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近日,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旅遊管理專業負責人戴湘毅做客《專業雲講堂》,為廣大考生深度解讀旅遊管理專業。
主題:旅遊管理專專業解讀
嘉賓:首都師範大學 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 旅遊管理專業負責人 戴湘毅
專業在首都師範大學歷史背景
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發源於1954年建設的地理專業,在近70年的發展過程中,地理系的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設了旅遊相關課程,並在北京、河北、山東等省市開展旅遊資源、景區規劃、目的地行銷等方面的諮詢工作,為後續旅遊管理專業的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1998年,地理系開設了“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旅遊方向)”,正式開展旅遊人才的教育和培養,是北京最早培養旅遊管理專業人才的高校之一,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3年的歷史。2003年,“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更名為旅遊管理專業,2006年取得了碩士學位點,並於2008年入選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是北京市旅遊管理專業學生的重要培養基地。
旅遊管理專業負責人戴湘毅
專業的特色、學術能力和科研水準等
大致從三個方面對首都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專業進行介紹:
第一方面是,人才培養體系完整。依託學院在地理、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方面的師資和學科資源,旅遊管理專業目前基本形成了包括本科、專業碩士、學術型碩士、旅遊地理博士和成人本專科為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這種完整的旅遊人才培養序列在北京,甚至在全國範圍內都較為少見。
第二方面是,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地理科學是首都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專業的母學科,因此本專業具有較為鮮明的地理特色。在課程體系上,旅遊管理專業從空間思維、地理技術和區位特點三個方面入手,打造了“三位一體”的交叉融合課程體系。學生在畢業時一般都具有較好的空間分析能力,掌握了地理信息系統、遙感等相關地理技術,同時對區域發展和文化旅遊産業具有較好地理解和認識。另外,延續地理學野外考察的傳統,本專業的學生幾乎在每個學期都會進行三天到十幾天不等的戶外實習考察課程,涉及旅遊地學、旅遊景觀、區域旅遊規劃等課程,實習地點遍佈京津冀地區,以及安徽、浙江、江蘇等多個省份。
第三方面是,實力雄厚的教學團隊。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旅遊管理專業已經形成了“旅遊規劃與目的地發展”“文化遺産旅遊”和“旅遊信息化”等三個特色教學團隊和教研室。本專業所有師資都具有博士學位,大部分教師具有海外教育和學習背景。旅遊管理專業教師具有較強的學術和科研能力,承擔了大量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在內的各種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獲得了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産保護獎在內的各種科研獎勵。
學生培養模式,培養計劃如何?
基於旅遊管理專業師生比高的優勢,本專業從2017級開始全面實施“本科生導師制”,開展“一對一”的精英化培養模式。本科生與研究生一樣,參與導師的課題,進行定期的組會彙報。“導師制”的實施使得學生較早介入科研工作,融入科研團隊,加強交流與合作,培養了學生的協作能力、團隊意識和創新能力,學生成果在國內各大賽事屢屢獲獎,亦或發表在高水準學術期刊上。
另外,旅遊管理專業也在實施國際化戰略,目前已經開設了多名雙語課程、全英文小學期課程,也與國外多所知名大學進行合作,開展“2+2”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等。
專業的在未來發展意義或者目前市場前景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旅遊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産業。2019年,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10.94萬億元,佔GDP總量的11.05%。儘管在過去一年裏,受新冠疫情影響,旅遊業面臨一些問題。但“五一”黃金周各地火爆的旅遊市場,已經表明旅遊業具有較強的韌性。
在最近公佈的《“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中,多次強調文旅融合、高品質發展,推進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智慧旅遊和旅遊+,對旅遊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專業知識紮實、綜合素質優良的旅遊專業人才將擁有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這對我們旅遊管理專業發展是一大利好。
畢業生就業、考研、深造情況怎麼樣?
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主要包括大型旅遊會展企業、旅遊規劃設計公司、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等,部分畢業生已經成為旅遊行業中高級管理者。
從升學情況來看,不少畢業生前往北京大學、康奈爾大學、悉尼大學、倫敦大學學院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繼續深造。以2020屆畢業生為例,本專業的深造率為62.5%,其中出國留學的比例為25%。
對考生做個祝福和建議
2021年高考剛剛結束,希望全體考生都能考上理想的學校和專業!
高考只是人生旅途中一次重要的階段性考試,我們努力了,盡力了,應該就不會有太多遺憾。在後續的志願填報中,應該優先考慮學風優良、區位優勢明顯的學校,首都師範大學就是這樣一所進入“雙一流”行列的大學。歡迎報考首都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專業。(圖/首都師範大學 文/楊鈞喆)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