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減少貧困人口148萬!看貴州脫貧攻堅顯著成效

2019-09-24 13:44:22|來源:多彩貴州網|編輯:周文進|責編:陳夢楠

  9月24日,貴州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在貴陽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貴州貫徹實施《貴州省大扶貧條例》《貴州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精神依法推動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議》(以下簡稱《條例》《決議》)以來,全省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僅2018年全省就減少了148萬貧困人口,是近年來減貧人數最多的一年,貧困發生率下降到4.3%,全省66個貧困縣中33個貧困縣成功脫貧摘帽。

(大扶貧)2018年減少貧困人口148萬!看貴州脫貧攻堅顯著成效

  據悉,貫徹實施《條例》《決議》一年多來,全省各地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和大扶貧格局,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存在的突出問題。就貫徹實施《條例》《決議》的情況來看,各地各部門積極採取措施整改,依法推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開展。

  加大資金投入,強化扶貧資金監管——

  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圍繞《條例》《決議》重點內容,切實依法履行職責。加大財政扶貧資金投入和整合力度。2018年投入148.99億元,其中中央投84.96億元、省級投64.03億元;同時期全省納入統籌整合的中央和省財政涉農資金金額達377.57億元,其中66個貧圖縣為331.36億元。創新脫貧改堅融資模式。設立全國首支綠色産業扶貧投資基金,截至目前,極貪鄉(鎮)子基金累計撥付130.3億元。爭取對口幫扶資金和社會幫扶資金。今年以來,7個東部幫扶城市投入我省財政幫扶資金29.84億元、其中投入深度地區超過12億元,深度貧困縣縣均投入4500萬元以上。強化扶貧資金監管。組織開展2018年度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專項檢查;圍繞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目標任務,組織核查調整項目庫,將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和涉農整合資金全部納入項目庫;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構建扶貧資金動態監控體系等。

  打好“四場硬仗”,聚焦精準脫貧——

  加快推進産業扶貧。繼2018年發動“春風行動”“夏秋攻勢”“秋後喜算豐收賬”“冬季充電”之後,2019年,又發動了“春季攻勢”“夏秋決戰”,推動農村産業扶貧取得顯著成效。2018年,全省第一産業增加值增速全國第一,為貴州近六年來最高,帶動了45.53萬戶160.84萬貧困人口增收。紮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截至今年6月20日,全省已建成住房44.74萬套,累計完成搬遷167.07萬人,尚余5400套住房正在建設,年內188萬人搬遷入住目標基本能夠實現。全力推進以路、水、電、訊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截至目前,投資315億元,建成通組硬化路7.87萬公里,實現了30戶以上自然村寨通硬化路目標;全省30戶以上自然村寨約28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農村供電可靠率達99.8%;農村地區30戶以上自然村4G網絡覆蓋率達85%,64%的農村有線電視用戶用上智慧機頂盒。積極推進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每年壓縮6%的行政經費用於教育扶貧,在西部率先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建立完善貧困人口補充醫療保障機制,積極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截至5月底,全省農村危房改造開工4.18萬戶,竣工3.51萬戶;農村老舊住房透風漏雨整治開工28.48萬戶,竣工25.74萬戶。

  突出問題導向,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

  按照《條例》第六章“保障和監督”的規定,各級政府將督查、問責和扶貧領域腐敗問題查處作為促進工作的有力抓手。2018年,全省扶貧領域共立案6075起,受黨紀政紀處分4427人,移送司法機關43人,涉案金額2.17億元。

  兩院發揮職能,提供堅強司法保障——

  全省司法機關認真學習貫徹執行《條例》《決議》,積極主動履行審判、檢察職能,積極穩妥處理涉貧案件,為全省脫貧攻堅提供堅強司法保障。2018年至2019年5月,全省法院受理涉及脫貧攻堅刑事案件505件,審結488件。今年1至5月全省檢察機關共受理審查逮捕涉貧刑事案件485件823人,作出批准逮捕357件390人,作出不批准逮捕11件243人。共受理審查涉貧刑事控告案件46件56人,刑事申訴案件10件13人。

  人大依法履職,助推打贏脫貧攻堅——

  按照《條例》《決議》的要求,各級人大依法履職推動法治扶貧、夯實責任推進人大幫扶、引導代表助力脫貧攻堅。如銅仁市各級人大組織13000余名市縣鄉三級人大代表,積極開展“聯組共推、結對幫扶、集言獻計、帶頭引領、監督問效”五項行動;安順市5553名各級人大代表共結對幫扶貧困戶13369戶,協調資金3.5億元;牽頭或參與創辦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1399個,帶動貧困戶10618戶實現增收7466.13萬元。(記者 洪英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