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煉成記

2017-08-01 08:52:56|來源:河南日報|編輯:萬慶麗

  水,曾經是許昌最大的短板和瓶頸,如今卻成為許昌的魅力所在、優勢所在、希望所在。

  4月23日,許昌以92.5的高分順利通過水利部和河南省政府的聯合驗收,成為全省第一個、全國第二個獲得驗收通過的試點城市,捧回了沉甸甸的“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這枚金字招牌。驗收委員會一致認為,許昌市以生態引領為核心的“節水活水、治污提標、精建嚴管、互榮共享”建設模式,為中西部缺水型地區建設水生態文明城市作出了有益探索,為全國樹立了典範。

  7月26日,許昌隆重舉行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總結表彰大會,表彰在三年的創建實踐中付出艱辛努力、作出積極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動員全市上下珍惜榮譽、再接再厲,拉高標杆、持續求進,推動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向更高層次、更高水準邁進。

  打造了一張名片——一座在水聲中醒來的城市

  許昌是一座缺水的城市,人均佔有量僅有210立方米,不足全省一半、為全國的十分之一,資源型和工程型缺水問題長期並存。通過三年來的不懈努力,許昌創造了治水興水的“許昌速度”,走出了一條具有許昌特色的水生態文明城市創建之路。

  解決水之“源”,開創了治水興水新局面。在三年創建中,許昌市堅持規劃先行,堅持科學調配,堅持系統治理,先後投資55.5億元,對市區河湖水系實施生態治理,形成了以82公里環城河道、5個城市湖泊、4片濱水林海為主體的“五湖四海畔三川、兩環一水潤蓮城”的水系新格局,呈現出“河暢、湖清、水凈、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使許昌真正成為一座在水聲中醒來的城市。

  保障水之“清”,厚植了生態環境新優勢。在水系建設中,許昌市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注重加強水生態修復,注重抓好水污染治理,注重完善水管護制度,堅持治水先治污、點面一起治、標本同步抓,實現了“一泓清水潤蓮城”。在全省連續三年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及“十二五”期間綜合考評中,許昌均位列第一名。

  開發水之“利”,培育了經濟發展新動能。在創建過程中,許昌市牢固樹立“大水利、大城建、大文化、大生態、大旅遊”理念,始終做到治水興水與生態綠化同步推進,相繼建成82公里長的綠色長廊,10萬畝的生態林帶,全長32公里、佔地1.3萬畝的生態廊道;始終做到治水興水與文化旅遊深度融合,依託河湖水系,開闢了護城河、清潩河等多條水系旅遊專線,被國家旅遊局列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熔鑄水之“魂”,豐富了城市文明新內涵。謀劃實施了佔地1.87平方公里、總投資40多億元的曹魏古城綜合開發項目,致力打造“一環碧水繞蓮城,千年古韻滿魏都”的許昌城市新名片。在擁有500多年曆史的護城河廣植蓮藕,再現了“十里荷花半城柳”的蓮城風光,充分彰顯了古典美與時尚感相協調、曹魏風與現代化相和諧的古城新韻。

  共享水之“親”,打造了人水和諧新生活。每天清晨、黃昏,在河湖岸邊和遊園裏,到處都是人們健身、休閒的身影;擁有500年曆史、全長5.3公里的護城河修復環通,開通了水上巴士,“泛舟河上、環遊許昌”成為現實,市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歡”的詩情意境,去年被網民推選為全省“最美城市”。

  如今,水之“清”、水之“暢”、水之“美”已經成為許昌城市文明一道最為亮麗的風景、一張最為靚麗的“名片”。在4月7日召開的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經驗交流會上,許昌被中央文明委確定為5個集中巡禮城市之一併作了典型發言,成為中西部地區唯一入選地級市。

  淬煉了一種精神——

  求實為民、勇於創新、敢拼會贏、共建共享

  許昌市通過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不僅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更鍛鍊了幹部、錘鍊了作風、凝聚了力量,形成了“求實為民、勇於創新、敢拼會贏、共建共享”的精神特質,賦予了治水興水新的時代內涵。

  三年來的治水興水實踐,始終貫穿了“求實為民”的執政情懷。面對全市人民“告別缺水之痛、實現興水之夢”的共同期盼,許昌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僅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眾在供水、灌溉等生産生活方面的基本需求,更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對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等方面的更高期待。

  三年來的治水興水實踐,全面奏響了“勇於創新”的時代強音。面對建設水生態文明城市這個嶄新課題,許昌市始終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創建工作向縱深發展,努力以創新求突破、破瓶頸、開新局,特別是圍繞“資金怎麼籌”,探索實踐了“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資金保障模式,創造性地破解了一系列矛盾和難題。

  三年來的治水興水實踐,磨礪鑄就了“敢拼會贏”的可貴品質。面對規模大、時間緊、標準高的建設任務,全市各級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幹部擰成“一股繩”、下好“一盤棋”,不講條件、不講代價,無私奉獻、忘我付出,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突擊戰、攻堅戰、協作戰,譜寫了一曲萬眾一心治水興水的時代凱歌。

  三年來的治水興水實踐,集中彰顯了“共建共享”的理念追求。三年創建,許昌市堅持做到以共享引領共建、以共建推動共享,使創建走進了群眾心裏、融入了市民生活、促成了行動自覺,在全社會營造了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良好氛圍,最終贏得了這場治水興水的“人民戰爭”。

  激發了一種動力——

  拉高標杆、持續求進、走在前列

  許昌市委書記武國定説,在治水興水實踐中形成的“求實為民、勇於創新、敢拼會贏、共建共享”精神,既是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幹事創業風貌的集中體現,更是推動許昌各項事業發展的一筆寶貴財富。當前,許昌已站在新的起點上,邁入轉型發展的關鍵期,要把市七次黨代會明確的“建設實力許昌活力許昌魅力許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落到實處,實現“拉高標杆、持續求進、走在前列”的新任務,尤為需要全市上下將治水興水中激發出來的鬥志、鼓舞起來的力量、凝練出來的精神,作為新形勢下“拉高標杆、持續求進”的強大動力,努力在克難攻堅中激流勇進,在戰勝挑戰中砥礪前行,不斷開創許昌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在今後的工作中,許昌市將進一步弘揚治水興水精神,以治水興水精神為引領,著力打好“四張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積極推進鄭許融合發展,把鄭許融合發展作為主戰略,加強謀劃、積極推進,努力在融入鄭州大都市區中走在前列;深入開展“五城聯創”,推動創建工作向更高層次邁進;強力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加快推進中心城區和縣城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許昌的承載力、吸引力和影響力;堅決打贏“四大攻堅戰”,以更大的勇氣革故鼎新,以更強的毅力攻堅克難,以更實的作風乾事創業,加快建設實力活力魅力許昌,為決勝全面小康、建設出彩中原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本報記者董學彥本報通訊員王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