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一朵花一座城一場變革
圖為洛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在洛陽出口牡丹、芍藥品質安全示範區對即將出口的牡丹、芍藥鮮切花進行抽樣檢疫 陳超 攝
四項惠民舉措倒逼牡丹園採取措施提升觀賞內容和品質 付首鵬 攝
牡丹文化節期間,洛陽隋唐城遺址植物園採取多種措施吸引了眾多遊客遊園觀賞 付首鵬 攝
融匯文化元素,提升遊園品質 付首鵬 攝
相約千年帝都,共享國色牡丹。
四月,花與城的故事,在洛陽精彩上演。
真正辦人民的節日、百姓的盛會,今年第35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期間,洛陽市委、市政府推出旅遊年票不受限、部分公園不收費、社會車輛不禁行、餐飲住宿控漲幅等四項惠民舉措,深受社會各界好評。
而在業內人看來,四項舉措的背後,不單是為了惠民,更是倒逼洛陽牡丹産業更好發展的一劑“良藥”,意在通過觀念轉變,實現産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一花引得百花開,百花捧出盛景來。35年來,洛陽市以花為媒,借助牡丹文化節舞臺,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惠民之花、城建之花、生態之花、創新之花、産業之花、開放之花綻放全城。
一朵花,惠民潤澤分外香
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在剛剛過去的賞花季裏,人們為國色天香、雍容華貴的牡丹讚嘆時,更為這座城市的惠民風采鼓掌喝彩。
堅持“以節惠民”,今年牡丹文化節前,洛陽市委、市政府在拓展往屆賞花惠民、便民、利民措施的基礎上,連續推出旅遊年票不受限、部分公園不收費、社會車輛不禁行、餐飲住宿控漲幅等一系列賞花惠民政策,不僅在價格上較往年有大幅優惠,在旅遊年票使用、牡丹園免費開放等方面均實現了突破,力度之大創歷年之最。
在四大惠民舉措下,今年牡丹文化節期間單日旅遊接待量創歷屆牡丹文化節最高紀錄,旅遊年票的“20萬+”,旅遊人氣全面提升。
徜徉牡丹花海,市民和遊客體味到的也不僅僅是國色天香的雍容華貴,還有賞花惠民舉措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一位叫王新生的洛陽退休教師,為此專門寫下13首詩表達喜悅之情,稱讚此舉“更加大氣、更加親民”。
洛陽師範學院院長梁留科説,以牡丹文化節為契機,不斷出臺惠民措施,體現了“共享”的發展新理念,也是洛陽市委、市政府對“如何讓牡丹文化節真正成為人民的節日、百姓的盛會”的具體回答。
一朵花開百花香。在牡丹文化節的引領下,古都洛陽綻放的不僅是炫麗的惠民花海,還結出了開放招商的碩果。
今年牡丹文化節期間,各種開放招商、論壇峰會活動不斷。
4月1日,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洛陽片區的掛牌。洛陽這個不沿邊、不沿海、不沿江,地處中原內陸的洛陽被歷史性地推向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必將在洛陽改革開放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今年牡丹文化節期間,洛陽還承辦了第十一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主題活動之一——2017智慧製造論壇,論壇吸引了30余家世界500強、國內500強、行業100強企業負責人和300余名國內外智慧製造業精英參加。
而據洛陽市産業轉型攻堅推進會暨一季度重點工作推進會議公佈的數據顯示,第35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投資貿易洽談會簽訂億元以上項目104個,投資總額666.3億元。地企合作聯席會議簽約合作項目(協議)89個,協議總金額281.7億元。
一座城,“以節促建”打造宜業宜居現代城
洛陽之美,美在牡丹,牡丹盛開,春色滿城,生機盎然。
大力倡導“以節促建、以節促管、以節惠民”的理念,今年牡丹文化節前,有涉及道路、橋梁、街頭綠化、路燈改造等的37項民生工程投用。
這只是一朵花與一座城故事的縮影,每年牡丹文化節前,都要有一批城建項目完工投用,這些項目在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時,也不斷改善著市民的出行和生活環境。
濱河南路牡丹橋至龍門大道段,是今年牡丹文化節前投用的一條市政道路。原先的這段路為公路標準,常年失修,路燈等配套設施缺乏,市民反映強烈。而隨著主車道實現貫通,昔日的破舊路已成為歷史。
以牡丹文化節為平臺,“城建之花”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市民和遊客的稱讚。尤其是在今年除了一批重大項目落地外,“便民優先”“保通先行”“以節惠民”等一系列城建新理念也深得民心。
軌道交通工程是洛陽城市建設發展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重要項目。作為中西部地區非省會城市中首個獲批建設的地鐵工程——洛陽地鐵工程,必將帶動洛陽城市實現大提升。
這種“修路先保通”的便民理念,也將被推廣到今年開工建設的地鐵1號線等項目中。洛陽市軌道公司董事長馬朝信表示,地鐵1號線施工期間,也將根據各站點周邊環境,盡可能建設保通或繞行道路,原則上不低於原道路通行能力。
一朵花在帶給洛陽人民獲得感的同時,更帶來了自豪感、幸福感。
洛陽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加快打造居者心怡、來者心悅的宜居宜業之城。當前,圍繞這些,洛陽市正通過“一中心六組團”、百城提質、四河同治、全域綠化、碧水藍天等一系列舉措,加快實現宜居現代化城市建設藍圖。
以牡丹文化節為平臺,千年帝都的牡丹花海,正引來城市建設的花海蝶變,一個環境優美、生態宜居、人民樂業的山水園林城市正呈現在洛陽人面前。
一場變革,“三個轉變”倒逼牡丹産業升級
多年來,洛陽旅遊業長期停留在低端的“賞花遊”“觀光遊”上,文創、演藝、休閒等二次消費的“蛋糕”一直做不大,而伴隨牡丹花開花落,洛陽園林人氣潮漲潮退,頗有些“冰火兩重天”的意味。
以去年牡丹文化節為例,洛陽旅遊收入達197.67億元,然而縱觀牡丹産業發展,全年産值也不過區區5億多元。
打破這一僵局,需要對牡丹産業給予強有力的刺激。換句話説,四項惠民舉措的出臺,釋放出的是洛陽市委、市政府打破單一門票經濟的制約,倒逼牡丹産業向更深層次、更全面的産業鏈經濟發展的強烈信號。
提及四項惠民舉措時,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李亞強調關鍵是要倒逼旅遊産業從門票經濟向全域旅遊轉變,倒逼牡丹産業從單一觀賞型向全産業鏈轉變,倒逼牡丹觀賞園模式創新、服務提升,實現産業的轉型升級。
“倒逼”一詞分量很重,背後深意耐人尋味。洛陽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王曉輝説,入園門檻的降低,吸引了更多遊客來洛賞花,帶來的是吃、住、行、遊、購、娛全産業鏈收入的增加,促使了牡丹觀賞園等景區在豐富旅遊産品、提升服務水準上下功夫,這就等於倒逼了牡丹文化節從“門票經濟”向“産業經濟”的轉型升級。據洛陽市旅發委提供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本屆牡丹文化節期間,洛陽市接待遊客2493.9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23.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11%、13.07%。
洛陽市經濟社會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席升陽説,牡丹産業是一個綜合體,縱向産業鏈包括對牡丹根、花、籽等的研發,橫向産業鏈包括對系列牡丹紀念品等的開發。賞花惠民舉措將帶動市場消費需求增加,也將帶動牡丹觀賞及深加工等産業的發展。
河南科技大學旅遊管理系祖恩厚博士説,新形勢對牡丹園盤活資源、提供更多特色多元化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推動了洛陽園林遊覽從“看一季”向“看全年”轉變,起到了促進洛陽市旅遊産品和服務升級換代的效果。
思路一變天地寬。今年牡丹文化節期間,洛陽各牡丹園在搞好觀賞牡丹種植培育、營造繁花似錦的自然美景的同時,還通過多種形式在園區設置更多的碑刻、雕塑、詩詞、歌賦,為牡丹觀賞園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增強了可遊覽性。
為留住過夜遊客,4月1日,大型實景史詩劇《武則天》成功試演,一些牡丹園還推出了夜賞牡丹活動,讓不少遊客大呼“驚艷”。
牡丹文化節期間,全國首家牡丹産業孵化器在洛陽成立。這家集牡丹生産、科技研究、信息流通、人才培育、市場推廣等於一體的平臺,將助推牡丹産業向更好、更快、更強發展。
一朵花,帶給一城人獲得感和幸福感!一朵花,帶火一座宜居宜業的生態城!一朵花,點亮一座城市更具國際范兒!
也難怪在2017亞太旅遊協會探險旅遊大會上,亞太旅遊協會主席安德魯·瓊斯稱讚:“洛陽是個令人嚮往的地方!”
如今,牡丹文化節已過去,但花與城的故事,仍在洛陽邁向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路上繼續上演!我們堅信,在前行之路,牡丹花會更艷,風光也會更美!(洛陽觀察記者 田宜龍 李宗寬 付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