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水實施“三改兩硬化”助力脫貧增收
華龍網  2019-07-29 14:41:46

  原標題:彭水漆園村實施“三改兩硬化” 百姓走上了致富路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29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楊元忠 通訊員 李亞軍)清晨,伴著山間晨霧,雲間晨曦,重慶市彭水自治縣鹿鳴鄉漆園村在鳥語花香中醒來。一條條水泥路蜿蜒盤旋,一棟棟新樓房錯落有致,一片片蔬菜地生機勃勃,一幅美麗鄉村錦繡圖徐徐展開。

  一條條水泥路 鋪就村民幸福路

  提及漆園村近年來基礎設施的變化,79歲的老人秦朝容最有發言權。28日,筆者了解到,79歲的秦朝容走過那一段艱辛的歲月,親眼見證了一條條坑坑洼洼的泥濘路變成了平平整整的水泥路,親眼見證了缺水、抬水吃變成了自來水流進家,親眼見證了“信息靠吼”的時代變成了一部手機連通千萬家的時代……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9cfaea1-9eb0-4fbd-b629-b75bdb43811c

硬化的公路方便村民出行。通訊員 李亞軍 攝

  硬化的公路,便利的交通,完善的基礎設施,讓村民們的生活進入了幸福新時代。

  “別的不説,現在的政策真是好,你看我門前這條人行便道,還有我家的院壩,都幫我硬化了。”秦朝容坐在自家硬化的院壩裏感慨道,年紀大了,腿腳不便,院壩和人行便道沒硬化前,出個門都要小心翼翼的,生怕摔跤。

  公路硬化、院壩硬化、人行便道硬化,秦朝容只是受益人之一。

  據了解,2016年,漆園村硬化産業路3公里,2017年,硬化公路2公里,2019年,硬化公路1公里,全村共有水泥路17公里,通暢路已全面完工,涉全村217戶807人。

  “‘三改兩硬化’的實施,提升了鄉村顏值,改善了人居環境,受益農戶達162戶。”漆園村民委主任羅登位介紹。

  一條條平整的水泥路,一條條入戶人行便道,提高了村民滿意度,也鋪就了村民幸福路。

  一棟棟新樓房 成為村民宜居房

  來到漆園村便民服務中心,目光一下便被旁邊一排排整齊漂亮的新樓房所吸引。

  “那是我們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全村共有18戶,其中有10戶是貧困戶。”漆園村駐村第一書記陳德華説,2017年10月,易地扶貧搬遷的村民已全部入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6f2ed17-2033-4654-99eb-8be271de842f

秦朝容在自家硬化的院壩歇涼。通訊員 李亞軍 攝

  “我都沒想過還能住上這麼安逸的新房子。”看著自己一樓一底,面積達200多平的新房,65歲的貧困戶王平海感慨道,算上政府補貼和復墾補償款,自己只花了3萬多就住上了這麼大的新房子,王平海到現在都還有點難以置信。

  王平海以前住的木房子,每逢下雨天就漏雨,晚上覺都睡不安穩,現在搬進了新房,住起來踏實多了。

  易地扶貧搬遷不僅要搬得出,還要穩得住、能致富。

  王平海家只有3個人,200多平的房子顯得空蕩蕩的,於是,他將底樓的一間閒置房用來養殖中蜂。“我養了七八桶中蜂,不出意外的話,一桶中蜂可以割十幾斤蜂糖,賣得到一兩千塊錢。”王平海説,自己平時還做點零工,吃穿是沒得問題的。

  “搬進來的村民大部分以務工為主,有的外出務工,有的就近務工。”陳德華説,“村裏有個蔬菜基地,村民可以通過在基地務工獲取一天90元的務工費。”

  一片片蔬菜地 變成村民增收地

  陳德華口中的蔬菜基地有1500畝,是村裏為了帶動農戶增收引進的公司,以“公司+農戶”的模式栽種的。

  蔬菜地裏種滿了甘藍、蘿蔔、糯玉米等高山生態蔬菜,尤其以甘藍為甚,遠遠望去,大片大片的甘藍在陽光的照耀下十分亮眼。據陳德華介紹,因漆園村海拔較高,種出來的甘藍口感極佳,並且甘藍比普通包包菜經濟價值高,便於運輸、貯存,所以甘藍種得最多。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202833c-0b15-4f77-93df-25659e23facf

村民們在蔬菜基地勞作。通訊員 李亞軍 攝

  眼下,正是管護甘藍的好時節,六七個工人正在基地裏忙著為甘藍施肥,48歲的村民羅登容就是其中之一。

  “一天能拿到90元的務工費,而且還包午飯,這份工作安逸!”羅登容感慨道,一個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資,並且從基地到自己家只要10分鐘,也照顧得到家裏,真正是賺錢顧家兩不誤。

  “我還將自家的6畝地都流轉給公司了,以前荒著怪可惜的,現在好了,變成錢了。”務工費加流轉費,讓羅登容家走上了增收之路。

  “公司從村民手中流轉了1500畝土地,一畝地一年給村民100元的流轉費。”陳德華説,土地流轉費和務工費,成了村民增收的好路子。

  據介紹,漆園村的蔬菜種植帶動全村33戶149人實現增收,其中貧困戶15戶72人。

  一片片蔬菜地,變成了村民的增收地。增收有路子的村民們日子越過越滋潤,生活越來越舒心。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