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祖國25年來,見證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加速對外開放的輝煌歷程。澳門憑藉獨特魅力,吸引了眾多國際人才前來求學、就業和定居。環球資訊廣播推出特別策劃《澳門也是我的家》系列報道,將講述在澳門生活近22年的葡萄牙媒體人馬天龍的故事,分享他與澳門之間的深厚情感。
《澳門商訊》雜誌總監 馬天龍
“是什麼把我帶到澳門來的?是一個工作機會……”
今年44歲的馬天龍,是《澳門商訊》雜誌的總監,他在澳門生活的時間幾乎與在祖國葡萄牙生活的時間一樣長。2003年,澳門廣播電視公司前往葡萄牙招聘葡語人才,正值馬天龍大學畢業之際,對亞洲充滿好奇與嚮往的他,在朋友的推薦下,踏上了前往澳門的旅程。“來澳門前我從未離開過歐洲。一開始我想著來這裡工作兩年,然後就回葡萄牙。後來兩年變成了四年,四年變成了十年,十年變成了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來,馬天龍一直在澳門媒體界工作,在這裡,他不僅遇到了自己的妻子,組建了幸福的家庭,還成為了兩個男孩的父親。除了工作和個人生活的因素外,馬天龍認為澳門雖小,卻擁有極為豐富的多元文化,這種獨特性賦予了澳門無盡的吸引力。“在澳門半島,基本所有地方都在步行距離內,比如上班的地方就離住處不遠,你也可以定期地同朋友們聚會,並且可以同本地社區有緊密的聯繫。澳門人也非常善良、熱情友好。而中國文化同葡萄牙以及其他文化在這裡互融共生,這在日常生活中、在飲食以及文化遺産等方面都有體現。”
初到澳門時,馬天龍在澳門電臺的葡語節目中工作。從大約2009年開始,他的播報和寫作語言逐漸轉為英文。他認為這一轉變與澳門日益國際化的趨勢密切相關。“越來越多的人來到澳門工作、定居,尤其是2004年之後,大量外部投資,比如説美國的、澳大利亞的、香港的投資進入到澳門。各種專業人才、管理人才大批量地來澳門工作,這就産生了對英語新聞的需求,以便讓他們能更深地更好地了解澳門,以及對新投資和潛在投資機會的介紹。比如,我目前所就職的雜誌(創立於2004年)就向這些投資者、職業人士提供有關澳門正在發生的各種事務比如市場趨勢、熱門話題、政治發展、商業活動等方面的信息。”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裏,馬天龍親眼見證了澳門天際線的不斷變遷以及人均GDP的顯著增長。這不僅是澳門經濟實力的體現,更是澳門民眾生活品質提升和幸福感增強的直接寫照。在馬天龍看來,澳門之所以能夠取得如今的輝煌成就,得益於“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這一政策不僅確保了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也為澳門與內地的交流合作搭建了堅實的橋梁。“長期以來澳門的發展受惠于中央政府的各項優惠政策措施,比如2003年7月起內地實施試點個人港澳自由行政策。這可以説是改變澳門發展的一項政策。隨之而來的是大量遊客的到來。這也讓許多其他行業受益,比如房地産業等等。澳門回歸後同內地不斷加深的聯繫也讓澳門受益於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一國兩制’是澳門發展的基石,也是大家所最為珍視的。”
回顧25年來,澳門作為特別行政區,憑藉其獨特的政策優勢,不僅促進了經濟的多元化發展,還為國際人才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和無限機遇,讓馬天龍在此過程中找到了歸屬感,將澳門視為第二故鄉。同時,他也深切感受到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所帶來的巨大增長紅利,以及中國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積極影響。“我們確實受益於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巨大增長和發展。當然,隨著中國不斷擴大的開放改革進程,我所看到的發展,是非常積極的。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經濟指標在以相當驚人的方式增長。在城市發展和民生問題方面,我們也看到了增長和發展,我也相信澳門這座城市可以在某些方面變得更好,甚至更好。”
他還特別提到,希望外資及高端人才能夠來到澳門與橫琴,尤其是在新興領域。“我們也需要吸引新的外國直接投資到澳門和橫琴,特別是在新興行業、新興産業或澳門未來發展的指定地區。吸引高技能專業人士、高技能頂級管理人員和人才,以及在這些新興領域投資的大型企業。我相信這是我們未來有條件實現的事情。”
馬天龍對澳門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和期待。而澳門在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策略下的多方面嘗試,為澳門發展開拓的新空間,也讓馬天龍更加堅信,澳門的明天會更好。“經濟適度多元化很重要,因為這將讓年輕一代有更多的選擇。而這一過程會跟加強區域合作的進程聯繫在一起,無論是橫琴的建設還是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的聯繫。某種程度上,在我看來,澳門最好的日子可能還在後頭呢。”
記者:王全文 朱婉玲 魏鬱
編輯:王全文
拍攝:王全文
製作:王全文
聯絡:肖中仁
簽審: 蔡耀遠
監製:劉軼瑤 蔡耀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