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重慶頻道報道(高爽 實習生 王藝):2月9日,“2017年重慶十佳非遺手工技藝傳承人”評選揭曉,大足石雕、城口漆藝、璧山微刻工藝等十項非遺技藝的傳承人榮膺殊榮。
頒獎儀式 攝影 王藝
“目前重慶有4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511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非遺可以分為民間音樂、民間藝術、民間舞蹈等十大類,其中手工技藝在裏面是一個大類。在今天我們評選出的重慶十佳非遺手工技藝傳承人中,歷史最悠久的非遺項目是蜀繡和城口漆藝。”重慶市非遺保護協會副秘書長王海濤介紹。在本次重慶十佳非遺手工技藝傳承人評選中,7人來自工藝品類手工技術項目,3人來自餐飲類手工技術項目。
璧山來鳳魚技藝傳人龍大江的證書 攝影 王藝
龍大江是十佳非遺手工技藝傳承人中來鳳魚的傳人。璧山來鳳魚,地道的重慶人都聽過這一道菜。來鳳驛是重慶璧山的一個地方,和龍泉驛、雙鳳驛、白市驛並稱成渝古道上的“四大名驛”,這裡的魚自古就聲名在外。龍大江作為來鳳魚傳統烹飪技藝的第11代傳人,從1986年學藝開始,30年間一直致力於將來鳳魚技藝發揚光大。“來鳳魚的刀工技法有20多種,光是切魚就分為直切、順切、拉切、退切、鋸切、滾切等等不同的手法,學問大著呢。”龍大江説。除了來鳳魚,其它兩項餐飲類手工技術分別為涪陵榨菜製作技藝和華生園傳統糕點製作技藝。
“2017年重慶十佳非遺手工技藝傳承人”評選活動由重慶市文化委、國際在線聯袂主辦。本次評選活動屬於第二屆重慶文化消費季之非遺“嘉年華”的一部分,該“嘉年華”由重慶市文化委主辦,旨在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傳承,落實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提高非遺傳承活力和實踐能力,加快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除了“重慶十佳非遺手工技藝傳承人”評選外,在本次非遺“嘉年華”上還評選出了“2017年最受市民歡迎的非物質文化遺産50強”,並展出了部分非遺美食供市民品嘗。
“2017年重慶十佳非遺手工技藝傳承人”獲獎名單(排名不分先後):劉能風(大足石雕)、蔡澤榮(城口漆藝)、潘啟慧(璧山微刻工藝)、梁先才(榮昌陶器製作技藝)、黃敏(蜀繡)、周合平(龍燈彩扎工藝)、劉建麟(劉氏根雕書法技藝)、萬紹碧(涪陵榨菜製作技藝)、龍大江(來鳳魚傳統烹任技藝)、劉崇華(華生園傳統糕點製作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