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中國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加強APP個人信息保護 明年有望具備全年檢測180萬款能力
2020-11-28 07:13:2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磊

中國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加強APP個人信息保護 明年有望具備全年檢測180萬款能力

11月27日,全國APP個人信息保護監管會在京召開(圖片來源:工信部)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朱宛玲):在各類手機APP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的同時,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過度索權、頻繁騷擾用戶等侵害用戶權益的問題也頗為突出。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11月27日在全國APP個人信息保護監管會上透露,通過全國APP技術檢測平臺,中國將徹底改變手工檢測方式,有望在明年具備全年檢測180萬款的覆蓋能力。

  2020年7月以來,針對APP常使用的SDK(軟體工具開發包)存在侵害用戶權益等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部署開展了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APP、SDK違規處理用戶個人信息、設置障礙頻繁騷擾用戶、欺騙誤導用戶以及應用分發平臺責任落實不到位四方面、十類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魯春叢説:“目前已完成國內用戶使用率較高的44萬款APP的技術檢測工作,責令1336款違規APP進行整改,公開通報377款整改不到位的APP,下架94款拒不整改的APP。”

  據介紹,目前中國 APP個人信息保護工作面臨兩方面挑戰:一方面,中國互聯網産業普遍採用“前端免費、後端獲利”的模式,盈利模式從在線廣告向基於大數據的定向推送、精準行銷轉變。企業違規成本低,個人信息保護能力良莠不齊,為逐利違規侵害用戶權益的情況時有發生;同時,灰黑産業加速向違規收集使用甚至非法買賣個人信息聚集。另一方面,中國境內APP上架總量已超過350萬,APP版本迭代頻繁,給監管帶來了挑戰。魯春叢説,“頭部應用更新頻繁,幾乎每兩周都會進行版本更新,中小應用層出不窮,新技術應用更具備在線迭代‘熱更新’功能,APP總量在不斷增加。龐大的APP數量,豐富的應用場景,需要加大監督檢查和技術檢測力量。”

  強化個人信息保護,必須標準先行。工信部針對性制定了《APP用戶權益保護測評規範》10項標準,對於廣大用戶特別關心的“最小必要化”等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原則,也制定了《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最小必要評估規範》11項系列標準,涉及通訊錄、錄音、人臉識別、位置等信息收集使用規範,絕大部分已經通過電信終端産業協會(TAF)以團體標準形式發佈。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劉烈宏介紹:“標準的制定為治理工作提供了依據和支撐,為企業合規經營提供了明確的規範要求。下一步,要總結經驗,根據實踐不斷完善,循序漸進,逐步將團體標準提升為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並力爭推動成為國際標準。”

  同時,工信部積極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手段,有力保障、持續優化、高效推進全國APP技術檢測平臺建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介紹:“預計今年年底前,平臺將實現主流分發渠道全覆蓋,徹底改變過去的手工檢測方式,自動化檢測比例將提升至30%,年自動化檢測能力達百萬級。”

  據悉,平臺管理系統於今年7月正式上線試運行,將力爭在2021年具備全年檢測180萬款的覆蓋能力。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