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經開區濱河國際新城“身價”倍增:不到2年漲2倍

2017-06-07 09:39:00|來源:河南商報|編輯:萬慶麗

【CRI中外記者河南行 480.120圖片標題摘要】鄭州經開區濱河國際新城“身價”倍增:不到2年漲2倍

  蝶湖上的“戒指橋”作為濱河國際新城的標誌性建築,格外“吸睛”

  工業區和生態宜居區,能扯上什麼關係?

  去年,鄭州樓市一度火熱,鄭州經開區多個地塊“身價”倍增,這些地塊無一不是出自濱河國際新城。

  在全省唯一的六星級産業聚集區內,“偏居”鄭州東南的濱河國際新城又是一個怎樣的區域?它的背後有著怎樣的“崛起密碼”?近日,河南商報記者進行了深入的走訪調查,並對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王義民進行了獨家專訪。

  【新興焦點】

  不到2年時間

  這兒身價漲了兩倍

  去年夏天,鄭州的東南方特別“熱”。去年7月底,經開區3宗城鎮住宅用地網拍,連續3天誕生新地王。這些地王出身“同門”——都在濱河國際新城內。

  在此之前,濱河國際新城還是鄭州市區東南一個“低調”的區域。提起它的區位,一連串“偏遠”的路名顯得有點兒抽象:它位於潮河以南,107輔道以東,經南十五路及經南十四路以北,四港聯動大道以西。

  這個區域不大,總佔地面積約10.47平方公里,不足鄭東新區的1/10。就是這個不少人眼中的“偏遠地帶”,吸引了眾多知名房企的目光。區域內的樓盤宣傳指示牌隨處可見,綠地、保利、康橋、海馬、正商……它們讓這個區域顯得頗為“高端”。

  一個現實是,相比于前年夏天,這個區域的身價漲了兩倍。

  【新穎面貌】

  5年前只有一條大路

  如今有東區的“影子”

  沿著航海東路一路東行,在與經開第十五大街交會處,路邊刻著地名的大石頭守著區域的“北大門”。寬敞的雙向六車道,路邊綠意盎然,一片片崛起的新樓盤……有著鄭東新區的“影子”。

  誰又能想到,5年前,這裡只是連片的村莊。“道路崎嶇不堪、乾涸的河流、零散的村莊……”鄭州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濱河國際新城項目指揮部指揮長王義民回憶,當時的路尤其難走,整個區域只有一條大路——經開第十五大街。車輛所過之處塵土飛揚,轎車上路,蹭底盤在所難免。“開慢了費油,開快了碰頭,坑大的能臥牛,坑小的能臥狗。”他説。

  而如今,這裡道路縱橫交錯,兩邊的高規格綠化帶也逐漸成型。

  【新銳模式】

  全省首個“吃螃蟹”的

  創新模式

  這個區域變化的起點,是在2012年5月。當時,中建股份、中建七局和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家共同合資成立中建(鄭州)城市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攜手啟動濱河國際新城建設。

  政府與央企合作,進行土地一級開發,濱河國際新城是河南省第一個“吃螃蟹”的區域。當時這一創新模式,吸引了省內外不少參觀團。而對於鄭州經開區來説,這是“借力”的雙贏之舉。

  王義民説,那時的鄭州經開區資金並不寬裕,靠商業去開發土地,能讓土地有效使用,開發的品質、水準都能保證高起點。“要放在現在,經開區有實力自己開發這片‘黃金寶地’。”他笑著説。

  在這片“處女地”上建設一座國際化新城,王義民説,當初是為新型城鎮化“補短板”。“如果單單發展工業,引來的白領們怎麼生活?”王義民説,經開區要做一個國家級的經濟開發區,要實現産城融合,高檔娛樂、醫療、教育等城市配套設施都要跟上。

  【新潮定位】

  國際范兒的“CLD”長啥樣

  “偏居”鄭州市區東南,“準住戶”們看中了這裡的什麼?

  南三環與經開第十七大街交叉口附近一樓盤的銷售負責人介紹,以前到這裡買房的大多是經開區、管城區等區域的市民,現在購房者的範圍更廣了。他介紹,CLD是濱河國際新城最大的“賣點”,“環境、教育、醫療、交通等能滿足人們對宜居概念的所有想像”。

  北“鄰居”鄭東新區有高大上的CBD,這裡定位則是CLD(中央休閒生活區Central Living District)。王義民介紹,所謂CLD,指城市中由若干居住區組成,可滿足主流人群集中居住、消費、娛樂、教育需求,位於城市中心地帶的居住區域。

  “推銷”起濱河國際新城的“亮點”,王義民滔滔不絕:

  高規格,低密度。全區域規劃容積率不得超過2.5,媲美北龍湖區域。

  看風景,水域面積達1300多畝,濱水文化休閒區生活娛樂“一條龍”。

  交通方面,地鐵3號線、11號線、14號線將匯聚於此,鄭機城鐵已實現常態化運營,並在區域內設有站點。

  國際范兒,這裡預留了我省目前唯一外事用地,將建設外國駐華使館、領事館及相關生活設施。

  規劃14所公立中小學名校,這裡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學區”。

  將建歐亞心血管研究中心等國際化醫療機構,家門口就醫更為便利……

  【新派生活】

  臨湖而居 這在鄭州很難得

  綠色、宜居,吸引了更多市民成為這裡的“準住戶”。

  兩年間,家住管城區的市民林先生已經在濱河國際新城買了兩套房。到建設中的區域買房,他説自己是在“買未來”。

  “整個區域綠化好,水域大,低密度,這樣的環境只有鄭東新區才有。”做了一番功課的他對比房價發現,濱河國際新城比鄭東新區便宜了一半還多。他計劃著,等孩子小學畢業,就搬到濱河國際新城,上鄭州一中經開分校。

  去年,趕在二孩出生前,他又在濱河國際新城買了第二套房。“據説這裡要建濱河二小,第二套房應該能劃進該小學的學區。”他説。

  離蝶湖不遠的一處樓盤,不少“準住戶”看中的是水景。“臨湖而居,這在缺水的鄭州很難得。”市民張女士盤算著在這裡美好的退休生活。

  按照規劃,濱河國際新城“一年拉框架、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規模”。

  現在的濱河國際新城已經有了俏模樣。蝶湖裏水波盪漾,它是潮河邊“衍生”出的人工湖。湖兩岸綠意盎然,不遠處的“戒指橋”成了這裡的標誌性建築。

  王義民介紹,現在濱河國際新城水面已經達1300多畝,綠地面積達4000多畝。他描繪著這裡的美好前景:將有蝶湖、荷湖兩大湖泊以及潮河等三條景觀河道,兩湖通過高綠化的形式打造“近水近綠”的城市公共景觀,形成濱水開放空間。城區規劃中低密國際化居所,通過城區水系相連,串聯起一座水韻生態宜居之城。

  【思考】

  工業和宜居 如何才能兼顧

  工業和宜居,魚與熊掌怎麼才能兼顧?對於鄭州經開區來説,這是設立濱河國際新城想要破解的難題。

  王義民説,“退二進三”是經開區這些年的重點工作。從新興城市的建設開始,鄭州經開區把老的工業遷到産業工業區,新城區設置科研基地等。

  工業區的空氣品質也是社會關注的焦點。“2016年,鄭州經開區大氣污染消減率是最高的,總體上是很好的。”王義民説,對小環境的改善,鄭州經開區做了不少努力。

  “在濱河國際新城,綠化、生態化持續推進。這裡的生態環境一直在提升,有些方面將超過鄭東新區。”他説。

  王義民表示,在濱河國際新城的帶動作用下,鄭州經開區將打造綠色宜業宜居的新型城區。(統籌:記者 趙強 采寫:首席記者 高雲 攝影:記者 鄧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