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戶思維+場景消費” 滬上新書店正重塑閱讀服務
文匯報  2021-04-22 16:33:39

  原標題:“最透氣”“最小眾”“最原生態”……世界閱讀日前夕,申城新增多家風格定位獨特的實體書店——

  用戶思維+場景消費,滬上新書店正重塑閱讀服務

  漫步鬱鬱蔥蔥的華東理工大學,外形如“燈塔”的隴上書店晨園店昨天正式開業,通透開放的空間“孵化”著高校學子的創意;拐進南昌路上不起眼的弄堂,取材偵探小説元素的孤島書店,開業一週已“賣空”第一批庫存,書店也成為推理迷們的線下交流據點;徜徉浦江郊野公園,上海首家開在公園內的城市書房,能將四季繁花盡收眼底……明天是世界讀書日,一片春意盎然裏,“最透氣”“最小眾”“最原生態”等看似不相近的關鍵詞,伴隨一批個性鮮明、定位獨特的實體書店亮相滬上,給全城愛書人帶來驚喜。

  多個“最”匠心的背後,折射出滬上書香公共空間的蝶變。在資深出版人程三國看來,不少新開實體書店擺脫了單一傳統樣貌,轉向深耕圈層受眾,為閱讀服務鋪上了用戶思維+場景消費的底色,重新定義了閱讀的價值,也拓寬了經營理念,升級轉型路上的實體書店正煥發出“自我造血”的活力。

  雖小眾卻“吾道不孤”,垂直細分書店迎來機遇

  從思南書局·詩歌店、入駐武康大樓的元龍音樂書店,到去年底開出的朵雲書院·戲劇店、電影時光書店等,詩歌、音樂、戲劇、電影等不同垂直細分領域,都誕生了主題實體書店。如今,類型化書店版圖又添新地標——上海首家偵探主題書店在弄堂裏悄然開張,開業當天猶如“推理迷大型網友見面現場”。一波波讀者甚至把店主“擠”到店外,還有讀者特意從外地趕來。

  “孤島”一詞源於偵探推理小説中常見的“孤島殺人”模式,如阿加莎·克裏斯蒂《無人生還》,指一群人被困孤島,和外界斷聯,一系列懸念由此展開。書店涵蓋偵探推理小説各門類,如本格、歐美古典、社會派、冷硬派等,也有原版圖書、推理漫畫等。從埃勒裏·奎因到東野圭吾,再到雞丁、陸燁華等本土作家,推理犯罪小説的擁躉們,都能在這家書店找到各自心頭所好。

  “上海不缺綜合性書店,推理書店這一獨特定位可以為愛好者提供絕佳的閱讀空間,店員能為讀者推薦因人而異的個性化書單與閱讀服務。”該店創始人談道,推理小説愛好者雖相對小眾,但“吾道不孤”,一旦圈層群體能在書店中找到同好、交到朋友,就會願意為這種特定的場景消費和用戶體驗埋單,並以口碑傳播的方式不斷“安利”。

  裝修簡約的孤島書店共有三位合夥人——推理小説作家時晨、經營品牌書店的店長,加上法律界專業人士,各司其職的組合為書店活下去“保駕護航”。時晨在選品眼光和進貨渠道上有一定優勢,一些市面上較難買到的珍藏本、絕版書甚至孤本,也出現在書架上。前不久有讀者在店裏淘到日本推理小説家麻耶雄嵩《鴉》的孤本,十分興奮,也讓孤島書店在特定用戶群中圈了一波忠粉。

  有人調侃,推理小説的價值在於初次閱讀的意外感,到了第二、第三次閱讀,知曉謎底後的樂趣或會減少。因此,書店創始人策劃推出舊書交換活動,讀者可以拿舊書到書店“一換一”置換,留便簽寫下聯繫方式,和同好者溝通。孤島書店還針對用戶推出“私人訂制”服務——專門準備筆記本,讓推理小説家在上面寫出開頭,由讀者挑選感興趣的開頭進行續寫。

  類型化書店雖是書店模式的一種創新,但創始人考慮到單一類型圖書或太單調,書店還辟出一小塊位置擺放其他類型圖書。“期待推理小説愛好者與更廣泛的書迷彼此導流,拓寬類型出版物的受眾圈層。”創始人期待,從推理小説出發,融合其他圖書類型,吸引更多讀者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書店未來還會邀請推理作家、編劇、出版社編輯等分享交流,助推本土原創力量的壯大。

  敢於為閱讀“留白”,高校書店激發更多創意火花

  實體書店是城市人文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書店更是高校文化陣地的排頭兵。從隴上書店晨園店,到前不久東華大學新開的文琦書店,高校書店不再是以往大學出版社“圖書小賣部自産自銷”的狹窄格局,而是不斷拓展知識的邊界,為激活學術基因、匯聚師生智慧提供了破題新思路。

  以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打造的第二家書店為例,隴上書店晨園店原址為大學特許紀念品中心,經改造升級為集文創、圖書、咖啡、沙龍的多功能創意空間。校園內的青春河為書店形成了天然的觀景點,店內圖書陳列並不密集,大面積落地玻璃窗令整個書店通透敞亮;標誌性“華理藍”螺旋鏤空樓梯,連接起一樓空間與二樓露臺。書店面積不到300平方米,專門辟出主題圖書展覽和文創展示空間。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社長張輝告訴記者,賣多少本書並不是目的,更希望大學書店能成為引導、啟發進而碰撞思想火花的橋梁紐帶。

  書店定位“不求全而求特色”,一樓正在進行的慶祝建黨100週年主題圖書展銷,為同期揭幕的二樓黨建空間營造紅色文化氛圍。未來這面書墻將根據不同的主題與關鍵詞打造小型展覽。書店店長徐風華將這種“策展”思維視為用戶思維在書業的延伸,由此深耕細分領域能産生更好的閱讀推廣效果。

  背靠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華理文創”元素隨處可見。以校內建築為主題設計的海報、手繪插圖等洋溢著學生的巧思,師生的優秀創意找到了孵化空間與産學研平臺,如正在售賣的“華理十二香”香水,就由化學院老師研發。書店計劃將更多文化創意和科研成果經包裝後推向大眾,助力提升美育教育,擴大校園文化的外向輻射力。

  “隴上書店晨園店立足校園本身,直接面向並服務於廣大師生和校園建設。”張輝談到,“前門店後倉儲”的線上線下聯動,正為出版社探索、打通、擴展新零售渠道提供了更多可能。“嚴謹的理工科院校也能綻放文化多樣性”,晨園店設計師、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講師尹舜説,“一座好的書店,如同地標一樣溫暖的燈塔,能讓校園瀰漫藝術人文氣息,促進科學與藝術的交流融合。”

  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城市書房為日常休閒提供新選項

  漫步上海,除了各具特色的實體書店,徐匯燈塔書房、嘉定我嘉書房等大大小小的城市書房,亦遍佈申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書香浸潤著城市多個角落。

  春暖花開中,上海首家開在公園內的公共書房——位於浦江郊野公園的城市書房前不久開館,近百平方米空間裏藏書約1.5萬冊,設有借閱區、自習區、主題區和活動區。大面積落地玻璃墻體使讀者在書房內就可將時令花景盡收眼底。

  浦江郊野公園城市書房內開闢了園藝主題區,精選花卉園藝、昆蟲植物專題書籍千余冊,還佈置了科普空間,向讀者展示植物保育及生態修復過程以及種類多樣的標本。市民遊客可憑身份證或圖書證刷卡進入,用自助借還書機歸還、借閱所有屬於上圖一卡通系統的書。

  與城市書房比鄰的還有大隱郊野書局,打造了自然生態特色的書香矩陣。店內“滬諺香囊”等非遺手工藝文創産品,吸引遊客駐足。不難發現,滬上更多公共空間正用“閱讀+”服務串珠成鏈,培育出一批有底蘊、接地氣的新地標。在金山區張堰老街上,預計世界讀書日開業的大隱書局新店,將以圖書閱讀、文創展示和飲品輕餐服務為主體,為當地居民提供一站式文化體驗服務。由此,書店融入古鎮場景,不斷探索城市遠郊特色空間的發展新模式。(文匯報記者 許旸 實習生 江玉嬌)

編輯:李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