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醫學院破格晉陞讓年輕人"擼起袖子加油幹"

2017-01-04 08:21:36|來源:人民網|編輯:陸晟琦 |責編:

  人民網上海1月3日電 (唐小麗)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重啟“破格晉陞”制度,引起了廣泛關注。據悉,在剛結束不久的破格晉陞中,共有53位教師提出破格申請,最終分別有11位和29位通過兩輪評審破格成為正高、副高。

  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為了補缺人才的多年斷層,上海交大醫學院曾開啟破格晉陞的“閘門”。據統計,僅1998-2004年,就有123人破格晉陞,超半數者後來成為國家傑出貢獻者、國內外的院士、長江學者以及“973”首席科學家等。

  但從2004年以後,這套制度就停止了。如今重啟這套制度,也是為了推倒校園內的“資歷圍墻”,讓更多優秀的年輕人跳出來,放心大膽“擼起袖子加油幹”。

  1985年出生的朱鶴,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幹細胞中心副研究員,她是這次參加破格正高申報人員中最年輕的一位。朱鶴本科畢業于復旦大學,之後赴美國于加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留校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2年回國在仁濟醫院工作。

圖片默認標題

仁濟醫院幹細胞中心副研究員朱鶴

  對於此次能夠破格晉陞,朱鶴表示,感到了學校和醫院對自己工作和自身發展的重視,“醫學院出臺這樣的晉陞政策,極大地激發了我和其他青年科研人員的工作熱情,讓我們看到年齡資歷不再是主要的考核標準之一,只要年輕人有科研創新思想、研究能力和好的學術成果,價值就能很快得到認同和體現。另一方面,高級職稱對我們的實際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正高職稱是博士生導師申請的先決條件,只有獲得晉陞,我才能招收博士和博士後,才能組織團隊進行科學實驗。除此之外,高級職稱也有助於很多人才項目和國家級課題的申報。”

  對於同為80後的曹亞南來説,這次破格晉陞,或許更為難得。與朱鶴不同,曹亞南畢業于上海交大醫學院“4+4”臨床醫學八年制,畢業後一直在瑞金醫院工作,完全是在交大醫學院和瑞金醫院培養下成長起來的。曹亞南在博士期間就從事內分泌腫瘤研究,2014年研究成果在 《科學》雜誌發表,當年就被“破格”晉陞為副高。兩年後,再次破格晉陞為正高。

圖片默認標題

曹亞南在參加破格申報正高的評審答辯

  曹亞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醫學領域的人才培養和成長需要很長的週期,上海交大醫學院破格晉陞制度的設立,為在臨床和醫學科研戰線上奮鬥的年輕人提供了寶貴的機遇,搭建了更好的平臺,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標。

  為何要“破”?上海交大醫學院院長陳國強一針見血地道出了原因:“按照今天的制度,博士畢業10年還做不到副高,做了副高以後還要等15年才能做正高,頭髮都白了,什麼激情都沒有了,年輕人還怎麼去發展。”

  陳國強30歲讀博,1996年6月33歲時博士畢業,7月參加工作,當年12月就在當時二醫大的破格晉陞制度下公開“打擂”,成為副研究員。兩年多後的1999年3月,再次“攻擂”,破格成為研究員。陳國強院長坦言,自己是破格機制的受益者,正是有了這套破格機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讀博期間,我就跳過中級職稱破格到副高,這直接給我節省了5年時間,併為此爭取到很多有分量的人才項目。人生的創新黃金期,能有幾個5年?”一名享受過交大醫學院破格晉陞的教授感慨地告訴記者。

  曹亞南表示,破格晉陞為年輕人裝上了加速器,讓他們更早登上了新的臺階,但高級職稱不是一個光環,而是一個承諾。“在今後的工作中,要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幹’,不忘初心,勇於創新,踏踏實實繼續攀高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