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 振興發展邁出新步伐

2019-01-09 10:43:08|來源:哈爾濱新聞網|編輯:呂丹丹|責編:劉徵宇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剛剛走過的2018,正值改革開放40週年,在哈爾濱的歷史年輪上刻印下奮鬥的坐標。

  這一年,是全市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全市上下砥礪前行、奮發有為的一年。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哈爾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挑戰,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紮實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保持了全市經濟社會平穩發展。

  一組堅實的數字見證奮鬥的足跡——預計全年地區生産總值比上年增長5.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84.4億元,增長4.4%;稅收佔財政收入比重提高到84.4%……

  現代農業邁出新步伐,工業經濟注入新動能,現代服務業釋放新活力,哈爾濱新區建設和對外合作取得新成效——邁向高品質發展的哈爾濱動力澎湃、風光無限。

  老樹新枝 黑土生金

  創業維艱,奮鬥以成。

  過去一年,哈爾濱用新奮鬥打開新局面。

  從容應對多重挑戰,大力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實現工業生産穩中向好、速度效益雙提升;

  幫助企業解困突圍,全年為企業降低稅費、用地、用工等成本89.6億元;

  大力深化國企改革,清理處置“僵屍企業”29戶;

  牢牢穩住“天下糧倉”,儘管糧食生産受到春季乾旱、夏季洪澇、秋季颱風等各類自然災害影響,總産仍實現300億斤。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這一年,哈爾濱經濟發展亮點頻現: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63家,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提高到24%左右,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超過1000萬畝,哈空調通過“三項制度”改革扭虧為盈、闖出新路……

  知難而進,難就不難,反而會化為成就偉大與卓越的機遇。

  2018,哈爾濱以奮進者的姿態開拓進取、改革求新,展示出老樹新枝、黑土生金的勃勃生機。

  民航“井噴” 旅遊升溫

  機遇總是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

  2018年,哈爾濱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緊抓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建設機遇窗口,充分釋放現代服務業新活力,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

  民航業出現“井噴”,太平機場進出港旅客首次超過2000萬人次,總量和增量均居東北首位;

  旅遊業持續升溫,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856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1376億元、增長16.9%;

  會展業蓬勃發展,全年組織開展國際廣告節、哈洽會、哈科會等活動203個,直接收入達23.6億元、增長10%;

  金融業方興未艾,出臺鼓勵金融業發展政策,金融業主要營業收入超過850億元;

  跨境物流通道連通四海,哈爾濱至洛杉磯貨運包機航線實現首航,哈爾濱至莫斯科公鐵聯運實現常態運營,綜保區跨境電商平臺自去年8月運營以來實現1.8萬單……

  唯有奮力前行,方能勇開新局。

  預計2018年全市第三産業增加值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0%。隨著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哈爾濱發展之路更加開闊。

  開放高地 新區發力

  不忘初心,繼往開來。在迎來改革開放40週年的2018,哈爾濱開啟新一輪振興發展,繼續書寫“奮鬥者的史詩”。

  這一年,哈爾濱的“朋友圈”越來越大。102個深哈合作項目紮根冰城,完成投資133.8億元;哈長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正式簽署,兩市合作互動開啟新征程。

  這一年,招商引資規模持續增長。簽訂億元以上項目302個,對俄進出口額增長51.3%,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哈市展內成交額佔到全省98%。

  這一年,哈爾濱新區建設風生水起。濱北公鐵兩用橋、陽明灘大橋北部連接線正式通車,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證照分離”試點等104項改革接力突破,“一江居中、南北互動、兩岸繁榮”的格局正在形成。

  時間的腳步永不停歇,奮鬥的腳步永不停歇。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但不同的時段別具蘊意。回眸冰城2018,以其非凡的奮鬥姿態而為人所銘記。

  奮鬥的征程,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唯有保持銳意進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敢闖敢幹、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腳踏實地、苦幹實幹,才能創造無愧於偉大新時代的新輝煌,書寫實現哈爾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壯美篇章。

  太平機場進出港旅客超2000萬人次

  總量和增量均居東北首位

  報告實錄

  現代服務業釋放新活力。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建設紮實推進,預計第三産業增加值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0%。

  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成效明顯,旅遊供給和節會水準不斷提升,冬夏兩季旅遊持續升溫,過夜遊客平均在哈停留3天、人均消費超過3300元,旅遊總收入達1376億元、增長16.9%。太平機場進出港旅客首次超過2000萬人次,總量和增量均居東北首位。

  全力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強化金融市場監管,堅決遏制風險增量,及時處置風險存量,系統規範地方政府性債務源頭管控,金融亂象整治取得實效。

  跨境物流通道更加便捷,哈爾濱至洛杉磯貨運包機航線實現首航,哈爾濱至莫斯科公鐵聯運實現常態運營,綜保區跨境電商平臺自去年8月運營以來實現1.8萬單。組織開展國際廣告節、哈洽會、哈科會等活動203個,會展業直接收入達23.6億元、增長10%。

   “數”説發展

  8567萬

  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8567萬人次。

  850億元

  金融業主要營業收入超過850億元,增長5%。

  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63家

  工業生産穩中向好,速度效益雙提升

  報告實錄

  工業經濟注入新動能。發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創新驅動引領支撐作用,大力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工業生産穩中向好、速度效益雙提升,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利稅分別增長5.5%和6.5%左右。

  開復工市重點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54個,完成投資佔工業項目的42%,高於上年8.9個百分點,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提高到24%左右。

  科技成果轉化“市場導入”試點啟動實施,新增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8家、高新技術企業163家,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6%。

  落實産業配套對接、各類要素引領扶持、兌現承諾政策等措施,幫助企業解困突圍、降本增效、提檔升級。市企信擔保中心為中小微企業貸款擔保額達150億元,開發建設的龍哈工業雲註冊企業超過500家,55戶臨規企業成長為規上企業。

  市屬國企改革“1+N”政策體系初步形成,列入混改計劃的115戶市國資委出資企業已完成25戶。哈空調通過“三項制度”改革扭虧為盈、闖出新路。

  “數”説發展

  89.6億元

  全年為企業降低稅費、用地、用工等成本89.6億元。

  29戶

  清理處置“僵屍企業”29戶。

  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逾1000萬畝

  “三品一標”認證數量達1791個

    報告實錄

  現代農業邁出新步伐。種植業品質持續提升,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超過1000萬畝,“三品一標”認證數量達1791個,分別佔全省的14.3%和23.2%。

  高標準農田、水稻節水灌溉面積分別提高到610萬畝和300萬畝,增長13.5%和10%;儘管糧食生産受到春季乾旱、夏季洪澇、秋季颱風等各類自然災害影響,總産仍實現300億斤。

  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不斷完善,新增農民合作社規範社107個,組織域外農産品展銷會13場,新辦“村村網店”1667家,覆蓋率超過90%。

  農村改革持續深化,率先在全省完成村級清産核資、國有林場“三定”改革任務,232個行政村建立集體資産股份合作制,農業農村內生活力進一步增強。

  “數”説發展

  300億斤

  糧食總産實現300億斤。

  65%

  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5%。

  全面推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一江居中、南北互動、兩岸繁榮”格局形成

  報告實錄

  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要求,順利完成市委機關搬遷,呼蘭利民開發區“六街一鎮”交由新區託管,推動重大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向新區傾斜、事權向新區集中,省級第二批確定下放事權254項,市級一次性下放全部事權284項,濱北公鐵兩用橋、陽明灘大橋北部連接線正式通車,江北一體發展區、江南政策協同區互動發展,全力推動“一江居中、南北互動、兩岸繁榮”格局的形成。

  借鑒自貿區和其它國家級新區改革試點經驗,全面推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一批改革成果在省市得到推廣。

   “數”説發展

  104項

  “最多跑一次”“證照分離”試點等104項改革接力突破。

  民企進出口總額首次超過國企

  深哈共建産業合作園區落實並啟動

  報告實錄

  區域合作進一步深化,102個深哈合作項目投産運營14個,在建33個,深哈共建産業合作園區落實並啟動;哈(哈爾濱)長(長春)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正式簽署,兩市合作互動開啟新征程。

  招商引資規模持續擴大,簽訂億元以上項目302個,實際使用內資1658億元、外資36.5億美元。

  對外貿易呈現新變化,民營企業進出口額增長18.7%、總量首次超過國有企業,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我市展內成交額佔全省98%。

   “數”説發展

  133.8億元

  深哈合作項目完成投資133.8億元。

  51.3%

  對俄進出口額增長51.3%。(姜雪松)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