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重慶頻道報道(陳昕):3月7日,國際在線重慶頻道從重慶市渝中區法院“法院開放日”活動暨反家庭暴力工作新聞發佈會上獲悉,該院自2016年以來,共審結婚姻家庭糾紛案件1930起,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13份。
近年來,渝中區法院積極推動家事審判改革,通過打造專門化的家事審判區、發放《婚姻冷靜期通知書》、與相關部門聯合成立家事糾紛調處中心、引入心理諮詢機構對當事人進行心理干預等一系列舉措,有效遏制了家庭暴力的發生。
渝中區法院民一庭庭長陳鵬介紹,2016年以來,該院審結婚姻家庭糾紛案件1930件,其中,當事人主張存在家庭暴力的案件183件,佔9.5%。受理人身安全保護申請24份,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13份。“這些案件以離婚糾紛為主,暴力行為多樣化,且受害者多是女性,感情不和是主因。”陳鵬説。
陳鵬透露,在當事人提出存在家庭暴力的183件案件中,當事人以口頭陳述形式提出家庭暴力、未提供任何證據的有136件,佔涉家庭暴力案件的74.3%。這些案件均無法認定存在暴力行為。陳鵬坦言,家庭暴力發生在夫妻、家庭成員之間,發生地點較為私密,保存和固定證據的意識較差,家庭暴力舉證難、司法認定難現象嚴重。
對此,渝中區法院制定了《人身安全保護裁定的實施細則》及《人身安全保護令申請書》,當事人填寫表格就能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並且通過與區婦聯、公安等部門聯動,建立家庭暴力告誡制度,法院將公安機關出具的《告誡書》作為認定家暴事實的重要證據。
“此外,我們還加大了日常宣傳教育,積極向當事人宣傳反家暴法律法規,從源頭進行治理。”陳鵬表示,該院還引進心理服務機構,每週二、四由國家認證的心理諮詢師在院內心理諮詢師值班,進行現場婚姻評估,評估離婚雙方婚姻狀況,疏導心理壓力、調整心理認知,緩解家庭矛盾。
下一步,渝中區法院還將繼續加強與相關機構聯動合作,進一步發揮心理疏導在家庭糾紛中的應用,為受害者提供多渠道的支持與保護,營造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社會輿論氛圍,預防和減少家庭暴力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