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選賢任能用人制度的優勢正越來越受到全球認可與借鑒

2017-10-25 17:54:5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蔣麗麗

  10月25日中午,在全世界的矚目下,中國共産黨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出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迎來了新一屆領航者。中國共産黨選賢任能制度的優越性也因此進一步凸顯。

  為政之要,首在用人。一個國家的政治能否凝聚人心、政策能否得到有效執行,關鍵在於能否找到一把合適的尺規把真正優秀的人才選到重要崗位。從中國的政治實踐來看,從先秦的鄉里舉薦制,到隋唐的科舉制,再到新中國成立後提出的幹部“四化”方針、好幹部“五個標準”,選賢任能一直是人才選拔任用的尺規,是中國政治領導人和各級領導幹部産生的重要制度基礎,也是中國共産黨成立近百年依然保持蓬勃生機的關鍵所在。

  與西方的選票政治相比,中國的“賢能政治”以“選拔加選舉”為特點,也就是要經過初步考察、徵求意見、內部評估、小範圍投票等程式,來選出政治過硬、能力出色、清正廉潔、民望很高的幹部。“辨材須待七年期”,經過這樣層層考核選出來的幹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幹部,都具有高度的政治忠誠、堅定的理想信念,都有在中國社會各領域主持工作的豐富閱歷與經驗,都取得突出政績贏得了人民的擁護,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關鍵領導力量。

  中國共産黨的選賢任能制度,紮根于儒家源遠流長的政治文化傳統,離不開中國深刻的國情民情,同時又根據實踐不斷地發展完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使得選賢任能制度煥發出更大的生機與活力。

  2013年6月,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好幹部的“五個標準”,分別是: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2014年1月《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修訂,“五個標準”成為幹部選拔任用的根本遵循。值得關注的是,紀檢部門的把關職能得到加強,從而有效遏制了幹部“帶病提拔”現象,進一步凸顯了用人的賢能導向。

  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要貫徹新時期好幹部標準,從而給選賢任能的用人制度賦予了更多的當代意義。

  新一屆中共中央委員會和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誕生過程,可以説是中國特色選賢任能用人制度的具體體現。根據公開報道,早在2016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便決定成立十九大幹部考察領導小組,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組長。從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十九大幹部考察領導小組先後組建46個考察組先後分批對31個省區市和124個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金融企業、在京中央企業等單位進行了考察。中央軍委也派出10個考察組,對全軍29個大單位和軍委機關戰區級部門進行了考察。據統計,考察組平均每個省談話1500多人次,不搞“大會海推”,也不搞“劃票打勾”,代之以深入的談話調研,每次談話作用也不盡相同,有的重在舉薦聚焦,有的重在比較遴選,有的重在深入評價,有的重在具體研判。

  經過千挑萬選、千錘百煉,2017年10月24日,由376名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組成的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由133名中央紀委委員組成的第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經選舉産生。從新一屆“兩委”成員的年齡、履歷、學歷等來看,可以説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值得黨和人民信賴。

  中國的政治實踐充分證明:具有中國特色的選賢任能用人制度是富有成效的,它確保了所選出來的幹部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不是為選票服務;確保了所選出來的幹部是開拓創新的“實干家”,而不是只憑口舌博取選票的“演説家”;確保了所選出來的幹部能真正落實各項方針政策、為人民謀求福利,而不是只開空頭支票、無法兌現對選民的承諾。

  事實上,中國選賢任能用人制度的優勢,正越來越受到全球的認可與借鑒。不少研究中國問題的外國專家認為,中國式賢能政治的競爭性可能超過世界上所有的政治組織,豐富了人類社會選舉政治的理論和實踐。

  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説,中國共産黨立志於中華民族韆鞦偉業,要永葆蓬勃朝氣,永遠做人民公僕、時代先鋒、民族脊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

  必將意氣風發地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朝著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前進。而中國特色的選賢任能用人制度,也將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展現出更大的優勢與活力!(盛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