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名名校”虛火亟待降溫 高職就業服務須思變求新

新聞:據媒體報道,近些年來,各類冠以名校招牌的合作辦學如雨後春筍,遍地皆是。然而,一些“冠名辦校”“掛牌辦校”卻有名無實、名存實亡,有的地産商則把辦校作為“售樓招牌”。

點評:與有著優質教育資源的名校合作辦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地方的教育水準,是一種發展教育的“捷徑”。但在合作辦學過程中,一些冠名掛牌行為出現“變形走偏”,高收費、高價學位房等現象隨之而來,由此帶來的問題不容小覷。

“冠名名校”亂象為何有著廣闊的市場?主要還是與“成功學”主導的功利教育觀所助推的社會浮躁、家長焦慮有關。家長們難免有“名校情結”,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名校享受優質教育資源。一些人正是抓住並利用這點大做文章,讓“冠名名校”這把虛火越燒越旺。結果不僅加重了家長經濟負擔,也破壞了當地教育生態平衡。

名校合作辦學這一模式,亟待加強規範管理。相關部門要分工協作,形成合力,加強審核、嚴格程式、強化監督,對有名無實的“冠名辦學”行為,要及時問責,並向社會通報澄清。如前年開始重慶要求公辦中小學不得新參與舉辦民辦學校;去年年底長沙暫停公辦學校託管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審批等,這些舉措都有利於規範名校合作辦學,值得借鑒。

此外,對於地方政府而言,扎紮實實練好教育基本功更重要。只有抓住加大本地教育投入這一根本,充分激發當地辦學活力,努力提升自身辦學力量,才能讓優質教育資源有效落地生根,讓家長有更優的教育選擇。

總之,教育不是一門生意,不能唯利是圖,不管採取什麼方式辦學,都應該以學生為本,守好育人底線。

新聞:據媒體報道,來自多所高職院校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21屆畢業生就業率接近85%,高於往年同期。後疫情時代,眾多高職院校正在教學安排和就業管理上探索獨特的育人之道,使學生求職更有底氣與自信。

點評:後疫情時代,高職學生頂崗實習、就業招聘相對疫情發生之前都發生了不少變化,倒逼著高職就業工作思變求新。

學生是就業主體,高職院校就業戰線的工作人員既是前哨站,也是後勤員。疫情倒逼高職院校的就業服務工作轉向多元,多年來熟悉的思路需要及時應變、調整,只有線上線下齊頭並進,讓就業服務實現從線下普適型服務到線上精細化服務的轉型升級,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高品質的就業需求。

種種妙招、奇招、險招助力不少學生順利就業,充分展示了高職院校面對疫情應對及時,切實關懷學生傳遞溫暖。不過,要想讓廣大畢業生持續獲得市場青睞,還需從教育源頭注入就業基因。

經過疫情洗禮,高職院校迫切需要因時而變、因勢而新成為共識,校企合作、就業招聘等老話題也有了新內涵、新變化。

職業院校須秉持依賴地方、服務區域的辦學理念,堅持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這才能得到地方政府和企業的支持,有效破解校企合作、師資建設、招生就業等現實難題。與此同時,還要從標本兼治的角度出發,整體推進線上與線下有機結合的教育教學改革,引導每位學生練好內功,從容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期待政府、社會、企業等多方力量共聚資源,給高職學生就業帶去更多紅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_fororder_QQ截圖20200109113906教育部官網新華網教育新華網教育人民網教育人民網教育央視網央視網央廣網教育央廣網教育中國網教育中國網教育光明網教育_fororder_QQ截圖20190715162912光明網教育中國青年網教育中國青年網教育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新聞網半月談_fororder_QQ截圖20200109112942半月談中國科技網_fororder_QQ截圖20190726164356中國科技網中工網教育_fororder_QQ截圖20190726164613中工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