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河南摘掉“貧困帽” 戴上“文明帽”

2017-07-18 09:51:31|來源:新華社|編輯:萬慶麗

  新華社鄭州7月17日電:不久前,貧困戶丁曉麗的女兒剛剛參加完中招考試,除了在錄取分數上有傾斜外,還能免除2000多元學雜費。這個消息讓丁曉麗高興了半宿,而能享受這一政策“禮包”,源於丁曉麗所在的邢村是河南省汝州市的星級文明村。

  近年來,河南各地依託文明村創建,以文明促扶貧,以扶貧帶文明,通過實施各種獎勵和實惠充分調動百姓文明創建積極性,“比文明”“爭脫貧”在農村蔚然成風。

  “鄰村沒有評上的,都羨慕俺們哩,爭著要搞創建。除了門前屋後的環境衛生要搞好,還要爭當好媳婦、好婆婆。”丁曉麗説,“今年我們是二星級文明村,明年還要爭取達到三星級。”

  作為星級文明村的一員,丁曉麗滿是自豪。她告訴記者,村裏不僅制定了村規民約、修了路、建了文化廣場,而且只要評上文明村,村裏60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坐市內公交車,70歲以上的每年免費體檢一次,80歲以上的發放老齡補貼。

  “‘文明村’內涵豐富,包括村兩委班子健全有力、社會秩序和諧穩定、村莊面貌整潔優美、尊老愛幼蔚然成風等方方面面。”汝州市委書記高建軍説,“這要求不僅僅是‘美麗鄉村’,也要是‘美好鄉村’。讓脫貧攻堅、精神文明建設同頻共振。”

  為此,河南不少地方將文明村創建與貧困村脫貧結合,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推動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目前,全省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2322個、文化大院2萬多個、鄉村學校少年宮1636個,基本形成了農村公共文化設施服務網絡。便捷的交通、整潔優美的環境、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圍,為一些貧困村扶貧打下良好基礎。

  隨著農村文明創建工作的開展,全省農村移風易俗也紮實推進,成為一些地方拔“窮根”的重要抓手。商丘市柘城縣張橋鎮張橋村紅白理事會會長張新龍嫁女只收彩禮66元,被傳為美談。寧陵縣把移風易俗作為撬動群眾精準脫貧的杠桿,引導青年樹立“不要車、不要房、自己家業自己創”的新型婚戀觀。

  “要説最明顯的變化,那就是現在老百姓的精神氣兒有了,幹勁十足。”邢村村支部書記石五戰説,去年邢村摘掉了貧困帽,“扶貧先扶志,現在村裏等、靠、要的思想基本不存在了,以前張口要政策,伸手講條件,現在都鉚著勁,比文明,爭脫貧。”

  為調動廣大基層幹部、農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各地圍繞文明村創建,制定了不同的政策“大禮包”。一些地方評上文明村,村幹部工資增加並且在村幹部選拔進入事業單位、基層公務員隊伍中給予優先。一些地方不僅在支農資金獎補、優惠政策幫扶等方面給予支持,村民子女在上學、農村老人在養老方面都給予更多優惠。

  “現在我們去村裏驗收,村幹部、老黨員以及在家的村民,都齊刷刷地站在村頭等。以前老百姓都不知道‘文明辦’是幹啥的,現在成了老百姓心中的‘明星單位’。”汝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王留劍説。目前汝州全市459個村,有333個獲得了文明村稱號,其中55個貧困村戴上“文明帽”。

  “涵養鄉風文明,是脫貧攻堅面臨的重大課題,是能致富不返貧的基礎所在。”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趙素萍説。根據河南省規劃,到2020年,全省40%以上的行政村將建成“美麗鄉村·文明家園”示範村,以鄉風民風、人居環境、文化生活“三個美起來”為目標,馳而不息推進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

  貧困戶高小順所在的槐樹村也是汝州市的星級文明村,他家承包了村裏20米公路清潔工作,在他眼裏,維護公路潔凈和自家堂屋一樣重要。“一週掃一次,不用大喇叭吆喝,村民自覺按點清掃。”高小順説,文明帽既然戴上了,就不能摘。(記者劉雅鳴、史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