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2021高考季來襲,家長及考生除了做最後的衝刺外,了解目標院校與特色專業尤為重要,什麼樣的專業稱得上現今報考的熱門專業?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新工科專業登上了熱搜榜。
北京理工大學新工科專業登上熱搜榜
據了解,北理工今年4個新工科專業成功獲批開始招收新生,分別是:“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智慧感知工程”“密碼科學與技術”“智慧無人系統技術”。
北京理工大學
為順應國家戰略發展需求,北理工依託強勢學科基礎,新增多個新工科專業。北理工招生辦公室副主任張瑞做客直播間為大家解密北理工新工科專業特色優勢。
北理工招生辦公室副主任張瑞(圖為央視新聞截圖)
新工科專業,符合國家戰略需求的“時代浪潮”,就業前景寬廣,現今已經成為報考大熱。那麼究竟什麼是新工科專業?
新工科專業,主要指針對新興産業的專業,以互聯網和工業智慧為核心,包括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智慧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工科專業。新工科專業是以智慧製造、雲計算、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用於傳統工科專業的升級改造,相對於傳統的工科人才,未來新興産業和新經濟需要的是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複合型新工科人才。
北理工有哪些新工科專業?
密碼科學與技術: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推動密碼技術在金融領域和國家重要信息系統的融合應用,基於在密碼演算法與協議、人工智能安全、大數據隱私保護、區塊鏈密碼應用、抗量子計算密碼等方向的特色研究優勢,培養掌握密碼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技能與方法分析和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拔尖創新人才和行業領軍人才。畢業的學生能夠在密碼産業以及其他國民經濟部門從事各類密碼相關的軟體研發與硬體應用、系統設計與分析、信息安全規劃管理等工作。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以國防信息領域科學技術發展的需求為導向,以微電子技術前沿發展為基點,全力促進積體電路行業的重點突破和整體提升,培養高層次、實用性、複合型、國際化的微電子工程專業人才。以師資人才隊伍建設、校企聯合實驗室建設為突破口,打造國際微電子領域的知名人才培養平臺、技術輻射平臺和國際交流與培訓基地,堅持人才培養與科研基地建設並重發展。
智慧感知工程:依託北理工光電學院學科優勢,以國家級、省部級教學/科研實驗室和名師團隊為支撐,強交叉重融合,以信息技術為主線,側重光電信息的智慧化獲取、處理及傳輸,通過人工智能與儀器科學、光學工程的交叉融合,實現信息的準確、可靠及有效感知、處理和應用,旨在培養既具有紮實的專業技術基礎,又能適應未來儀器智慧化和感知智慧化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領軍領導人才。
智慧無人系統技術:北理工機電學院依託兵器科學與技術A+學科,擁有朵英賢院士、楊紹卿院士等知名專家為代表的師資隊伍,建有機電動態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特種機動平臺設計製造科學與技術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北京市智慧機器人與系統高精尖創新中心等一流科研和人才培養平臺。
人工智能:北理工計算機學院經過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多年積澱,形成了由黃河燕教授領銜的高水準師資隊伍;順應新工科建設需要,凝練了“人工智能+X”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凸顯學科交叉特性,構建了通專融合的核心課程體系;與IBM、百度、華為深度合作,建立了人工智能聯合培養基地。全方位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能引領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和卓越領軍人才,為打造未來的AI系統奠定堅實基礎。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北理工計算機學院依託梅宏院士和王國仁教授牽頭的大數據系統軟體國家工程實驗室,以IBM Z10大型機為基礎建立了數據中心,為人才培養提供優良的教學實踐環境;與奧克蘭大學合作進行專業共建,建有全英文授課班,可通過在奧克蘭大學1年的學習獲得北理工與奧克蘭的雙學位;主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大數據系統架構師、大數據演算法設計師、領域大數據分析師。
智慧製造工程:面向以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為特徵的新經濟,培養引領未來技術和産業發展的領導領軍人才,支撐國家製造強國戰略。培養特色:以新工科建設理念為指導,按照多學科交叉、跨專業融合的思路,開創多元化創新型人才培養新模式。基於“課程空間-校企空間-競賽空間”的項目制課程體系,學生四年期間至少完成2件項目製作品、參加1項創新創業類競賽,全面提升領導力和創新力。高端師資:院士領銜、長江傑青教授及各級教學名師組成項目制導師團隊。
網絡空間安全:依託胡昌振教授牽頭的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關鍵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網絡信息安全國防科技工程中心和軟體安全工程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為人才培養提供了優良的教學實踐環境;設立網絡攻防特長班,採用差異培養模式,分類培養技術研究型、工程實踐型、攻防實戰型的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圖/北京理工大學)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