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剛:貴州世代貧困的宿命正在被徹底改變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與全國一道,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説是‘中國奇跡’‘中國之治’的一個縮影,很好地印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和豐富實踐成果。”11月12日至13日,中共貴州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在貴陽召開,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在講話中表示。
長期以來,“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人無三分銀”曾是貴州的“標簽”,孫志剛同志就從“三無”入手介紹貴州70年來的巨大變化,認為貴州世代貧困的宿命正在被徹底改變。
過去“地無三尺平”的貴州,如今萬橋飛架、天塹變通途,徹底打破原有時空格局,明顯提升了貴州在區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
1949年,貴州公路里程僅1950公里,沒有一條鐵路運營,交通是制約全省發展的最大瓶頸。2018年,貴州公路里程達19.69萬公里,是1949年的101倍;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縣縣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6690公里。高速鐵路通車里程1262公里,貴陽成為西南地區的高鐵中心樞紐。世界前100座高橋中有47座在貴州,堪稱世界“橋梁博物館”。通航機場11個、實現市州全覆蓋,貴陽機場2018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萬人次。烏江“黃金水道”全線通航。建成了大中小型水庫2634座、200多個骨幹水源工程,工程性缺水問題得到極大改善。所有行政村通動力電、通光纖寬頻、通4G網絡。
昔日“天無三日晴”的貴州,成為世人嚮往的空氣清新、氣候涼爽、山水清秀、文化多彩的旅遊勝地。
貴州是典型喀斯特地貌,過去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嚴重,1975年森林覆蓋率僅為22.8%。通過堅持不懈強化生態環境建設,2018年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7%,全省中心城市和縣級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達98%以上,全省出境斷面水質優良率保持100%。畢節試驗區生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草海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成效明顯。連續10屆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響亮發出了可持續發展的“中國聲音”。世界自然遺産數量全國第一。旅遊業持續“井噴式”增長,近3年全省旅遊人數、旅遊總收入連年增長30%以上。
貴州世代貧困的宿命正在被徹底改變,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地劃上句號,“人無三分銀”已經成為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貴州長期貧窮落後,直到1978年全省還有1840萬貧困人口,佔常住人口的68%。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脫貧攻堅取得歷史性突破,2018年貧困人口減少至155萬,貧困發生率降低到4.3%。建成近8萬公里農村通組硬化路,有效解決沿線1200萬農民群眾出行不便問題。3年搬遷了188萬人,是全國易地扶貧搬遷人數最多的省份。深入推進振興農村經濟的産業革命,2018年農業增加值增長6.8%,增速全國第一。在西部率先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市縣鄉四級遠程醫療,改造農村危房51萬戶,基本解決279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2018年全省地區生産總值達到1.48萬億元,是1949年的2377倍。經濟增速連續35個季度居全國前3位,2017年、2018年位居全國第一位。2018年全省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1592元、9716元,是1949年的336倍、201倍。各項社會事業長足發展,學校數量由1949年的578所增加到2018年的20078所,義務教育全覆蓋,各階段教育快速發展;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全面提升,醫療機構數由1949年的65個增加到2018年的2.81萬個,常住人口平均壽命由1980年的68歲提高到2018年的74歲。就業規模不斷擴大,科技創新水準持續提高,城鄉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社會治安秩序穩定,2018年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分別達到98.7%和97.56%。
“貴州70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績,是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黨的科學理論正確指引的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具體體現,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在貴州的生動實踐,是人民當家作主、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幹實幹的結果。”孫志剛表示,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上,貴州幹部群眾將進一步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高度自信,始終堅信不疑、堅定不移,全面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部署,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和鞏固、完善和發展、遵守和執行”的要求,推動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取得新的更大的勝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