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萬條蚯蚓日食垃圾6噸

2018-08-07 10:54:57|來源:哈爾濱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綠色龍江

  在哈爾濱東郊的賓縣永和鄉,有一家“蚯蚓工廠”。這裡生活繁殖著1200余萬條蚯蚓,每天可吃掉禽畜糞便、秸稈等農業廢棄物6噸,相當於這些蚯蚓的總體重。近日,記者探訪了這家“蚯蚓工廠”。“蚯蚓工廠”的全稱為“生態循環農業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是由賓縣和裕生物技術開發公司和東北農業大學共同成立的校企合作項目。該項目通過應用東北農大資源與環境學院周東興教授的蚯蚓生物工程技術,可解決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並實現高附加值有機肥産品的生産。

  10畝“蚯蚓工廠”年吞垃圾2萬噸

 “蚯蚓工廠”佔地10畝,頗具規模。蚯蚓為露天養殖,生長在養殖“床”內。“床”用禽畜糞便加秸稈堆成,其中秸稈含量在20%左右。每個“床”寬半米,長數百米,形似田壟,只是更寬、更高一些。

  技術人員掀開防曬網,隨意在“床”上捧起一把“黑土”,裏面鮮紅色的蚯蚓四處蠕動,多達20余條,每條長約10釐米,“黑土”裏還夾雜著眾多白色、肉眼可見的“蚯蚓蛋”。技術人員介紹説,“黑土”其實是蚯蚓吃掉垃圾後排出的糞便,其中含有30%的腐殖酸、9%的黃腐酸,微生物菌群豐富,是改善土壤結構的良好肥料。

  據賓縣和裕生物技術開發公司董事長王國慶介紹,蚯蚓養殖最大的成本是農業廢棄物的收集拉運,每車的價格在35元左右。蚯蚓的胃口很好也很大,食物不僅包括秸稈和糞污,還可以吃掉食用菌廢料和蔬菜尾菜,一條蚯蚓每天吃掉的食物相當於自身的體重。養殖10畝蚯蚓可年處理糞污和垃圾2萬噸。

  農大教授培育耐低溫蚓種

  據了解,“蚯蚓工廠”內養殖的蚯蚓品種為“赤子愛勝蚓”,這是周東興教授從俄羅斯與吉爾吉斯斯坦引進的蚓種,經數代繁殖培育出適合北方寒區生態條件下高效處理秸稈和糞污的耐低溫特殊蚯蚓品種。其最佳工作溫度為10℃至15℃,較國內常用蚯蚓品種的最佳工作溫度低10℃左右,更適合北方寒區生態氣候條件。周東興教授課題組還篩選出5株促進秸稈和糞污降解的有益菌株,與蚯蚓協同作用,利用酶系統迅速分解有機廢棄物,使農業廢棄物垃圾處理時間縮短10天以上。

  蚯蚓的繁殖也很快,一條蚯蚓生命週期為兩三年,一年可繁殖到2000條。蚯蚓為雌雄同體,雜交繁殖,春秋産卵。考慮到蚯蚓快速繁殖的特點,“蚯蚓工廠”基地內布“床”時,要隔“床”投放蚯蚓種苗,這樣便於蚯蚓大量繁殖後的分“床”。目前10畝養殖基地已完成分“床”,總計有1200余萬條蚯蚓,預計到10月份,數量可達到2400余萬條。這時,蚯蚓也到了“收穫”的季節,總凈重可達12噸。

  周東興教授表示,蚯蚓養殖類似“春種秋收”,春天建“床”播“種”,秋天收穫成蚓和蚯蚓糞肥,冬天要把蚓種移入室內過冬。

  蚯蚓養殖試點扶貧新路

  “蚯蚓養殖讓全村人頭痛的牛糞堆積問題解決了。”賓縣勝利鎮四和村村民劉東升高興地説,“這個項目利用廢棄地,成本很低,和裕公司提供蚓種還負責回收蚯蚓糞肥和蚯蚓,很省心。聽説我這裡收牛糞,左鄰右舍都主動把牛糞拉來了。”

  2018年初,勝利鎮為解決禽畜糞污等廢棄物造成的村屯環境惡化問題,實現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打造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建起9處蚯蚓養殖試點基地,就近處理糞污和農業廢棄物。“我鎮是養牛大鎮,現存欄量為9000余頭,每天産生牛糞135噸。牛糞處理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最大難題。”勝利鎮黨委書記田忠良説,“蚯蚓養殖不僅解決了農村禽畜糞污的處理難題,還為農民找到了一個扶貧創業的好項目,很有前景。”

  據王國慶介紹,蚯蚓養殖有兩重收益,一方面蚯蚓糞是上好的有機肥,另一方面蚯蚓可加工成蛋白飼料。此外,蚯蚓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只是公司才成立不久,暫時未進行這方面研發。

  以劉東升為例,他的蚯蚓養殖場佔地兩畝,每畝需投入蚯蚓種苗300斤,價格為6000元,這筆投入可在收益後再償還。和裕公司負責回收蚯蚓糞肥和蚯蚓,一般來説,蚯蚓糞肥畝産30噸,回收價為每噸200元,農戶可收入6000元;蚯蚓畝産1500公斤左右,回收價為每公斤8元,可收入12000元。綜合下來,每畝年收入可達12000元,遠高於種植玉米每畝收入500元的水準。

  “蚯蚓養殖的設施投入基本為零。蚯蚓是益蟲,不必擔心其擴散;養殖地可選廢棄地和鹽鹼地,還順便完成了土地改良。”王國慶説,“養殖過蚯蚓的土地非常肥沃,種植作物5年內不用施肥。”

  據悉,下一步,和裕公司將與賓西經濟技術開發區及永和鄉當地的牛業、菜業及食用菌企業聯合,利用蚯蚓生物技術,實現生産過程中産生的糞污和尾菜、菌糠等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年生産高附加值多功能生物有機肥3萬噸,打造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實現農業生態系統的“整體,循環,協調,再生”。(記者 姜雪松)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