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業何以“三變”
社旗縣趙河街道代營村果農在收穫葡萄 申鴻皓攝
淇縣趙莊村通過葵花種植發展鄉村遊 王子瑞攝
鶴壁中鶴集團的大型現代灌溉設備 資料圖片
夏糧總産再創新高,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農村一二三産業深入融合……我省上半年“三農”成績單亮點頻現。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申延平近日接受本報專訪,深入剖析這一成績單背後的新變化。
一變從種啥吃啥到吃啥種啥
今年全省夏糧總産710.8億斤,較上年增産15.5億斤,平均畝産431.4公斤,較上年提高9.4公斤,夏糧總産及畝産均創歷史新高。
同時,今年全省優質強筋、弱筋小麥種植面積達到600萬畝,價格普遍高於市場價格10%左右。8個試點縣的優質小麥未收先售,被糧食加工企業搶購一空。
“今年夏糧生産産量高、品質優、效益好,表明我省糧食産能得到進一步提高,也集中體現了河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申延平説。
他認為,我省以“四優四化”為重點,優化農業生産結構和區域佈局,推動了農業提質增效。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是實現“三個轉變”,建立“兩個導向”。
一是從追高産到求優質。過去解決溫飽是首要問題,糧食産量至關重要。現在,群眾膳食結構不斷優化,優質農産品需求大增。我省今年優質專用小麥的發展就充分體現了這一轉變。
二是從“隨大溜”到標準化。以前種地是粗放式的,大家隨大溜、憑感覺,現在農戶拿著手機就能知道啥時澆水、如何防病,操作起來更精準、更科學。全省小麥良種覆蓋率和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均已達到98%以上。
三是從粗加工到新業態。農産品加工問題很重要,既能滿足多樣化需求,又能增加附加值,讓農民獲利。全省已規劃培育産業集群542個,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7862家,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5萬億元,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的29.69%。
此外,還出現了兩個新導向。
一是舌尖引導生産。過去以生産為中心,生産啥就銷售啥。現在是“吃啥種啥”,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今年全省花生播種面積達到2056萬畝,比去年增加364萬畝。建設肉牛、奶牛養殖基地,新增優質種牛13萬頭、優質飼草200萬畝,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
二是進口衝擊倒逼提質增效。我省是小麥生産大省,然而每年還要進口大量優質專用小麥。這種局面也倒逼農業去調整結構,提升品質。
二變從天下糧倉到國人廚房
“今年上半年的農業成效,也是我省多年堅持不懈努力的結果。從2004年以來,針對農業的稟賦特點,我省科學謀劃,精心組織,推動農業實現了質的飛躍。”申延平説。
我省的糧食不僅養活了一億人,每年還向外銷售400億斤原糧和糧食加工轉化産品。同時,河南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成為全國畜牧業大省。經過多年建設,“大糧倉”名副其實。
“大廚房”建設成效顯著。我省從2008年著手強化農産品加工,實現了從賣原糧到賣産品的轉變。現在全省農産品加工年産值已佔全國的十分之一強,如果不算水産品産值,就是全國第一。食品工業已成為我省萬億元級産業和第一大支柱産業。
現在,河南農業産品鏈條不斷拉長。大用集團已開始生産消費者加熱即食的中式營養餐。永達集團還多次為航天員提供食品。以速凍食品起家的三全公司近年加大了鮮食、餐飲業務的開拓。
“我省實現從大糧倉到大廚房的跨越發展,根本在於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申延平説。
加強政策引導。一方面推動農業産業化,促進農産品加工轉化。另一方面吸引社會資金、各類人才到農村投資興業。
同時,發揮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作用,主動適應市場需求。現在,全省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已發展到23.6萬個。
還要注重創新發展。三全、思念引領了速凍産業,雙匯開發了分割肉産品,好想你開拓了棗産業,這些都是創新發展的結果。要不斷創新,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
三變從創新不足到活力迸發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很重、任務很多,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項長期重大歷史任務。申延平説,今後一個時期的農業發展要突出穩定、調整、改革、補齊。
“穩中求進是我們黨一個重要的執政理念。”申延平説。對於農村來説,考慮問題的出發點首先是穩定農村現在的大好形勢,要穩定糧食生産,穩定農民收入,穩定農村社會。沒有穩定,農村難以發展,整個社會也會面臨一個巨大的衝擊。
這些年農村快速發展,糧食高位運行,但也是在拼資源、拼環境、拼資金,並非可持續的發展方式。農村要想進一步發展,必須調農業産品、調經營方式、調産業結構。
改革是農村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源。這一次改革是在城鄉一體化這個大背景下改革,而且是綜合性改革。當前,要突出三個方面,就是激活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活資金、土地等資源要素,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讓農民有更多的獲得感;激活主體,讓各類人才在農業農村創新創業。
今年,我省農村産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本完成,農村金融改革取得新進展,財政支農投入機制改革得以深化,農業農村新動能不斷涌現。
農業農村現在尚存在許多短板,要補齊基礎設施、公益事業、社會保障等短板,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今年省委一號文件的中心內容,也是農業工作的一條主線。下半年我省圍繞這條主線持續發力,將推動農村全面小康建設邁出更大步伐。”申延平説。□本報記者張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