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冰雪 > 正文
“冬奧之聲”探營“雙奧之城” 多語種網紅主播帶貨“冰絲帶”
2020-08-10 13:52:3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喻露

  國家速滑館外景 攝影:王悅陽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王悅陽):8月7日,“冬奧之聲”全球傳播活動探營冬奧系列採訪移師北京冬奧會北京賽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多語種網紅主播以及國際在線記者通過直播和錄播相結合的方式,分別用豪薩語、印地語、泰語、德語、土耳其語、俄語等,對正在建設中的國家速滑館進行了多語種採訪報道。

  北京國家速滑館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宋家峰、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總體規劃處副處長李亮、國家速滑館體育工藝制冰工程專項設計負責人馬進、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遺産處處長劉興華向多語種網紅主播和國際在線記者介紹了國家速滑館可持續性、低碳環保和二氧化碳制冰等建設亮點,以及如何繼承發揚2008年北京奧運會遺産等方面內容。

  可持續發展理念讓“夏奧”遇上“冬奧”

  國家速滑館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標誌性場館,採用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建設,由政府出資人代表國資公司和社會資本方首開聯合體強強聯合,組織國家速滑館公司承擔項目的投資、建設、賽時保障與賽後運營。預計將於今年內建設完工,屆時可容納約12000名觀眾現場觀賽。

  場館外立面由3360塊曲面玻璃單元拼裝而成,每一塊玻璃都有不同的彎曲弧度,幕墻外有22條高低盤旋、環繞飄舞的“冰絲帶”。其設計靈感來自速滑運動中選手在冰面劃過時留下的絲帶狀痕跡,呼應了場館的主要功能,也寓意選手如絲帶般翩翩起舞,展現出最美的英姿和風采。

  據北京國家速滑館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宋家峰介紹,國家速滑館的建設工作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在設計、建設、運行全過程期間踐行綠色、可持續理念,是綠色建築三星級的體育場館,將人性化服務與資源友好型、環境適宜的綜合性有機結合,力爭打造綠色場館的先行者、綠色建築的引領者、綠色運營的實踐者。

  在總體規劃選址方面,國家速滑館充分利用奧運遺産和既有資源功能空間。據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總體規劃處副處長李亮介紹,作為北京冬奧會唯一新建的冰上運動類場館,其規劃選址採用2008年北京奧運會曲棍球、射箭臨時場館用地,在建設過程中完整保留了東側原有8000平方米綠地樹林和西側綠化面積,充分保護了場地內原有生態系統,使整個場館區與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融為一體。對奧運場館用地再利用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讓“夏奧”和“冬奧”在此完美相遇。

  在建設施工設計方面,低碳、環保、可持續的宗旨也貫徹始終。國家速滑館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正交雙向單層馬鞍形屋頂的體育場館,榮獲第十三屆“中國鋼結構金獎”及“中國鋼結構金獎年度傑出工程大獎”。館頂採用198米長,124米寬的正交雙向單層馬鞍形索網,使工程用鋼量大幅降低至傳統鋼結構的1/4,並全部使用國産高釩密閉索。

  環境友好的同類項目標杆

  有別於以往冬奧會冰上運動類場館,國家速滑館是全球首個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製冷的冬奧大道速滑場館,擁有目前中國最大的二氧化碳跨臨界製冷系統。超過12000平方米冰面採用分模組控制單元,可以將冰面劃分為若干區域,根據不同項目分區域、分標準進行制冰。事實上,國家速滑館已成為未來同類項目的標杆。

  據國家速滑館體育工藝制冰工程專項設計負責人馬進介紹,二氧化碳是天然工質,環境友好度高,其臭氧消耗潛值(ODP)為零,全球變暖潛值(GWP)為1(目前常用的氟利昂類製冷劑如R404A的GWP值則高達3850),製冷系數(COP)相比較傳統系統更高效。製冷過程中産生大量高品質餘熱通過冷熱聯供一體化設計可進行回收利用,用於場館的熱水、澆冰、除濕等場景,可以實現超過30%的能效提升,預計每年可節省用電超過200萬度。而相較于乙二醇,二氧化碳對冰面品質的把控也更有優勢。經模擬分析,採用二氧化碳製冷,有把握實現冰表面溫差不超過0.5℃,利於運動員創造更好成績。

  北京冬奧會後,國家速滑館將被打造為集“體育賽事、群眾健身、文化休閒、展覽展示、社會公益”五位一體的多功能國際滑聯卓越中心,不僅可以舉辦短道速滑、冰球和冰壺等各種冰上賽事,還將向公眾開放,同時為多達2000人提供多樣化的室內和室外娛樂活動,成為北京市民聚會的體育運動多功能場館。李亮表示,國家速滑館的內部和週邊場地的規劃設計是完全兼顧冬奧會和賽後使用需求的,賽後幾乎不用拆改就可以投入日常運營。

  “雙奧之城”得天獨厚的奧運遺産

  8月8日是第十二個全民健身日,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紀念日。北京作為全世界唯一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即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雙奧之城”,擁有得天獨厚的奧運遺産。在結束了對國家速滑館的採訪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多語種網紅主播以及國際在線記者轉戰奧林匹克塔,與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遺産處處長劉興華對話交流,繼續了解北京冬奧會對2008年奧運會遺産繼承與發揚的相關情況。

  劉興華介紹説,2008年奧運會的奧運遺産,為北京冬奧會的申辦奠定了堅實基礎。很多2008年奧運會場館通過改建等方式服務冬奧會,也將在北京冬奧會中繼續“發光發熱”,北京賽區13個場館中有11個是利用北京2008年奧運會場館遺産。

  即便是國家速滑館這樣的新建場館,其規劃選址所採用的,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曲棍球、射箭臨時場館用地,其所處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更是2008年奧運會留給北京的寶貴遺産,自建成之日起,始終為當地居民健身、娛樂和休閒等活動提供了極大便利。

  作為曾經2008年奧運會的組織工作的“雙奧人”,劉興華還認為,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展示了大國的崛起,提高了北京和中國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中國人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也為北京的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文明的提升、環境改善和科技進步等方面的發展提供了助力,讓全社會對志願服務精神和助殘意識得以全面提升。北京冬奧會不僅將為中國積累大型冰雪賽事的舉辦經驗,將進一步提升大眾對冰雪運動的認識,全面普及冰雪運動,激勵更多青少年參與冰雪運動,促進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建設,同時,通過冬奧籌辦將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促進城市轉型升級,全面改善京張地區生態環境,加速冰雪産業和旅遊業發展,還將帶動高鐵、高速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升級,加速5G、8K、雲技術、智慧觀賽、無人駕駛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科技進步。

  “冬奧之聲”全球傳播活動由北京冬奧組委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舉辦,將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境內外社交媒體平臺、海外城市落地廣播、多語種網站、多語種APP客戶端等渠道進行系列宣傳,及時回應國際社會對北京冬奧會籌備情況的關切,精準講述冬奧籌辦故事,生動展現冬奧籌辦最新成果。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多語種網紅主播此前已走訪北京冬奧組委辦公區、首鋼園區及首鋼滑雪大跳臺,接下來還將以北京冬奧會可持續發展為主題,陸續探營北京賽區、延慶賽區和張家口賽區,並通過海外社交媒體直播、Vlog以及圖文報道等多語種、多終端形式面向國際社會進行系列介紹,讓全世界共同了解、共同期待北京冬奧會。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