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式主戰坦克、殲7戰鬥機……一些曾經“重量級”的武器裝備逐步停産並開始退出舞台中央,雖令人惋惜但更讓我們看到希望。武器的更新換代速度註定要適應時代的前行,未來將會有更多新型武器裝備入役,承擔國防重任。
回顧建國以來
天安門前共舉行了15次大閱兵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武器裝備
一次次進化
一次次升級
變得更加強大、更具備威懾力
進化中的坦克
59式坦克→99A式坦克
99式主戰坦克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的新一代主戰坦克,是中國陸軍裝甲師和機步師的主要突擊力量。99式主戰坦克出現在2009年國慶閱兵式上,是裝甲方陣第一方隊,體現了在解放軍陸軍中的重要地位。
1
1959年定型的59式主戰坦克採用100毫米主炮,普通的鋼制均質裝甲。59式安裝的是500馬力柴油發動機,安裝有普通無線電臺。
2
1999年研製出的99A式主戰坦克採用125毫米主炮,火炮口徑增大;採用複合裝甲和主動反應式裝甲,裝甲防護能力增強;採用1200馬力高性能柴油機,機動能力增強;安裝的是高技術網絡戰組件,車際通信能力增強。
進化中的火炮
155mm牽引加榴炮→
155mm05式自行加榴炮→
輪式155mm車載炮
1
1999年,閱兵所展示的PLL01型155毫米牽引加農榴彈炮是我軍裝備的第一型155毫米口徑火炮,採用的炮彈射程遠,結合自動化火控系統的指揮,反應速度快,打擊精度高。
2
2009年,閱兵所展示的PLZ-05自行榴彈炮採用155毫米52倍口徑身管的第三代自行火炮。最大射程已經達到40千米。火炮具備核生化等複雜戰場條件下的持續作戰能力。
3
2019年,閱兵所展示的155毫米車載火炮將傳統牽引火炮、牽引車、自動供輸彈系統、信息系統等有機集成為一體的新型炮兵壓制武器系統。火力性能高,射程遠,火力覆蓋和火力機動能力強,全壽命週期費用遠遠低於履帶式自行加榴炮。
進化中的反坦克導彈
紅箭8反坦克導彈→
紅箭9反→
紅箭10A
1
1984年,閱兵所展示的紅箭-8經過多次升級,目前主要的改進型是“紅箭”-8E。導彈採用紅外熱成像導引頭,可以穿透1000毫米厚的裝甲。“紅箭”-8H導彈可以打擊6千米處的目標,包括低速飛行的低空直升機。
2
1999年,閱兵所展示的紅箭-9有效射程提高至100~5000米。靜破甲垂直穿透厚度可達1100毫米。可以摧毀世界上大部分現役主戰坦克。可以在各種氣象條件下打擊運動或靜止的裝甲目標,具有很強的全天候作戰能力。
3
2015年,閱兵所展示的紅箭-10導彈採用光纖制導,射程提高至為10千米。紅箭-10的操控採用人在回路中模式,射手可以及時干預導彈的飛行路徑,靈活選擇打擊更具威脅的目標。
進化中的潛射導彈
巨浪-1→巨浪-2
巨浪-1型是我國第二代潛射遠程彈道導彈,承擔著支撐國家海基核威懾的重任。潛匿深海、悄無聲息;巨浪奔騰、威震海天。
巨浪-2型是在巨浪1型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和第一代巨浪-1型相比,巨浪-2型的性能指標有了長足的進步。
進化中的彈道導彈
東風-5→東風-5B
1
1984年,閱兵所展示的“東風-5”導彈是我國第一種具備洲際射程的彈道導彈,自服役以來一直是我國核打擊力量的中堅。
2
2015年及2019年,閱兵所展示的東風-5B導彈是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的改進型,性能有了明顯提升,突防能力強、毀傷威力大、戰場反應速度更快。
從70年前的小米加步槍,
到後來的自主研發國産裝備,
再到今天的體系化作戰能力構建,
中國向世界發出這樣的宣言:
不好戰,但從不懼戰!
監 制 丨唐 怡 陸 毅
製片人丨鄭 弘
策 劃 丨武慧鋒 張媛
編 輯 丨楊曉晗
制 圖 丨李冬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