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fororder_國際在線陜西
秦腔是秦人的血脈和基因,更是陜西的文化符號之一。關於秦腔的起源眾説不一,您能給我們介紹一下秦腔的來源和發展歷程嗎?
1
秦腔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劇種之一。它的起源,大體有形成于秦代(或先秦)、唐代、明代三種説法。有史料記載的是,明代最早的秦腔班社是周至人所創辦的華慶班。後來,秦腔在陜西省內又發展成東、西、中、南四路,東路即同州梆子,西路即西府秦腔,南路演變為漢調桄桄,中路為西安亂彈。由於秦腔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又叫“梆子腔”,後來很多劇種都受秦腔的影響。因此,秦腔又被稱為梆子戲的鼻祖。
1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那對於戲曲,尤其是秦腔,您是如何理解其所蘊含的薪火相傳精神呢?
1
中國傳統文化,都是一種活態的傳承文化,特別是中國戲曲,當然,秦腔也不例外。千百年來一代一代的藝術家們口傳心授、身體力行,推動著戲曲的傳承。戲曲的發展總是離不開人的,秦腔的傳承歸根結底靠的是劇目和人才的傳承。
1
眾所週知,陜西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三秦大地更是一塊藝術的沃土,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就誕生於抗日戰爭的烽火年代,從一開始就在傳統藝術中注入了紅色基因,鼓舞了邊區軍民的抗戰鬥志。那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在發展中,在戲曲傳承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不簽發  測試)【薪火相傳】陜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李梅:帶著紅色血脈和基因 讓秦腔藝術賡續相傳
1

陜西省戲曲研究院1938年建院,前身是陜甘寧邊區民眾劇團,一路走來已經83年了。在83年的藝術實踐中,我們對人才的培養形成了一套模式,就是每10年招一批學員,這樣保證了人員、劇目的賡續相傳。在培養上,每個學員要經歷坐科5年-7年,經過嚴格的科班訓練,基本掌握戲曲的“四功五法”之後才能登上舞臺。

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堅持人才興院,下設的秦腔團、眉戶碗碗腔團、青年實驗團、小梅花秦腔團、演員訓練班等單位,承擔對青年演員的培養。從幾十年的藝術實踐中,我們感覺到,學員通過嚴格規範訓練、實踐演出,包括觀摩學習前輩的藝術,其實就是一種薪火相傳。在學習的過程中,以戲出功、以戲託人,通過劇目把孩子們一步一步的推出去。

1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您曾經在秦腔論壇上談道,戲曲舞臺藝術發展到今天,對各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那您覺得,當下的從業者應如何傳承發展好我們的優秀文化,如何為時代謳歌、為黨和人民歌唱?
(不簽發  測試)【薪火相傳】陜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李梅:帶著紅色血脈和基因 讓秦腔藝術賡續相傳
1

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每一位文藝工作者的神聖使命,文藝工作者要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

在新時代,我們要用作品謳歌人民、謳歌時代、謳歌英雄、謳歌偉大的祖國,要創作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優良精品,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和喜歡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