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世界自然遺産”這張名片越擦越亮

2019-09-27 09:07:43|來源:人民網|編輯:陳夢楠|責編:趙瀅溪

荔波:“世界自然遺産”這張名片越擦越亮

蠶絲廠女工

  走進“綠寶石”荔波的森林山水世界裏,給你大自然純凈超脫的美麗,感受身心均被滌蕩的清涼。大小七孔景區錐峰聳峙,小溪環流,自然景觀的生機野趣與人文景觀的盎然古意相融合,美不勝收。茂蘭片區融獨特的錐狀喀斯特地貌形態和浩瀚的森林植被于一體,風光秀麗。這裡具有典型的、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和生態系統、大面積的喀斯特森林,擁有近5000種動植物,包括多個地方特有物種及許多全球或全國瀕危植物,已知有高等植物1532種。由喀斯特森林所組成的特殊生態環境,是多種珍稀動植物的自然棲息地,也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最重要和最有意義的自然生境。這裡民族人文風情薈萃,生活著布依、水、苗、瑤、壯等少數民族,濃郁淳樸的傳統習俗文化與綺麗優美的自然風景環境和諧共融。

  2007年6月27日,在新西蘭召開的第31屆世界遺産大會上,貴州荔波與雲南石林、重慶武隆捆綁申報的“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項目,全票通過了大會表決,荔波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成為中國第6個世界自然遺産,實現了貴州省世界遺産零的突破。世界遺産委員會評價:“荔波的錐狀和塔狀喀斯特同樣被認為是世界上同類喀斯特的參照地,形成了特殊而又美麗的地貌景觀,有著世界級的品質。”“荔波所展示的喀斯特地貌與景觀使它們成為全球典型代表。”

  申遺成功以來,荔波嚴守申報承諾,履行國際義務,圍繞“世界遺産、綠色生態、全域旅遊、幸福荔波”的目標,堅定保護理念、堅持綠色發展、堅守生態底線,致力抓好荔波世界自然遺産地保護管理與利用發展,強力推進全域旅遊和綠色生態建設,全縣實現了遺産保護和經濟社會雙促雙贏,奮力開創荔波“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篇章。

  踐行承諾 加厚世界自然遺産綠色本底

  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是大自然的天成之品,也是各世居民族的呵護之作。世界自然遺産地,是一份榮耀,更是一份責任,為守護好這份寶貴遺産,我們像守護眼睛一樣守護她,像珍愛生命一樣珍愛她。

  申遺成功12年來,荔波堅守生態保護優先的責任使命,踐行對世界的承諾,全力加強自然遺産保護與利用,強力推進綠色生態建設,先後在遺産地及緩衝區實施了世界自然遺産地保護性基礎設施建設、國家重點公益林保護、珠江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生態移民、水土流失防治、石漠化治理、基於生物多樣性的土地整理、動物物種多樣性本底調查、生物多樣性監測、極小種群拯救、生態旅遊與綠色産業發展、自然保護區管理能力建設等一批國家和地方重點工程,走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新路。

  多方爭取項目援助,加強遺産地規劃編制保護管理。先後編制了《遺産地保護項目專項規劃》《世界自然遺産荔波喀斯特管理手冊》《世界自然遺産喀斯特基礎管理知識》《荔波世界自然遺産地保護項目專項規劃》等。通過爭取項目援助,對荔波世界自然遺産地開展“動物物種多樣性本底調查”,在全國率先建立了《世界自然遺産地動物多樣性數據庫》。2015年,編制了《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保護管理規劃》《荔波世界自然遺産保護管理規劃》,作為未來10年中國南方喀斯特保護的重要依據和行動綱領。

  對荔波而言,綠色是發展的底色,荔波縣堅守生態與發展兩條底線,不斷加厚世界遺産綠色本底。嚴格推行“一保護、兩禁止、三關閉、嚴治理”政策。將對環境影響大的煤炭行業逐步淘汰,積極開展森林環境及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工作,大力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九萬大山造林、珠江防護、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以及扶貧生態移民搬遷等生態建設工程。2018年,荔波縣森林覆蓋率已上升到了71.04%,相比2014年的63.85%,增加了7.19%,森林覆蓋率升至全省第九,保持全州第二。在貴州率先出臺《負面清單》,明確對環境影響較大的領域和産業禁止進駐荔波,頒布實施了一系列關於河流、山林、保護區的保護條例。與此同時,積極召開了一系列國際性論壇會議,在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方面催生了《荔波共識》和《荔波宣言》,將生態産業化和産業生態化明確為荔波發展基本原則。

  12年來,荔波因生態建設和保護成效顯著,先後獲評為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範縣、國家生態示範縣、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唯一品質變好縣、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及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中國最具投資潛力旅遊目的地、中國最美縣域城市、中國最佳國際休閒目的地、百佳深呼吸小城等稱號,呈現出了生態保護與旅遊發展相互促進的良好態勢。

  品牌閃耀 荔波旅遊持續"井噴"

  世界自然遺産地是一塊享譽世界的“金名片”,申報成功地區的實踐證明,一旦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就會帶動當地旅遊業的振興,形成巨大的無形資産。時光流轉,世事滄桑,申遺成功,是荔波旅遊史一個重要分水嶺,自此,荔波旅遊開啟加速度模式。罩上世界遺産光環後的荔波,走上世界舞臺,旅遊業風生水起,並創造出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業興、百業舉。”荔波申遺成功前,縣級財政主要依靠煤炭經濟,申遺成功後,縣域經濟逐漸轉型,煤炭行業逐步整頓、重組、關閉、淘汰,開始轉型以旅遊發展為主導的綠色發展經濟。世遺品牌社會經濟效應顯現,拉動本地“食、住、行、遊、購、娛”旅遊市場發展,促進人流、物流、客流的不斷涌入,帶動地方社會就業,大批富餘勞動力通過建賓館、開飯店、賣特産等多種方式,紛紛吃上了“旅遊飯”。2018年,全縣發展賓館酒店至483家,鄉村旅遊接待單位554家,精品民宿75家,總床位達2.8萬個。

  曾是藏在深山人未識的“閨秀”,如今“綠寶石”光芒更加璀璨,已成為國內小有名氣的旅遊勝地。在荔波遊走,隨處可見來自全國各地遊客,更不乏來自美國、韓國、澳大利亞、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的遊人,紛紛被荔波“全球最美喀斯特”景致風光所吸引。申遺成功後,荔波旅遊業發展突飛猛進、如火如荼,全縣旅遊接待人次從2008年的187.2萬人次增長到2018年的1616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從2008年的13.4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142億元,遊客人數和旅遊收入均實現了“幾何式”、“井噴式”大幅上升。經過多年持續打造和開發,荔波旅遊軟硬體設施不斷提升,特別是旅遊景區提質擴容項目的實施,給遊客帶來更佳的服務體驗。荔波旅遊業從小到大,由觀光遊向休閒、度假、旅居、體驗等複合型轉變,形成大旅遊引領綠色崛起、大旅遊帶動三産升級、大旅遊格局全民參與的發展態勢。

  人在畫中游,景在心中留。2015年,荔波縣在全國率先提出全域旅遊發展戰略的創意,發展生態經濟和文化經濟,以旅遊業為核心,圍繞“旅遊+”理念,推動文旅、農旅、工旅、商旅、城旅等産業融合,帶動一産、二産、三産全面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總量。

  2016年,荔波入選首批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近年來,荔波縣緊緊圍繞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定位,按照打造“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旅遊目的地和休閒度假勝地”的目標定位,在深入實施全域旅遊“545”發展模式的基礎上,以“326”工作舉措為抓手,堅持景區開發、業態培育、服務提升齊頭並進,加快全域旅遊發展升級,全力打造貴州旅遊“樣板”和“龍頭”。

  全域旅遊戰略之花開在青山綠水間。目前,荔波已形成以國家5A級樟江風景名勝區為龍頭,荔波古鎮、瑤山古寨、大土苗寨等7個3A級旅遊景區輻射周邊的旅遊大縣。建成了冰雪水世界主題樂園、樟江沿河景觀帶、月亮湖濕地公園等大項目,打造了寨票漁隱民宿、水浦恩銘故里、夢柳布依小鎮等一批“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特色民族旅遊村寨。

  綠色彰顯 生態産業惠及民生促脫貧

  世界各地的實踐證明,推動遺産地可持續發展,可以減輕貧困,給當地帶來就業,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荔波既是生態大縣、旅遊資源大縣,也是國家級貧困縣,以生態旅遊和文化旅遊為切入點,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以構建旅遊相生相融綠色生態産業體系為著力點,著力把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把生態效益轉化為民生福祉,實現生態保護、經濟發展、脫貧致富三者的有機統一。

  以脫貧攻堅為統攬,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推動生態保護和扶貧搬遷有機統一。通過實施扶貧生態移民、易地扶貧搬遷和自然保護區移民將散落在深山區、石山區、生態脆弱地區的貧困群眾整體搬遷,並融入全域旅遊規劃盤子,發展旅遊相關産業帶動就業,實現了搬遷群眾的穩定增收、脫貧致富。扶貧生態移民“六動模式”和“八步工作法”作為全國扶貧生態移民推廣的樣板。

  推動生態保護和生態脫貧有機統一。借力生態補償脫貧一批政策,一方面用好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全面推進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另一方面傳承荔波崇尚自然的傳統,選聘對保護生態環境有貢獻的貧困戶為生態護林員。借助對口幫扶、定點幫扶、結對幫扶等幫扶優勢,通過林業經濟、生態護林員等項目直接帶動荔波脫貧10121人。

  推動生態保護和生態産業有機統一。近年來,荔波縣加快綠色産業發展,引導群眾發展桑蠶、百香果、鐵皮石斛等産業,逐漸形成以桑蠶主導,精品水果、青梅、蔬菜、中藥材、特色養殖等齊頭並進的“1+5+N”産業結構體系。在深入推進農村産業革命的進程中,荔波初步形成春賞桃花、夏品枇杷、秋嘗蜜柚、冬遊梅原的四季休閒農旅品牌體系。2018年,休閒農業營收突破28億元。

  荔波蓄勢綠色資源稟賦,通過生態産業惠及民生,促脫貧助推脫貧攻堅。結合本縣實際,因地制宜推進生態扶貧,探索出了生態扶貧帶動精準扶貧新途徑,減貧脫貧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雙贏成果不斷顯現。2018年,全年共減貧4566戶16646人,15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生率降至6.03%,小康實現程度達97.8%。榮獲“2018年度中國十佳脫貧攻堅與精準扶貧示範縣市”稱號。

  “山似碧玉簪,水似青羅帶。”有暗河溪流的柔情,有山水洞溶的奇特,無論春與夏,秋或冬,荔波總有一種純凈之美,悄無聲息地撞進每一個旅行者的心底。一眼望不到邊的綠色,純凈的溪流潭水,仿佛是上帝留在世間的柔情,一份獨屬空靈的天地通話,帶給你“此景只應天上有”的美麗與神秘。世界遺産的“招牌”很珍貴,保護好世界自然遺産,使之在完美保持原生態的同時,滿足世人的觀賞、認知需要,這條保護與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荔波將持續積極作為,更好推進遺産地的保護與開發,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局面,全面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實現資源利用的合理化和可持續性發展。(蒙莎莎 姚先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