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中國主張”指明方向貢獻力量
2021-10-12 21:37:5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助於維護地球家園,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1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併發表主旨講話。習主席系統闡述了應該構建什麼樣的地球家園、如何來構建、中國怎麼做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為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指明瞭方向,貢獻了中國智慧與力量,展現出大國責任與擔當。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然而,當前地球生態系統日益進入危險區。聯合國相關報告指出,生物多樣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喪失,“時間已經不多了”。於人類而言,“共建怎樣的地球生命共同體”成為迫在眉睫的必答題。

  在聯合國首次以生態文明為主題召開的全球會議上,世界聽到了“中國答案”。那就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與環境協同共進、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地球家園。為達此目標,習主席進而提出,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協調人與自然關係;以綠色轉型為驅動,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以人民福祉為中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以國際法為基礎,維護公平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

  可以看出,這四點主張既包括目標也有方法,還包含應遵循的規則,具有務實操作性,更著眼人類未來發展。它們是中國結合自身經驗給全球環境治理提供的智慧,為推動各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規劃了路徑。

  外界注意到,習主席在講話中提到前段時間雲南大象北上及返回之旅的故事。這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豐碩成果的一個典型案例。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過去十年,中國森林資源增長面積超過7000萬公頃,居全球首位。中國創造性提出並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這一做法成功入選聯合國15個精品案例。

  不止如此。針對經濟與環境如何協同共進這個困擾世界的難題,中國領導人強調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使綠水青山産生巨大效益,給出了破解之道。這對疫情之下的全球經濟復蘇尤其意義重大。英國《自然》雜誌曾刊文指出,中國擁有平衡經濟發展與控制物種和生態系統損失的豐富經驗,為世界生物多樣性工作帶來重要助益。

  促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同樣有行動。在此次峰會上,習主席宣佈,中國將率先出資15億元人民幣,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支持發展中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將陸續發佈重點領域和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撐保障措施,構建起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

  這些新舉措表明,中國正不斷以實際行動朝著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前進,為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注入更多動能。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伊麗莎白·穆雷瑪評價説,“中國在過去數十年裏開展的工作是我們變革模式的代表”。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習主席這一論斷,道出了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真諦。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中國將以本次大會為契機,推動各方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為推動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作出更多的“中國貢獻”。(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