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慶:找準窮根下苦功 百姓脫貧嘗甜頭
2018-04-08 14:39:37  |  來源:人民網  |  編輯:高爽

  原標題:一場深度貧困攻堅戰,已在巴渝大地上全面打響 重慶:找準窮根下苦功 百姓脫貧嘗甜頭

  巴渝之地,山多水長,村多且孤、路遠而難,脫貧路任重道遠。 2017年8月,重慶在全市範圍內確定了18個深度貧困鄉鎮,並明確目標:精準到人頭、統籌到區域,下足“繡花”功夫,集中力量全面破解深度貧困難題。

  重慶市委、市政府要求,要重點圍繞貧困縣和深度貧困鄉鎮,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産業培育發展上、政策落地見效上深度發力,精準有效地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3年內,18個貧困鄉鎮都將由重慶市級領導、市級部門“定點包乾”,投入專項資金,定制脫貧規劃。同時,政府選派78名“第一書記”吃在村、住在村、幹在村,把精準扶貧的要求落在實處。

【聚焦重慶】重慶:找準窮根下苦功 百姓脫貧嘗甜頭

 城口縣沿河鄉北坡村,通往老柏樹的一條3.14公里長的新路正在建設。劉政寧 攝

  找準窮因 破解發展短板

  窮村要致富,先得找短處。

  城口縣地處秦巴山國家連片特困地區,是18個深度貧困鄉鎮中的“貧中之貧”。對外,不通高速公路、無鐵路;對內,道路密度低、等級差、通行水準弱,很多撤並村未實現通暢。在城口縣沿河鄉北坡村,一條長3.7公里的騾馬道是老柏樹村民出行的唯一通道。山高路陡,運輸不便,物資進不來,農産品出不去,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近900人的村落只剩300余人留守。村裏想修路,但難度大、費用高,只得作罷。

  作為沿河鄉黨委書記,吳雪飛多年來的心願就是修通這條路,讓高山貧困戶搬遷下來。為此,吳雪飛帶隊多次調研、反復論證,最終下定決心:再難也要修路。不久,一個讓吳雪飛興奮的好消息傳來:沿河鄉被確定為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將有專項資金投入攻堅扶貧。消息剛傳到村民耳朵裏,專項資金就已到位了,馬上,通往老柏樹的一條3.14公里長的新路正式開工建設。“路通後,老柏樹片區不僅可發展種養殖業,還可以搞生態旅遊開發,老百姓增收有望了。”吳雪飛信心滿滿。

  除了交通難,農村存在失能人員也是家庭致貧的重要原因。為破解這一難題,奉節縣通過探索集中供養貧困家庭失能人員,釋放出因照顧失能人員而被長期“捆綁”的勞動力,為脫貧探索出一條新路。

  今年28歲的盧令,家住奉節縣竹園鎮百步村。多年前,他因患智力障礙及舌頭殘損,生活上無法自理,也無法與人交流。他的父母只能待在家照顧他,生活拮據。盧令受到政府照顧後,父母赴江蘇務工,月收入7000余元,一家經濟狀況逐漸好轉。

  目前,奉節建有吐祥、永樂、草堂集中供養點3個,到今年底,將實現對1100多名識別出來的失能人員集中供養全覆蓋,釋放更多勞動力,助力脫貧攻堅。

  摸準民情、找準窮根,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再次精準識別貧困戶,是78名“第一書記”進村後的第一個工作重心。通過逐戶調查和大數據比對,重慶精準識別了新致貧返貧對象10.7萬人。對貧困人口,重慶實現了動態監測,建立特殊困難“臨界對象”檔外臺賬,及時跟進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

【聚焦重慶】重慶:找準窮根下苦功 百姓脫貧嘗甜頭

巫溪縣中崗鄉茶元村, 劉吉翠在自家茶園忙碌著。劉政寧 攝

  政策給力 農戶有幹勁

  交通不便、無支柱産業、長效增收措施少……重慶深度貧困鄉鎮的貧困因素多有雷同,規劃卻各有特色。2017年10月,重慶為18個深度貧困鄉鎮制定了專項脫貧攻堅規劃:有的側重特色旅遊,有的興建茶業園區,有的發展畜牧養殖……一切從實際出發,從“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形成良性循環,降低返貧率。

  在項目安排上,堅持“一村一策、一戶一法”,逐村逐戶完善“村規劃”“戶辦法”,實施清單管理。同時,實施“菜單式”精準幫扶,針對貧困人口主要致貧原因,深化實施産業扶持脫貧、轉移就業脫貧、教育資助脫貧、醫療救助脫貧、生態保護脫貧、保障兜底脫貧“六個一批”精準到戶到人幫扶措施,注重綜合施策,確保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但脫貧不是“等著別人送小康”。好政策有了,還得農戶自己有幹勁。

  在巫溪縣中崗鄉茶元村,記者見到村民劉吉翠時,很難想像她家中才經歷一場“浩劫”。2016年,因丈夫癌症,劉吉翠不僅花光了家中十幾萬元的積蓄,還欠下了6萬元的債務。加上家中正上高中的兒子和兩位老人,生活的重擔全壓在劉吉翠身上。

  困難並沒有擊倒這位堅強的婦人。按照鄉里的脫貧規劃,茶元村將建設茶葉基地和一個茶葉加工廠。村裏為照顧她,特意將其介紹到茶廠務工,與項目配套的修路、基建等也會讓她參與打打零工。“以前,我家裏除了種點土豆、玉米外,其他幾乎沒有收入。去年,家裏2.5畝茶葉賣了4000多元,在茶廠和項目上打工收入將近1萬元。”劉吉翠算完賬説:“這點錢雖少,但比以前好多了。今年我還要再種2畝多的茶葉,慢慢幹嘛,日子總會越來越好的。”她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

  奉節縣平安鄉咏梧村,記者見到金鑫時,他正背著一筐喂豬的紅薯葉往家趕。因為要照顧一家老小,當村裏青壯年都外出打工時,金鑫選擇了留在家裏。由於缺乏資金、技術、門路,除了務農,沒有其他任何收入來源,日子過得非常拮據。駐村幹部到他家摸底調查後,建議他發展母豬養殖,賣豬仔增加收入,並主動為其聯繫豬種、技術培訓等。在大家的幫助下,金鑫第一批圈養了5頭母豬。

  隨著技術的穩定,小豬的産量穩定攀升,收入也逐年遞增。“去年小豬賣了3萬多元,今年會更多。”金鑫一邊算賬一邊指著屋後説,下一步準備擴大養殖規模,村裏幫忙申請辦理的5萬元低息貸款已經到賬,現在正在改建豬圈,計劃再多養幾頭。

【聚焦重慶】重慶:找準窮根下苦功 百姓脫貧嘗甜頭

蔣業安在收拾屋前堆積的玉米,待他種下的脆李挂果後,家裏的情況將大為改觀。劉政寧 攝

  産業支撐 百姓長效增收有盼頭

  務工、養殖、鄉村旅遊……短時間內農戶收入明顯增加,但市場變幻莫測,單家獨戶抗風險能力不強,再次返貧的教訓並不少見。重慶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脫貧增收不僅要顧當下,更要看長遠,只有在農村構建起長效的産業支撐體系,才能真正讓老百姓脫貧後不再返貧,逐步致富。

  “沿河鄉的花菇産業半年可見收益,但光靠這一項還是太單一,難成長久之計。”吳雪飛介紹説,為此,沿河鄉還規劃了筍竹、核桃等産業,並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鄉村旅遊,3至5年後,這將成為農戶們持續增收的重要保障。

  奉節縣平安鄉咏梧村將脆李作為農戶長效增收産業。57歲的蔣業安,手腳有輕微殘疾,一家三口至今仍住在破敗的土房裏。資金可貸款、村裏找銷路,經過村幹部的動員,蔣業安決定發展脆李種植。如今,他租來的10畝山地已經種上了樹苗,“聽説這樹至少要産果10年呢,等挂果採摘了,家裏日子就好多啦。”蔣業安對未來滿懷期待。

  巫溪縣中崗鄉茶元村則以茶葉産業為突破口。駐村“第一書記”顏其剛介紹,為實現長效增收,村裏規劃打造1500畝茶園,農戶以土地入股,以合作社經營的方式運作。在新建茶葉加工廠後,茶元村還帶動周邊5個村一起種植茶葉。種植規模的擴大,也將給當地帶來更多的就近務工需求。

  “老百姓要長效增收必須靠産業,産業的發展需要龍頭企業的帶動。”巫溪縣扶貧辦主任杜森林認為,農村應因地制宜發展産業,充分調動農戶參與,再引進龍頭企業實現訂單式保障,確保老百姓收入的持續增加。目前,巫溪已引進太極集團發展中藥材訂單種植12690畝,正與渝教集團合作打造建設“在渝高校蔬菜保供基地”,還與縣內大中型超市合作,訂單收購農戶農特産品,帶動1000余戶貧困戶從事訂單産業。

  因地制宜謀發展,長遠産業促增收,是重慶市脫貧攻堅産業佈局的主要立腳點。2017年8月,重慶市委、市政府下發的《關於深化脫貧攻堅的意見》中,明確將培育壯大扶貧産業作為增強貧困地區區域發展能力的主要支撐,並指出支持每個貧困區縣培育2-3個優勢特色産業,幫助貧困鄉村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指導貧困戶優選發展1-2個增收項目。

  “大力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産業,就是要建立健全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讓貧困地區有持續發展能力,讓貧困戶有獲得感、幸福感。”重慶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説。

  找準窮根下苦功,聚力脫貧展宏圖。一場深度貧困攻堅戰,已在巴渝大地上全面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