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1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發佈
2021-04-06 10:06:5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責編:鄭思雯

  國際在線消息:為全面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2014〕35號),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根據《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教學〔2020〕1號)等文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1年繼續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強基計劃”),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選拔一批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青年學生進行專門培養,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後備人才。  

【教育頻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1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重磅發佈

 一、招生對象及報名條件

  符合202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報名條件,具有強烈的專業興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綜合素質優秀,基礎學科拔尖,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有志於從事相關領域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畢業生均可報名。

  報名考生分為以下兩類:

  第一類:高考成績優異的考生。

  第二類: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須獲得以下獎項之一: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二等獎(含)以上。

  二、招生專業及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份選考科目要求

  2021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強基計劃招生專業包括: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物理學、應用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理論與應用力學、核工程與核技術。

  對於非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份,僅招收理科學生。

  對於第一、二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份(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東、海南)的考生,選考科目為物理。

  對於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份(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的考生,報考化學、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專業時,首選科目為物理,再選科目為化學;報考其它專業時,首選科目為物理,再選科目不做要求。

  三、報名方式與選拔程式

  (一)報名時間和辦法4月8日至30日考生可登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強基計劃網站,按要求準確、完整地完成網上報名,逾期報名無效。報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強基計劃的考生不能兼報其他高校的強基計劃。考生最少應填報1個專業志願,最多可填報6個專業志願。

  (二)考生參加統一高考

  (三)考生確認參加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核考生須在高考後、出分前,登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強基計劃報名系統,確認參加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核,未確認的考生不具備入圍資格。確認時間、方式另行通知。考生確認後,無故缺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將視情節,向考生所在省份招生考試機構反饋。

  (四)入圍高校考核辦法對於第一類考生,高考成績(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須達到所在省份本科一批錄取控制分數線(合併本科錄取批次省份單獨劃定的相應分數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依據高考成績,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強基計劃分省招生計劃數的5倍確定各省入圍考生名單(末位同分同入圍)。

  對於第二類考生,高考成績達到所在省份本科一批錄取控制分數線(合併本科錄取批次省份單獨劃定的相應分數線)即可入圍。

  (五)高校考核6月29日至30日,舉行高校考核(含筆試、綜合面試)。

  1. 高校考核成績折算辦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核成績滿分為150分,筆試佔100分,綜合面試佔50分。

  2. 筆試和綜合面試方案對於第一類考生:筆試科目為數學、物理,重點考察相關學科基礎、邏輯思維能力和運算能力;綜合面試環節主要結合考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材料和面試表現,重點考察興趣志向、學科特長和創新潛力。面試採取專家、考生“雙隨機”抽籤的方式,測試全程錄音錄影。   

  對於第二類考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將依據其學科特長,組織相關專家單獨進行考核。

  3. 體質測試考生須在參加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核時,提交由所在中學加蓋公章的體質測試成績證明。測試項目包括50米跑、坐位體前屈、肺活量測試。體質測試成績證明將作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核的重要參考。

  (六)錄取辦法1. 綜合成績折算辦法考生綜合成績中,高考成績佔85%,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核成績佔15%。具體公式為:

  2. 確定錄取名單對於第一類考生,根據考生填報志願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該省份強基計劃的招生計劃數,按照分數優先的原則,依據綜合成績進行專業志願錄取。考生綜合成績相同時,按單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核成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核筆試總成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核筆試數學成績、高考數學、理綜或物理、語文、外語成績)分數從高到低確定先後順序。對達到綜合成績最低錄取分數線,但達不到所填報專業志願要求、且願意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作調劑錄取。

  對於第二類考生,綜合成績達到同省份第一類考生最低錄取分數線的(所有擬錄取考生的最低分數線,不區分專業),予以錄取(不佔所在省份強基計劃招生計劃)。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招生工作領導小組按招生計劃審定強基計劃擬錄取名單,並報各省級招辦審核,辦理錄取手續。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于7月5日前公佈錄取名單並公示錄取標準。被正式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本省後續高考志願錄取;未被錄取的考生可正常參加本省後續各批次高考志願錄取。

  學校考核工作方案可能將視本地疫情防控情況作出相應調整,屆時會再進行通知。

  四、培養方案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始終以人才培養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加快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品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堅守“精品大學、英才教育”的理念,堅持“基礎寬厚實、專業精新活、注重培養學生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傳統特色,保持適度規模,強化科教結合,重視通過學科交叉培養人才,尊重學生興趣,完善“兩段式、三結合、長週期、個性化、國際化”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構建“注重基礎、強化交叉、突出前沿”的本科課程體系,促進科技拔尖人才的成長,兼顧多樣化人才培養的需求。

  (一)階段性考核和分流補入辦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強基計劃將設置強基班,實施強基計劃的各專業強基班採取30人左右的行政編制,開展小班教學。強基班聘任不同學科方向的優秀人才擔任班主任,強基班所在係的系主任擔任該專業強基計劃主管負責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將為每名強基計劃學生建立成長檔案,跟蹤培養發展情況,定期向學校進行彙報。每學年,按學業表現採取動態管理和淘汰機制,並從全校遴選優秀學生補入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學生的分流與補入,由學校強基計劃招生領導小組和學校教學委員會共同決策。

  (二)本碩博銜接培養方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將積極探索強基計劃學生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實施強基計劃的各專業與教務處、研究生院協同,梳理各專業學科本碩博階段的知識體系,優化課程設計,開設各學科本碩銜接基礎課程以供學生選擇,並從選課、排課、成績記錄等各環節確保強基計劃學生能夠順暢修讀研究生課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將在免試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方面優先支持強基計劃學生,推廣本科畢業直接攻讀博士學位銜接的培養模式。

  (三)其他激勵機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將為強基計劃的實施提供充足的資源保障條件。

  1. 為所有的強基計劃學生提供充足的獎學金;2. 為所有的強基計劃學生提供國際交流的機會、經費;3. 為所有的強基計劃學生配備學術水準一流的導師,提供全程指導,幫助學生在學業規劃、專業興趣成長、學術能力拓展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4. 為所有的強基計劃學生提供在中國科學院相應研究所、國家大科學工程和平臺開展實踐能力提升的機會;5. 優先推薦強基計劃學生申請各類榮譽、獎勵;6. 優先推薦強基計劃學生免試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五、其他説明

  (一)關於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已建立省級統一信息平臺省份,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將考生電子化的綜合素質檔案上傳至強基計劃報名系統。未建立省級統一信息平臺的省份,由各省教育行政部門匯總本地各中學報考學生的綜合素質檔案後,統一上傳至強基計劃報名系統。

  (二)對於綜合素質檔案造假或在高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將取消強基計劃的報名、考試和錄取資格,並將有關情況通報所在省級招生考試機構或教育行政部門,取消其當年高考報名、考試和錄取資格,並視情節輕重給予3年內暫停參加各類國家教育考試的處理。已經入學的,按教育部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相關規定處理取消學籍,畢業後發現的,取消畢業證、學位證。中學應當對所出具的材料認真核實,出現弄虛作假情形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保留採取相關措施的權利。

  (三)強基計劃錄取考生入學後原則上不轉專業,本科階段轉專業範圍原則上限于本校強基計劃招生專業之內。

  (四)選拔測試期間,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費用自理。入圍高校考核的家庭經濟困難考生可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提出申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可酌情提供保障性路費和住宿補貼。

  (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未委託任何個人或仲介組織開展強基計劃等考試招生有關工作,不舉辦任何形式的營利性培訓活動。

  六、監督保障機制

  (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招生工作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招生辦公室負責具體工作的組織和實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實施本簡章的過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開、選拔方法公平、錄取標準公示。

  (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將對錄取的學生進行入學資格復查,對不具備入學資格的學生,按教育部相關規定處理。

  (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招生工作接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紀檢、監察部門全程監督,並接受社會監督。(圖文/梁麗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