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排球 > 正文
張萍:在幸運和努力中編織自己的別樣人生
2020-02-13 08:43:0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津銘

  國際在線消息: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中國女排的驚天逆轉至今讓人津津樂道,人們記住了張越紅的最後一球,而鮮有人知道,副攻手張萍是當場比賽得分最多的隊員。奧運會前臨危受命,缺少國際大賽經驗的張萍,卻在比賽中迅速奠定了自己的主力位置,成為了中國女排的制勝“法寶”。2009年因傷退役後,張萍用學習充實自己的人生,完成學業後便留在了高校任教。從替補隊員到奧運會“奇兵”,從專業運動員到完成碩士學業、成為高校教師,張萍在努力和幸運中編織出了屬於自己的別樣人生。

  “父親希望我成為第二個郎平”

  關注張萍的人都知道,張萍有兩個名字,“張萍”和“張平”:“出生時,起的就是‘平’,爺爺希望我平平安安,父親則希望我成為第二個郎平,登記的時候用的是‘萍’,就沒改了。”

  受父親啟蒙,張萍在很小的時候就接觸了排球。還在幼兒園階段的張萍經常待在排球館裏,看著父親練排球。熱愛排球的父親也把他的排球夢寄託在張萍身上,去公園遊玩時,父親就有意帶著張萍練體能,還在上小學的張萍就進入了學校的排球隊。

  而真正進入排球專業隊後,父親更是舉全家之力支持張萍的排球之路,“每月只有43元工資的父母卻願意貸款7000多塊錢,縮衣節食就是為了給我買一部錄影機,用於分析我比賽時的表現以及對手的動作,就跟電影《摔跤吧!爸爸》裏一樣。”

  雖然父親希望自己在排球上有所成就,張萍卻不認為自己是有天賦的:“小學的時候,我就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小孩,我的身高也不是很突出,只是後來稍微長得比較高了一些。”

  因為身高,張萍還差點與排球失之交臂,“剛小學畢業的我還不太長個兒,父親覺得我不是吃排球飯的,就沒有上專業體校。”而張萍初一就讀的中學當時只有田徑隊,所以張萍也練習了一段時間的標槍項目。直到初二,張萍的身高長到了一米八五,才轉學進入天津市體校繼續學習排球。當時,進體校比同齡人晚的張萍,唯一會的就是扣球,為了跟上進度,她自己只能加班加點、多學多練,這段經歷也磨練出了張萍不服輸、敢追敢拼的意志力。就這樣,張萍一步一個腳印憑藉著自己的努力進入了國家隊。

  無意中成為國家隊主力 奧運賽場上肩負隊友使命

  距離雅典奧運會還有不到5個月的時間,趙蕊蕊在訓練時因器材老舊,小腿意外骨折,她的受傷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這也意味著張萍由替補變成了主力。“自己身上好像多了一個使命,就是我的隊友,為了我的隊友我也要拼盡全力,努力完成最終的目標。”而國際大賽經驗不足的張萍,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擔心給隊友拖後腿的她一天當三天用,奧運賽前的苦練讓張萍的身體積累了很多傷病,每次比賽前,張萍都得吃止疼片,纏繃帶。

  很快,雅典奧運會的決賽日就到了。當時的主教練陳忠和及當時的兩位領隊徐利(原排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李全強(現排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給女排的每一位成員打預防針:“對抗俄羅斯隊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困難準備,‘面對關鍵球,血要熱眼要紅手要黑!’張萍還清楚地記得,決賽日那天陽光很充足,但在前往賽場的大巴中,張萍卻緊張得想“喘大氣”:“我當時想的是,趕緊閉目養神,讓太陽曬一曬我,給我點力量。”

  “沒有思想包袱 多贏一分是一分”

  站在決賽賽場上的張萍,用自己的方式做好了“充分的困難準備”:“可能會有暫時的落後,不管後面能不能反敗為勝,我都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敢拼敢闖的張萍一直堅信“後來居上”。

  這種信念也讓張萍成為了“奇兵”。在前兩局的比賽中,中國隊0-2落後俄羅斯,此時俄羅斯隊隊員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神情,仿佛冠軍近在咫尺。換場休息時,陳忠和主教練安慰著女排隊員們:“不要有任何包袱,最差也是銀牌,我們能在奧運會的賽場上,多待一會兒是一會兒,多贏一分是一分”。而張萍也想著,既然已經是0-2了,就不要想太多,努力打就行!最後,張萍獨得25分,成了本場比賽的最佳得分手!

  面對勝利時,過於專注的張萍當時還有點恍惚:“我滿腦子想著這個球怎麼打,怎麼跟馮坤配合,打什麼戰術,而當時我看到俄羅斯隊員臉上出現沮喪的神情時,我感覺好像要贏了。”這場比賽是張萍的成名之戰,但張萍不愛過多地談論自己的功勞:“我很幸運,可以參加奧運會,能被大家認識。面對困境的時候,每一位隊友都沒有放棄,沒有我的隊友就沒有我的成績。”

  因傷痛退役 女排精神卻還在延續

  每個運動員最難過的時刻,並不是輸掉比賽,而是跟賽場告別。因為傷痛難忍,張萍在2007年接受了一場手術,當時德國的主治醫生告訴張萍,她膝蓋磨損程度像70歲的老人家,“我給你做的這個手術大概給你挽回了你10年的膝蓋使用壽命,希望以後你能合理使用自己的膝蓋。”麻藥的勁兒還沒有過,張萍什麼話都説不出來,心灰意冷的她什麼話也不想説了。高強度訓練會讓她的膝蓋超負荷,為了她的健康,她只能告別排球了!

  很快,張萍坦然接受了這個現實,多年排球運動的經驗和老女排留下的精神教會她,不要沉溺在低谷的情緒裏,不要放棄,“要認真準備好下一場球”。於是,還在病床上的張萍就致電中國運動員教育基金會,希望有老師可以幫助她學習英文。

  一邊康復一邊學英文的日子裏,張萍也一直思考著,退役後的自己該何去何從。“我和應屆大學生相比,除了會打球之外,其他的我都不會。”思前想後,張萍決定重回校園充實自己,計劃去美國讀書的張萍考慮到,父母在不遠遊,便選擇了去香港繼續學習體育科學和體育教育。

  而在香港求學的第一天,就讓張萍充滿了失敗感。開學第一課是全英文PPT、廣東話授課的統計學,身為北方人,彼時僅有初中二年級英文水準的張萍,既聽不懂也看不懂。在三小時後的小測驗上,她除了名字別的都不會寫,而身邊睡了一整堂課的同學5分鐘卻答完了。

  隨之而來還有校排球隊的邀約,“我可是前中國女排隊員啊,排球是我強項啊”,張萍本以為可以靠排球找回自信,但她的腿傷沒有完全恢復,比賽輸了。學業、排球雙“失意”,她對自己的選擇産生了懷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堅持下去!這時張萍又想到自己的排球經歷“打球的時候,努力不一定成功!但讀書是只要付出,知識就能變成自己的!”張萍憑藉著這股不服輸的勁頭,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的學業,也順利地留在高校做一名教師。

  雖然離開了排球賽場,但在面臨退役的低谷中,或是求學上遇到挫敗,女排精神一直鼓勵著張萍,越努力越幸運的張萍也在校園裏繼續為排球做貢獻、繼續傳承著女排精神:“希望我的學生可以因為女排精神的鼓舞,在人生道路上更加堅強。在他們最困難、最絕望的時候,可以想起,好像某位老師曾經跟他説過的某些故事,讓他覺得現在的他沒有那麼艱難,一切都可以挺過去。”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