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向天山千里譜長歌——河南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綜述

2017-07-07 10:14:15|來源:河南日報|編輯:萬慶麗

  開欄的話

  2010年,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召開之後,河南和其他18個省市一起,開啟了援疆工作的新征程。

  河南援疆隊伍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展現河南政治擔當,用奉獻、青春、熱血、汗水傾情澆灌民族團結之花。今日起,讓我們走進援疆一線哈密,從援疆幹部排滿的工作日誌中,從葡萄農戶的熱火幹勁裏,從哈薩克牧民孩子的笑臉上,感受豫哈兩地的深情厚誼。

  天山腳下,援疆腳步鏗鏘有力;戈壁灘上,豫哈兩地情深意長。

  自中央2010年發出推進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的號召以來,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硬體”到“軟體”並重、“輸血”向“造血”過渡、“引智”與“育人”同步,7年來,初步形成了經濟援疆、幹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衛生援疆、産業援疆的“立體新格局”。“十二五”期間,我省共選派376名計劃內援疆幹部、550多名醫務支教人員和1000多名技術人員奔赴哈密,深入哈密各個角落,全力把對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加強民族團結的偉大工程。

  産業援疆,讓經濟活起來

  【故事】7月4日,在哈密伊吾縣淖毛湖的哈密瓜種植基地,一箱箱哈密瓜正被裝上車,即將銷往全國各地。60多歲的買買提·熱合曼滿臉欣喜:“今年的瓜銷路不用愁了,多虧了河南親人幫忙!”

  淖毛湖“藏”在浩瀚的戈壁深處。前些年,這裡因為物流不暢,賣瓜難成了瓜農一大心病。河南援疆幹部打開思路主動作為,在鄭州建起了新疆農産品交易館,同時在淘寶、京東等平臺設特産館,廣辟網上網下多種銷售渠道,讓哈密的農産品香飄全國乃至全世界。

  搶抓“一帶一路”機遇,實施産業援疆,實現産業優勢互補,已經成為拉動哈密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引擎——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2014年建成投用的正負800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已向河南輸送清潔電源500多億度,將哈密的煤炭資源就地轉化升值。洛陽雙瑞風電、河南能化等一大批豫籍企業,在哈密投建的産業項目達100多個,到位資金260億元。

  扶持産業促進就業。扶持伊州區花園鄉、五堡鎮等鄉鎮民族服裝廠,引進開封汴繡建起巴裏坤刺繡産業園,助力建起上萬畝棗園基地……河南促成了一大批勞動密集型産業的形成,吸納哈密近萬人就地就近就業。

  旅遊援疆已見成效。近幾年來,河南多次舉辦“萬人遊哈密”“哈密旅遊進中原”等一系列活動,並在全國率先用5A級景區對口幫扶哈密所有旅遊景區,不僅推動了當地産業的轉型升級,也讓群眾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哈密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556元增至24735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更是由5000余元增至11651元。沉甸甸的成績單背後,凝結著河南援疆隊伍的努力、汗水和創意。

  民生援疆,讓日子美起來

  【故事】7月6日下午,哈密伊吾縣下馬崖鄉。65歲的農民畫家茹子瓦妮罕·庫爾班正在創作。畫布上,一座座色彩鮮艷的安居房整齊排列,老人聊著天,孩子在嬉戲,一派靜謐祥和。

  “河南親人為我們做的實事兒,數也數不清。”她激動地豎起了大拇指。

  援疆大計,民生為本。我省實施精準援疆,將援疆資金大多用在了當地民生的改善上。

  富民先安居。“十二五”期間,河南共為哈密建造4.02萬套富民安居和定居興牧房,15萬農牧民群眾搬進新居,10.5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得到解決,結束了居無定所的遊牧生活。

  醫療是根基。“十二五”期間,我省各大醫院的優秀醫務人員到哈密接診8.2萬餘人次,建起了以哈密地區中心醫院為主體、覆蓋哈密所有鄉鎮和社區醫療衛生機構的遠程會診系統,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治好病。

  教育為大計。2014年以來,我省先後選派援疆教師162人、優秀大學生赴哈密頂崗實習支教共497人;得益於援疆資金的支持,11000多名各族中小學生用上了新校舍,15000余名教師和各類技能人才得到培訓。

  文化援疆,讓血脈連起來

  【故事】提起3年前聽過的一場報告會,黨員熱夏提·熱合曼依然激動不已:“河南親人把河南的優秀文化、偉大精神帶到了我們身邊。”

  這場報告會于2014年2月舉行。當時,焦裕祿的女兒焦守雲、紅旗渠精神講解員李蕾等受邀來到哈密,把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等講給了哈密幹部群眾聽。“焦裕祿的先進事蹟讓我幾次落淚,也激勵著我多幹事幹實事幹成事。”他説。

  截至目前,焦裕祿幹部學院、紅旗渠幹部學院、大別山幹部學院與哈密地委黨校、十三師黨校實現了結對共建。這項創新機制,大大提升了哈密地區的黨員幹部修養,拓展創新了哈密幹部人才培養方式。

  河南的藝術家們先後把《全家福》《朝陽溝》《七品芝麻官》《程嬰救孤》《紅燈記》《包青天》等豫劇名段帶到哈密,精湛的演出、優美的唱腔,每到一處都“圈粉”眾多。

  車師古道金鼓擂,玉門關外春風烈。為邊疆奉獻,為人生添彩,這是河南的擔當,也是河南援疆隊伍的堅守!□本報記者柯楊馮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