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創新人才共享模式 廣開留學人員“報國之門”

分享到:

《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到265.11萬人,僅2016年就有43.25萬名留學人員回國。教育部預計,今年我國海外留學生回國人數將首次超過同年新出國留學生總數。

然而即使是這樣,仍有數以百萬計的留學人員還沒有回國。如何利用好海外留學人員這個人才寶庫,是當前人才工作的一個重要現實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在歐美同學會成立一百週年慶祝大會上強調:“黨和國家將按照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的方針……使留學人員回到祖國有用武之地,留在國外有報國之門。”總書記的講話是對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十二字工作方針的補充和發展,豐富了留學人員回國工作的內涵和形式,更加突出“以用為本”的人才發展方針。

近年來,“柔性回國”的海外留學人員已不在少數,且呈增長之勢。雖然他們身在國外,但仍積極以各種方式為國服務、報效祖國。特別是互聯網的普及和廣泛應用,打破了知識、信息、技術交流和分享的空間藩籬,“人才共享”越來越便捷多樣。從當前實踐來看,基本形成了三種趨勢性的“人才共享”模式,值得人才工作者分析總結。

一是發展“平臺和人才兩頭在外”的創新人才智力共享模式。通過支持有條件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在海外建立辦學機構、研發機構,吸納當地留學人員尤其是高精尖人才為國服務,實現留學人員“智力回國”“技術回國”。吸納、鼓勵和支持留學人員,尤其是高精尖的留學人才牽頭在海外籌建研發中心,可以充分利用留學人員熟悉國外環境和創新圈子、精通國際通行規則的優勢,快速、高效、便捷地打造國際科技創新共同體。同時,讓留學人員主持海外研發中心的工作或是領銜重大科技項目,有利於提升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二是發展“人才在外、項目(專利)在內”的創業人才全球孵化模式。近年來,各地採取多種方式吸引留學人員回國創業,例如開展海外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留學人員創業項目對接會以及建設留學人員創業園等。我們可以探索建立留學人員“專利回國”的模式,鼓勵留學人員將個人專利帶回國內,通過知識産權入股的方式與國內企業或組織合作,將高新技術産業化的一端放在國內,服務和支撐祖國經濟發展和産業轉型。

三是發展“人才雲”模式,通過OSO(Online-Service-Offline)的工作方式以及發展高效的人才匹配技術,以項目制的方式,使留在國外的留學人員能隨時隨地為國內企事業單位提供技術服務和項目諮詢。當前全球人才競爭正經歷一場“人才共享”革命,基於雲平臺的遠程在線工作模式正在成為專業技術人才開發和使用的重要路徑。面向海外留學人員打造人才分析雲平臺,可快速、精準、高效地使用海外留學人員的智力資源。遠居海外的留學人員只要有和雲平臺匹配的能力、技術和創意等,就可以進入雲平臺,實現即時遠程響應和隨需調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人才分享”模式下國際知識産權爭議風險較高。因此,要特別做好相應的知識産權審查和評議,規避分享模式下的知識産權紛爭。政府人才管理部門應積極與知識産權管理部門合作,完善建立人才知識産權評議機制,就涉及的專利權屬、法律狀態以及有效性等問題進行審慎查證和評估。在“人才雲”平台中,可建立有關海外留學人員的知識産權狀況、相關專利數據以及所參與的産業項目契合度等專門模組,提高通過知識産權信息精準、高效、安全引才的能力。

(作者:吳帥,係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人力資源市場研究室副研究員)

logo_fororder_教育logo

國際在線教育頻道

  • 68890812
  • 68891547
  • yangdongxia@cri.cn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_fororder_QQ截圖20200109113906教育部官網新華網教育新華網教育人民網教育人民網教育央視網央視網央廣網教育央廣網教育中國網教育中國網教育光明網教育_fororder_QQ截圖20190715162912光明網教育中國青年網教育中國青年網教育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新聞網半月談_fororder_QQ截圖20200109112942半月談中國科技網_fororder_QQ截圖20190726164356中國科技網中工網教育_fororder_QQ截圖20190726164613中工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