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夜經濟”點亮山溝溝(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①)
2020-09-05 11:49:45來源:人民網編輯:鄭然
“夜經濟”點亮山溝溝(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①)

  八月三十一日晚,遊客在河北省涉縣大洼村觀看傳統民俗表演。  馮曉廣攝

  “5號桌點餐,大洼小炒、農家一鍋燉,請稍等,馬上來啦……”9月1日晚上7時,在自家開辦的“裏山溝客棧”農家院裏,56歲的大洼村村民張海蘭樂呵呵地在廚房與餐廳間穿梭,忙得像陀螺。

  藍色的爐火熊熊,炒勺叮噹作響,空氣中瀰漫著撲鼻的飯菜香。夜幕降臨,位於太行山深處的河北涉縣大洼村“夜生活”模式悄然啟動,小山村熱鬧起來了。

  剛把菜單交給後廚,張海蘭的手機就叮鈴鈴響起來,“不好意思,今明兩天的房間都訂滿啦……”

  張海蘭原來與丈夫在縣城周邊承包建築及築路工程,2016年村裏開始搞建設、發展旅遊,她嗅到了商機,跟丈夫商量,將自己的小院改成了集餐飲、住宿為一體的特色民宿。2019年大洼村在網絡上走紅,遊客越來越多,張海蘭將自家5間民宿擴展到20間,單日餐飲住宿遊客接待量從之前的幾十人增加到上百人。

  今年春天,村裏裝上了夜景燈,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之後,張海蘭的裏山溝客棧更火了。“客人挺多,我這裡光流水每天就5000多元。”張海蘭説。

  客棧內,遊客們興致勃勃地品嘗著山溝溝裏的“山味”美食。客棧外,一條條青石板鋪就的山路上燈火通明,石橋、石路、石房、石磨、石墩,原生態的山村在燈光照耀下更有韻味。在石橋上觀賞風景,在廣場上欣賞戲曲、舞龍等民俗表演,在夜市上購買當地土特産,在彩繪主題小院裏畫畫……遊客的歡聲笑語在大街小巷飄蕩,過去冷清的山村變了樣。

  “這些花椒都是俺昨天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新鮮得很,還有這野山韭花是剛從山上採的,你聞聞,香得很……”夜市上,“莊稼把式”張保林和村民開始在家門口兼職幹起了銷售,粗腔大嗓地吆喝推銷,小山貨搖身變成“搶手貨”、山民增收的“金餑餑”。

  “大洼大洼,坑坑洼洼”。這是大洼村以前的真實寫照。雖然這裡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保存完好的石頭民居文化,但由於地處深山,交通不便,大洼村依然“抱著金碗吃著窮飯”。

  當地幹部下了決心:依託該村獨特的建築風貌和民俗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旅遊,讓小山村吃上“旅遊飯”。

  保護性修繕石頭建築、改造升級污水管網、修建旅遊公廁、建設特色鄉村民宿、成立旅遊文化服務公司,並打造了手繪、影展、特産、酒坊、手工、古玩、民俗7個主題文化小院,大洼村在“蝶變”。特別是隨著太行山高速全線通車,交通更加便捷,位於沿線的大洼村更是直接晉陞為“網紅村”。全國各地的遊客來到這個小山溝,實現山內、山外經濟循環聯動,成為當地拉動內需、擴大消費的新市場。

  遊客來了,當地村民的腰包也鼓了。人均年收入由脫貧攻堅剛開始時的不足3000元提高到現在的1萬多元。“原來一到晚上村裏黑洞洞,小孩子出門都怕跌著,現在俺村也亮堂堂,連城裏人都來俺這兒旅遊。”大洼村黨支部書記張乃順説。

  談到大洼村的發展,更樂鎮黨委書記張志明信心滿滿:“我們將發展集傳統古村遊、綠色生態遊、高端精品民宿遊、文化創意遊等為一體的多元旅遊經濟,讓村民過上更好的日子。”

  休閒度假、品品美食、購點山貨……遊客們在大山的懷抱裏度過一個個愜意的“夜時光”。夜經濟的繁榮,將塵封在山溝裏數百年的大洼村映襯得更美麗。(記者 史自強)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