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做作業”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分享到: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培養人才的工作是系統而全面的工程,離不開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可以説,家庭與學校的配合的確是實現教育目標所不可或缺的。

問題的關鍵是,家校之間在教育方面的責任和義務該如何界定?合作目的應該是在彼此優勢互補的基礎上實現最大的教育效益,而絕非是任何一方的越俎代庖。從現實情況來看,不少學校對家長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懂得數理化文史哲,還要剪得了手工、做得了PPT……從好的一方面來看,反映了教育內容的豐富和形式的多樣,但再怎麼發達的社會或時代,家長不可能成為事事通、萬金油。恰恰相反,社會的發展只能使得分工越來越細緻、越來越專業,只有專業的人才能做好專業的事情,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教育工作。

家長有家長的難處,學校也有學校的苦衷。雖然不少家長談及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時會偶爾叫苦不迭,但如果作業減少,又會擔心自己的孩子落於人後,各種補習班、輔導班火爆便可從側面證明這一點。對於學校或老師來説,也是如此,近些年國家出臺的不少教育減負政策,課堂教育時間相對減少,但學校教學業績的要求還是如此。因此,很大一部分教學壓力難免有意無意地傳導給了家長。行文至此,不難發現,家長和學校在作業輔導等方面存在問題,反映出的是當前教育領域特別是中小學教育方面,素質教育的硬要求、教學考核標準、升學競爭壓力等之間存在的緊張關係。

解決這個問題,最終還要回歸到教育的本質。教育是什麼?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黨的十九大報告鮮明地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項工作,並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同時,還提出了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明確要求。可以説,做好“家庭作業”,實現良好的家校互動,要靠真正的素質教育。

具體來説,不妨以從正確處理家庭作業為切入點,充分發揮家庭、學校、社會和國家的力量,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素質教育工作。家長要結合自身能力,與學校密切配合,及時交流學生各種狀況,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通過購買服務等形式對學生開展必要的課外輔導;學校要真正著眼于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為目標,避免形式主義的教育活動,減掉“超標”和“超量”作業任務,提高“教”的水準和“學”的效率;基層社區、各種社會組織應該結合自身優勢,開展各式各樣的課外實踐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社會,昇華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國家層面應該在此前減負的經驗基礎上,科學合理地設置對學校、教師的各項考核,完善教育政策法規,運用法治力量為素質教育開展提供有效制度支撐。

□淩鋒

logo_fororder_教育logo

國際在線教育頻道

  • 68890812
  • 68891547
  • yangdongxia@cri.cn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_fororder_QQ截圖20200109113906教育部官網新華網教育新華網教育人民網教育人民網教育央視網央視網央廣網教育央廣網教育中國網教育中國網教育光明網教育_fororder_QQ截圖20190715162912光明網教育中國青年網教育中國青年網教育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新聞網半月談_fororder_QQ截圖20200109112942半月談中國科技網_fororder_QQ截圖20190726164356中國科技網中工網教育_fororder_QQ截圖20190726164613中工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