體系。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為主線,突出政治功能,把每個安置點基層黨組織建成堅強戰鬥堡壘。根據黨員數量、分佈等情況,合理設置黨總支、黨支部,確保黨的工作全覆蓋。

  目前,移民搬遷後續工作正得到越來越多搬遷群眾的肯定。“既然在城裏紮下根兒,我們也要奮發圖強奔小康。”張玉順説。(作者 李銀 楊洪濤 劉智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