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汶川地震援建民警回憶:只想讓生者少一點傷痛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5-12 17:39:42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2018年5月,汶川大地震過去十年。無論是親歷者、旁觀者、還是援建者,十年前的5月在國人心中是一段無法抹去的傷痛。在災難十週年之際,通過曾參加抗震救災援建的渝中區公安分局民警的講述,呈現地震後民警救助災區群眾的溫暖故事和感受。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地震後,渝中區公安分局按照上級要求,分批次組織民警前往災區開展援建工作。時任分局巡警大隊副大隊長的康國濤同志主動請纓向組織遞交抗震救災申請書。最終有幸成為帶隊領導帶領30名民警前往。90天裏,他們牢記神聖責任和莊嚴使命,用汗水與辛勞,實踐著“人民公安為人民”的錚錚誓言,只為讓逝者安息,讓生者少一點傷痛。

  “今年是‘5·12’汶川地震發生10年,同時也是抗震救災工作後第10個年頭,雖然時間過去了10年,但對於我來抗震救災的工作就像發生在昨天一樣,情景歷歷在目。”康國濤表情沉重地説。

  據了解,康國濤有過14年的從軍經歷,在部隊期間多次被評為優秀基層主官,轉業後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他最喜歡的警察職業。2008年7月,重慶市援建崇州災區工作啟動,康國濤作為帶隊領導,帶領第一批援建民警去到滿目瘡痍的崇州重災區。在分配工作時,康國濤主動要求到環境最惡劣的懷遠鎮,用他的話説“作為一名軍隊轉業幹部,轉業不褪色,黨和部隊培養了我,我要報答組織!”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034088E@E8D93F74.9AECF45A.JPG

民警進入汶川地震災區

 康國濤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到達後,康國濤立即與當地派出所民警一道負責三個災民安置點的治安和維穩工作。當時,災區正處在秩序恢復中,治安點既是災民諮詢各種問題聯絡站,也是維護災區治安穩定的核心力量。

  “把群眾當親人,就沒有做不下來的工作!”這是康國濤經常給援建民警説的最多的一句話,讓他記憶最深的是一對在地震中失去兒子的夫婦。張大爺鬱鬱寡歡想要輕生,其老伴則是精神幾近崩潰,為了防止意外發生,康國濤多次找老兩口做思想工作,同時安排民警24小時輪流值守安置點門口。康國濤陪兩位老人一起吃飯、聊天,還為他們洗衣。康國濤和民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不懈努力,最終感動了老兩口,張大爺握著康國濤的手説:“你們是為我們好,我不會再想也不會去做傻事了!”從那以後,老倆口還主動幫助援建民警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還有一次,康國濤在安置點巡邏時發現有一位中年婦女總是坐在自家安置點門口,從來不説一句話,目光呆滯,面無表情。經了解,原來是中年婦女的孩子在安置點失散了。康國濤把找尋失散孩子這件事牢牢的記在了心上,他托成都的同學快速製作並送來印有失散孩子照片的卡片,在巡邏過程中一邊發放卡片一邊詢問相關信息。通過鍥而不捨的努力,三天后,終於在另一安置點災民家中找到了中年婦女失散的孩子。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6660F8E@8FD8843C.9AECF45A.JPG

民警與群眾交談

  七月的崇州,驕陽似火,酷熱難耐。由於地震後條件有限,康國濤主動把好的住宿條件讓給了災民,自己則住在活動板房。因考慮安全,板房內不能安裝空調,也沒電風扇,室內溫度達40℃以上,儼如一個“大蒸籠”。警服穿在身上經常是濕了來不及換洗又幹了,幹了又濕,鹽漬也深深烙印在衣服上。到了晚上,板房內由於晝夜溫差的原因,異常潮濕,加上本身患有嚴重的風濕,康國濤往往會疼痛到整晚整晚的睡不著,但到了白天,他依然會咬牙堅持出現在工作崗位上。90天的日日夜夜裏,其他單位人員都進行了輪換,康國濤帶領的隊伍沒有換一個人,康國濤説,人換了情況不熟悉也不好開展工作,克服一下就好了。

  崇州市懷遠鎮三個災民安置點有了康國濤的堅守,安全系數大大提高。在援建3個月中,三個安置點未發生一起刑事案件,圓滿完成了援建任務。同年10月,康國濤被評為四川省抗震救災救災模範。

  “逝者如斯,人生總要朝前看,廢墟上可以重建房屋,傷口也會慢慢癒合。汶川大地震十週年祭,回憶,是最好的紀念方式,祝願災區的人們明天的生活會更好。”康國濤感慨地説道。(供稿 文/圖 渝中區公安分局 劉井發 編輯 高爽)

      

編輯: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