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安陽馬氏莊園 百年“龍抱槐”見證歷史

2017-07-28 11:35:13|來源:河南日報|編輯:萬慶麗

  九門相照的深宅大院,歷經百年風霜洗禮,依然以莊重典雅的姿態坐落在安陽市蔣村鎮西蔣村。7月19日,記者走進中原第一大宅馬氏莊園,光緒皇帝題寫的匾額與“不愛錢不徇情我這裡空空洞洞,憑國法憑天理你何須曲曲彎彎”的楹聯,使莊園主人馬丕瑤“百官楷模”的形象愈加豐滿鮮活。

  置身2萬多平方米的莊園,時光似乎在迅速倒流,並定格在劉鄧大軍司令部入住莊園的歲月……

  1947年5月下旬,晉冀魯豫野戰軍預備南征。特別是石林會議之後,野戰軍加緊了南征的各項準備工作。6月初,劉伯承、鄧小平等人到達安陽縣(現屬安陽市殷都區),司令部就設在馬氏莊園內。

  炎熱的夏季,莊園裏能遮陰納涼的樹木稀少,兩棵相依相偎的古樹格外醒目。它們就是擁有100多年樹齡的紫藤和國槐,被稱為“龍抱槐”。當年,劉伯承和鄧小平就在樹下運籌帷幄,指揮戰局。

  一張作戰圖、一部軍用電話,會議室舊址裏還原了70年前的場景。當年6月22日,著名的“魯西南戰前會議”在這裡召開。會議傳達了中央軍委“打到外線去”的戰略方針,部署了強渡黃河的作戰計劃。6月23日,野戰軍結束休整,離開安陽,奔赴魯西南。

  “部隊雖然走了,但給我們留下了紅色足跡,留下了護民愛民的故事。”安陽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范淑雲告訴記者,劉鄧大軍駐紮期間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就幹部作風問題,鄧小平還批評過當時的區委書記杜進智。

  那是6月的一天,西蔣村農會幹部組織群眾收割逃亡地主家的小麥。鄧小平在村外散步時看到一些幹部對收麥群眾粗言粗語,就讓警衛把杜進智叫來,嚴肅地説:“幹部是人民的公僕,是為人民服務的,要教育幹部不能像地主那樣對待人民群眾。”

  為人民服務、把人民記在心上的優良傳統一直延續到今天。“像我這樣沒有勞動能力的人,如果沒有黨員幹部的幫扶,可能一直在家裏啃老。”31歲的西蔣村村民馬帥説,因小兒麻痹後遺症而失去行動能力的他依靠在莊園附近賣酸奶、領取光伏發電補貼、享受政府兜底保障甩掉了“窮帽子”。

  在安陽,像馬帥一樣脫貧摘帽的人很多,仍然奮戰在脫貧攻堅戰場的人也不少。“目前,全市有5.74萬貧困人口。按照目標任務,今年要實現2.14萬貧困人口脫貧。”安陽市委書記李公樂表示,全市脫貧攻堅已經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關鍵階段,圍繞精準脫貧完善機制和措施,我們將用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革命精神激發黨員群眾的內生動力,凝聚攻堅合力,確保到2019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本報記者劉一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