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課本裏的新中國老外在中國外眼看中國我們身邊的變化幸福的奮鬥者評論分析

領隊機女飛,為你揭秘極限飛行背後的故事!

2019-10-03 12:56:23 來源:人民網 編輯: 范琪妍

領隊機女飛,為你揭秘極限飛行背後的故事!

左為盛懿緋,中為何曉莉,右為陶佳莉。林國彬 攝

  一抹抹航跡,如彩練當空,五彩絢爛;一架架戰鷹,如箭矢疾馳,直刺蒼穹。 

  又一次,萬千觀眾仰望天宇。

  “仰首一望碧空凈,唯見天兵畫彩虹。”一架架飛機不斷變換著夢幻般的陣型,淩空起舞、旋轉升騰……一系列的高難度動作充滿力量、激情和動感,領隊機梯隊將飛行員精湛技術和飛機優越性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殊不知淩空呼嘯的領隊機梯隊中,有兩位禦機飛舞的女飛行員。壯麗航程,“藍天舞步”,人們驚呼:“藍天,因她而壯美!”

  讓我們記住她們的名字:陶佳莉,何曉莉。

領隊機女飛,為你揭秘極限飛行背後的故事!

  陶佳莉

  極限

  彩煙交錯,隨風徐徐飄落的斑斕帶著一腔豪情灑向大地。

  作為我國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她們已飛過4種機型,飛行時間都在一千小時以上,都曾參加過國慶首都60週年閱兵、珠海航展、馬來西亞蘭卡威海空展、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等重大任務。她們具備獨立駕駛三代戰機執行飛行表演任務的能力,更擁有豐富的特技飛行表演經驗。勁舞藍天,她們留下靚麗的身影。

  然而,大放異彩的背後,是將自己逼到極限的努力。

  所謂極限飛行,就是把飛機性能飛到極限。身體狀態超越極限,才能創造出這種震撼的美。

  陶佳莉坦言,挑戰極限,就是要應對身體素質的考驗,她們必須接受艱苦而專業的訓練。

領隊機女飛,為你揭秘極限飛行背後的故事!

何曉莉

  正如表演隊隊長曾説,客觀來看,女性的上肢肌肉力量較弱,戰鬥機在高速飛行時,女性操縱某些裝置會有困難;她們的呼吸肌、頸部肌肉力量較小,在加壓呼吸及過載、彈射救生時,女性自身呼吸和對頸椎的保護較差;飛行表演最大載荷將近難以想像的9個G,強度極高。

  密集編隊,更複雜、危險。對於女飛行員來説,無疑要跨越身體素質的“鴻溝”。

  記者問到陶佳莉,如果極限飛行分幾道“關卡”,最難的是什麼?她嫻靜一笑,“雲淡風輕”間,仿佛曾經的魔鬼訓練已與她無關。

  女飛要出師,首先要面臨抗過載的巨大考驗。飛行表演為了保證觀瞻效果,一般在觀眾視線能及的狹小空域裏進行,並做出集合、開花、俯衝、躍升、盤旋、滾轉等特技動作。這對很多男性隊員來説都算挑戰,于女飛更是一場“咬牙堅持”的戰鬥。精神高度集中!每一塊肌肉都緊張起來!抵抗過載時要憋著肚子繃緊呼吸!當時,不少男飛行員出現紅視或黑視的症狀,而陶佳莉卻牢牢抵住壓力,堅持了下來。

領隊機女飛,為你揭秘極限飛行背後的故事!

此次擔任地面保障人員的女飛盛懿緋。林國彬 攝

  通關之旅,力量訓練必不可少。有的剛投入特技飛行的男飛行員連續多個架次之後手會顫抖,更何況女隊員。這種身體素質不是一拳揮出的爆發力,而是經久不息的耐力。

  “就像一隻手緊握一根臂力棒,既要用力攥著,還要柔和、準確地操縱。”大強度的體能訓練曾帶給何曉莉灰暗的記憶,她深有感觸地説,“剛開始不管是男飛行員還是女飛行員都有抓桿緊、動作僵的問題”,男隊員力量大相對容易適應,女隊員必須平時加強力量訓練,適應後再練習操縱動作。

  陶佳莉給自己制訂了一整套訓練計劃,除了自己練習,她還主動按照男隊員的標準進行籃球訓練,從剛開始只能打半場、到打全場,從兩分中投、到三分遠投,每次訓練結束,男隊員都在休息了,她還要練習投100次三分球。如此這般,她的體力、耐力和臂力都有很大提高。

  此次閱兵,負責她們的航醫曾説,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能看到她們堅持仰臥起坐、舉啞鈴、握臂力器等訓練的身影,有時為了保證休息品質,必須提醒她們關燈休息。

  確實,經過這種針對性的訓練,她們在特技飛行表演上更加自如、流暢。

  攻關奪隘攀天梯,強健體魄是基礎!勝利之花需要汗水來澆灌。她們在挑戰面前,勇於向身體極限挑戰!

領隊機女飛,為你揭秘極限飛行背後的故事!

座艙中的何曉莉。林國彬 攝

  視野

  清新、灑脫、陽光,是記者對陶佳莉的第一印象。蔚藍色的飛行服裹著高挑的身材,皮膚微黑,挂著笑容,還帶些書卷氣。

  陶佳莉特別喜歡看書,看所有跟飛行有關的書。別人問她:“你為啥這麼愛看書?”她説:“我看書主要是為了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我是飛行骨幹,如果遇到了問題,我解決不了,我這臉往哪擱啊。”受領閱兵任務後,她立即帶領骨幹人員集體攻關,分析存在困難問題,拿出預想解決方案,進行反復研究論證。由於時間緊、任務急、標準高,她把整個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上,白天她和其他飛行員一樣討論研究,晚上常常挑燈到深夜,桌子上、床頭上都是編隊訓練的相關資料。

  正如亞裏士多德透過月食才推測出地球是圓的一樣,比照學習對於她們而言,也很重要。從書本學,彼此間相互學習,她們不斷尋找著屬於自己的“月食”。身處空天時代,比照學習確實是發現不足、挖掘自身潛力的一大手段。她們向男飛們學習,見賢思齊;她們向國外飛行員學習,開闊視野,尋找別人眼中還有缺憾的自己。

領隊機女飛,為你揭秘極限飛行背後的故事!

誰持彩練當空舞。盧炳廣 攝

  藍天同舞,翼下暢談。5年前,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隊員曾來到英國皇家空軍“紅箭”飛行表演隊。兩國表演隊隊員毫無拘束,暢所欲言。話題既涉及飛行技術、表演動作,也談及空軍文化、空天夢想。陶佳莉是極愛學習的姑娘,更篤信互相學習能遇到更好的自己。在她看來,自閉帶不來真正的自信。

  正是一座座溝通的橋梁搭建著飛揚的思維,她深深意識到:其實,人民空軍何嘗不是在與時代和他國空軍比照中推開一扇扇窗,豐盈起觀察世界、認識自我的維度。而維度越豐富,這個集體越能更準確地把握時空,更準確地給出自己在時空坐標中的定位。

領隊機女飛,為你揭秘極限飛行背後的故事!

陶佳莉和何曉莉

  她深信,信息時代需要開放的視野。無時不刻的創新,是時代的深情呼喚和迫切需要。此次閱兵中,她正是運用“他山之玉”,創新了諸多方法提升訓練成績。週末休息她一頭鑽進機場反復揣摩不同距離、不同角度下閱兵標誌線的視覺效果;飛行訓練她多方位確立閱兵標誌線“基準點”,並利用前機在座艙風檔框的位置和大小強化印象;夜晚就寢前,她堅持把當天的訓練“鏡頭”在腦海“放映”一遍,有時想到某個問題或者好點子,馬上爬出被窩在筆記本上寫寫畫畫,或者把編隊的搭檔拉起來實地“演練”一把。

  “比陸地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飛行員的情懷和理想!”駕駛在廣闊無垠的天空,陶佳莉腦海中總會靈光乍現。“經歷幾次換裝,表演隊從殲-5時代邁入殲-10時代,飛機性能更好,表演動作也更加驚險刺激……”她想起珠海航展時,年過八旬的老機務兵李大立對她説的話。頓時,心中勾畫出一條表演隊的“裝備發展路線圖”。是啊,在這個夢想無禁區的時代,飛翔的空軍人盡情展示矚望空天、瞰視寰宇的視野與情懷!正如她在飛行心得中寫下的這段富含思辨性的話:時空方位感,讓飛行員擁有了空天意識,更加清醒理性、自信堅定!

領隊機女飛,為你揭秘極限飛行背後的故事!

  殲十表演機

  夢想

  不能輕易服輸。

  這是何曉莉寫在日記裏的話。

  “我的夢説,別停留等待。”

  歌曲《我的夢》一度是何曉莉的手機鈴聲。

  領受閱兵任務後,她更加投入地研究,動作、數據、軌跡、曲線……飛行表演像一塊巨大的磁鐵,緊緊吸附著她的整個身心。房間裏全是飛行的相關書籍、資料;筆記裏,飛行心得寫得整整齊齊、密密麻麻。

  表演隊還遴選經驗豐富的男隊員“一對一”互學,並肩戰鬥下,她一遍遍地計算數據,模擬軌跡,直到把每一條操縱要領都印在腦海。

  停機坪上,她們女飛把飛機按照空中的間隔和距離擺好,模擬空中視覺效果,坐進座艙加深印象,尋找標誌線;模擬器上,單機、雙機,到四機、六機,從長機口令到每一個動作,從正常飛行到模擬偏差和特情,她們反復練習精益求精。

  面額曬黑了,鼻尖冒皮了,臉上早已顧不得“刮大白”擦防曬霜,可,小麥色的皮膚卻那樣明媚動人!“這是太陽為我鍍上的光榮色彩。”在一次採訪中,何曉莉這樣解釋自己泛紅微黑的膚色。

領隊機女飛,為你揭秘極限飛行背後的故事!

資料圖:殲十-四機起飛

  表演飛行因為高度低、態勢變化快,所以,對細節的要求尤為嚴格。何曉莉回憶著剛到表演隊時,小航線著陸沒讓她少吃苦頭:加入航線的高度和速度保持不穩,忽高忽低。“在表演隊偏差十米就是很難接受的事了。咱們要通過每一個細節形成良好的飛行習慣。”大隊長的理由近乎苛刻,又不容置疑。

  彼時,女隊員何曉莉飛3號位,這個位置在編隊的左側,不太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動作要領難掌握。第一次帶飛何曉莉是隊長曹振忠,剛開始單機還可以,遇到編隊,她不敢往上靠,距離保持不穩,做斤斗操作僵化,動作變形,越修正偏差越大,曹隊長只好把前艙駕駛轉換為後艙駕駛。

  看到差距的何曉莉暗下決心,一定要啃下這塊“硬骨頭”。何曉莉自己苦練鑽研的同時,一有問題就向姜金泉和米錄軍請教,他倆都曾飛過3號位,技術好。何曉莉把兩位老師的經驗和自己的體會結合起來,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經驗,慢慢地找線、卡位,逐漸找到了油門和控制感。最終動作達到了很高的標準,比開始有了質的飛躍。

  在進行雙機著陸訓練時,她駕駛的速度起初有些稍大。一下飛機她就跑到飛參室,馬上讓攝像員把飛參判讀一遍、視頻回放一遍,請來長機、教員給自己挑毛病,對照動作設計標準,反復研究分析。

領隊機女飛,為你揭秘極限飛行背後的故事!

展望未來,信心無限。左為陶佳莉,右為盛懿緋。林國彬 攝

  追夢路上,就要有股嚴謹細緻的勁兒!這些看似毫無優勢可言的女隊員,把每個架次、每個動作、每組編隊都練到了精準。她們對飛機性能的掌握、空中態勢的把握、飛行技術水準、心理素質、配合意識都有了質的飛躍。

  每次大項任務對她們女隊員來説,是考驗和挑戰,也是新的起點。

  八一飛行表演隊隊長對記者説,長期的特技飛行會練就她們爐火純青的飛行感覺,這是長期的經驗、精湛的技術、穩定的心理以及對特情處置的自信等因素的綜合産物。“選擇你們參加閱兵,因為——你們,不僅是女隊員,更是優秀的戰鬥員!”隊長的這句話,一度讓何曉莉淚盈于睫。

  閱兵任務,何止是一項任務,更是深情恒久的夢!

  猶記得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時,何曉莉駕駛飛機“零米零秒”,記者採訪何曉莉,她説:“此刻,除了興奮就是興奮!”

領隊機女飛,為你揭秘極限飛行背後的故事!

教練機梯隊以整齊的彩煙向祖國致敬。劉川 攝

  飛出信心,飛出體會,飛出膽量。這個堅毅、颯爽、柔美、頑強的鷹陣裏,她們雖為女子,但絕不退縮;雖愛做夢,但信念堅定。

  儘管她們曾多次受閱,可這次,她們依舊熱血沸騰。

  誰不願在追夢的路上翩然起舞呢?

  天安門上空,夢想,如此清晰可辨,又如此令人驕傲自豪。

  每一番展現,都是力量的凝聚。

  每一次展示,都是信念的上揚。

  每一回展望,都是向夢想致敬!

  我們分明看到,女飛的夢,折射著人民空軍飛向高遠、飛向未來的航跡!

  這一簇簇夢啊,是成就的映照,是願景的流瀉,更是對空天的探尋。

  問君可有夢,圓夢在藍天!

  這個全球“最大”,僅僅因為中國人多嗎?

  為什麼中國有能力建設超級工程?

  責編:翟巧紅 | 編輯:田曉麗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黃子娟 付震 馮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