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小菌菇”撐起“致富傘”
陽春三月,在位於六枝特區大用鎮的貴州上善和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食用菌生産基地,一車裝滿鮮菇的貨車正緩緩駛出基地,準備拉往昆明。
“自從物流暢通了,每天都有鮮菇運往貴陽、昆明、重慶等地,産品供不應求。”貴州上善和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顯貴説。
走進食用菌種植基地的培育大棚內,一排排鮮菇遍佈各個大棚。在恒溫8°C的包裝車間裏,10多個工人正忙得熱火朝天,一把把鮮菇被麻利地裝袋,齊齊整整放進保溫箱。工人們戴著口罩,無論是摘菇,還是分級剪腿,都隔了很遠的距離,顯得“陌生”卻溫暖。
“現在是特殊時期,包裝車間每天只有10多個人幹活,不用上夜班,每月有2000元的工資不説,還能照顧家和孩子。”正在分級的村民白群説,她家有四口人,兩個小孩在讀書,公司建好後,她經過培訓就到公司工作了。
“為了惠及農戶,我們全面推行‘三變’改革,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採取固定分紅、土地入股、反包倒租等方式帶動貧困戶增收,鞏固脫貧成果。”陳顯貴介紹,公司通過異地置業方式連接到貧困戶,財政扶貧資金每年按照6%—8%的比例固定分紅給貧困戶,去年實現分紅54萬元,人均增收500元,帶動貧困戶1080人。項目共租用農民土地2200畝,每年每畝土地流轉費700元,每年流轉費56萬元,涉及504戶1764人,其中貧困戶67戶234人。
此外,公司吸收貧困戶到項目區承包大棚種植食用菌,並優先保障農戶利益,實行第一年免租,第二年一半租金,菌棒交30%定金的優惠,同時為農戶提供全程技術指導,生産出來的鮮菇以高於市場的價格全部回收。
“為減少新冠肺炎疫情對大用壩區春季香菇産業發展的影響,降低困難群眾因不能到基地務工獲取穩定收入帶來的返貧風險,基地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鬆,一手抓香菇生産不鬆懈,備齊菌材、菌種、農膜等生産物資,按照訂單需求和生産計劃,有序組織人員復工復産,做到疫情防控、香菇生産兩手抓、兩不誤。目前,基地每天出菇4000多斤,不僅滿足了本地市場需求,還銷往了外地。”陳顯貴説。
而在水城縣菌業米籮基地,工人們正在有序排隊進入場區,檢測人員將員工的姓名、證件一一登記造冊,並對員工進行體溫測量和消殺事宜,確保無感染者進場務工。
檢測完畢後,工人們或是採摘鮮菇,或是給菌棒開袋、消毒、上架、覆土。“這個是黑皮雞樅培育大棚,黑皮雞樅因其鮮嫩醇香,肉質細嫩、口感獨特、生熟皆可食、食藥兩用、營養豐富而備受人們的青睞,所以,今年我們開始培育黑皮雞樅,等培育成功了,再大面積推廣,效益會更大些。”米籮基地負責人繆貴軍説。
“這個是羊肚菌種植大棚。羊肚菌,素有‘菇中皇后’的美稱,美味健康,是一種低溫型菌類。今年我們在果布戛鄉大寨村種植的羊肚菌獲得成功,雖然才進入採摘期,但已經接到了來自廣州、深圳、貴陽等地的多個鮮羊肚菌收購訂單。以現在的市場價來預估的話,大寨基地初步預算産量大概在300斤左右,總共86個大棚,毛收入大概在180萬左右。看到效益那麼好,米籮基地今年也開始種了。”
米籮基地只是水城菌業的其中一個基地。2017年以來,水城縣在省市有關部門關心支持下,充分發揮水城縣天然“冷涼”的氣候優勢,大力發展食用菌産業,成立了食用菌産業專班和貴州省康群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隸屬水城縣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全縣食用菌産業項目建設、生産運營。
目前,已建成生産基地6000余畝,菌種場2座,主要生産黑皮雞樅、香菇、姬菇、秀珍菇、平菇、木耳、雞松聳、羊肚菌、紅托竹蓀等9個品種。輻射帶動全縣14個鄉鎮、28個基地、3377個出菇棚種植食用菌,佔地面積100余萬平方米。此外,還建成冷鏈物流集散中心,完成泡沫箱及塑膠筐加工廠等配套項目建設。
2019年,水城縣食用菌總産值達4.83億元,其中菌棒産值1.93億元,出菇産值2.9億元。通過務工帶動穩定就業387人,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財政扶貧資金分紅763.01萬元,二次分配帶動2270人就業,每人每月增收1800元左右。2020年至今,已生産菌棒1200萬棒,種植1128萬棒,采收香菇102.5噸、姬菇81噸、秀珍菇10.5噸,産業帶動貧困戶493戶2004人增收。(記者 諶晗 孫大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