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不需要徵信,也不需要還款,貸款幾天時間就能到帳,這樣“天上掉餡餅”的事情真的會出現嗎?近日,重慶市民敖某就是聽信了這樣一則廣告,辦理了消費貸款,不料自己一分錢沒有到手,還背上了鉅額的還款債務。
美容院不做美容談貸款
據了解,“美容貸”是由金融公司先期將美容消費經費墊付給美容院,消費者進行美容消費後,再分期還款給金融機構的一種消費貸款。但是,一些資金需求者和貸款仲介卻盯上了這個市場,通過虛構個人信息,騙取貸款進行套現,造成金融機構多筆貸款無法收回。
2017年3月14日,江北區公安分局經偵支隊接到某消費金融公司報案,稱該公司發放多筆美容貸款,卻找不到還款人,還有的借款人根本不具備還款能力,甚至有的借款人根本不知道有貸款這回事,很多貸款成為了呆賬,死賬。
接報後,江北警方立即開展偵查行動,民警查明該消費金融貸款公司在2017年3月份以來,出現了高達200余萬元的貸款無法收款。該貸款主要集中在市內某知名美容機構申請的美容貸,在進一步調查中,民警發現一個由美容機構、仲介人員、資金需求者三方串連夥同貸款套現的新型詐騙犯罪,浮出水面。
虛構身份信息 團夥做案騙取消費貸款資金
警方查明,2016年7月,從事貸款仲介的王某與龍某,夥同某美容醫院美容諮詢師朱某,合謀通過申請“美容貸”的方式進行套現。通過虛構收入、工作職位、工作地址等信息,對不符合貸款條件的資金需求者進行包裝,虛構個人信息,讓他們向某消費金融公司等網絡金融公司進行貸款申請。在申請貸款成功以後,某消費金融公司會將貸款直接發放到某美容醫院賬戶,某美容醫院扣除30%提成後將錢打給仲介,剩下的70%,由仲介在扣除仲介費用40%後,將餘下的30%打給貸款者,有的仲介甚至一分錢也不發放給貸款者。
警方查明,2016年11月,沒有固定工作與收入的賈某因為資金需求,通過仲介找到某美容醫院,偽造固定收入和工作,在某金融消費APP和另一個貸款APP上使用虛假信息進行貸款共計78000元,賈某收到25000元,剩下的錢被仲介和醫院按比例瓜分。
偽造消費清單套取現金
平時價值幾百元的玻尿酸被開成幾千元,客戶所做美容項目遠遠地超出正常的價格。貸款人、仲介和美容醫院為了騙取貸款,抬高消費價格,虛構消費項目,同時,故意偽造1至2個項目,聯手詐騙消費金融公司。
貸款人朱某被美容院安排貸款4萬餘元用於假體豐胸,而朱某多年前就切除了乳房,也根本不可能做假體豐胸,仲介和醫院為了能夠辦理貸款大肆偽造,瘋狂斂財。
警方查明,某美容醫院向某消費金融公司申請消費貸款共計335萬元,給該消費金融公司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35萬元。
江北警方經過半年查處,先後抓獲詐騙嫌疑人8人,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100余萬元,以實際行動落實了市公安局提出的服務民營經濟發展30條,為規範轄區金融管理秩序、保護人民群眾的財産安全做出了不懈努力。(供稿 江北區公安分局 編輯 朱明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