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招進行時丨同濟大學:學科進行人工智能+交叉升級 全面推行大類招生
2021-06-18 17:22:1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責編:鄭思雯

  國際在線消息:《高招進行時》是國際在線教育頻道2021高招專題報道特別推出的視頻訪談節目,通過“零距離接觸高校招辦領導”,為考生提供最新招辦資訊。節目將積極邀請部分高校招辦“發言人”詳解招生政策、錄取規則等,指導考生填報志願、選擇專業以及未來職業選擇,讓考生零距離接觸高校最熱門專業及最新信息。

  近日,《高招進行時》邀請到同濟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主任陳宇光詳細介紹同濟大學2021年招生信息。

同濟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主任陳宇光

  同濟大學一直注重本科人才培養

  同濟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主任陳宇光表示, 同濟大學歷史悠久,聲譽卓著,是中國最早的國立大學之一,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經過114年的發展,同濟大學已經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在海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大學。是國家、世界一流大學重點建設A類高校。綜合實力位居國內高校前十,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12個學科進入A類,QS2021全球大學排名位列大陸高校第8位,全球位列第211位。

  同濟大學自2019年起採取了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大類培養。學校招生有十個普通大類,其中五個是工科、兩個文科、商科、理科、醫學各一個。

  學校的學科建設非常完善,同濟大學注重新工科的發展,以理工科見長,多學科全方位發展,建成學科完善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建議考生和家長在報考大學的時候一定要報考綜合性大學,因為綜合性大學可以提供卓越的學術氛圍,支持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對學生培養更加全面。

  同濟所有學科都在進行人工智能+的交叉升級,這也是新工科的發展,因為人工智能要跟具體的行業結合,才會有更廣闊的發展。同濟大學的每一個專業都在進行人工智能+的建設,已經超越了傳統工科概念。

  以土木學科為例,這個學科專業每年有100萬的畢業生進入土木行業。而同濟土木學科是世界第一,每年只培養幾百人。這個專業也在進行人工智能的建設,同濟大學也是最早開設智慧建造的高校。因為這樣不懈的追求 。在橋、路、地鐵+建養等各個領域我們每個學子畢業都有非常廣闊的發展。

  大一學生全部進入新生院,新生院有九個學堂,院長全部由院士或者國家級人才擔任。在學堂中構建了全員育人體系,每個學堂都配備專職輔導員,兼職輔導員、班主任。同時實行導師制,學生可以自選感興趣的專業方向的導師,在同濟的成長過程中,學生可以得到多層次,多級別的人員的幫助。新生院在人才培養方面開展了跨學科通識教育,具體體現在開設大類導論課和開展教育拓展活動,讓學生在第一年真正的了解每一個專業大類學什麼,未來的發展方向,引導學生走向著眼未來的社會棟樑和專業精英之路。

  在一年級下學期的主修專業確認當中,第一志願的確認率超過87%,前兩位志願確認率超過93%,還有超過10%的學生跨大類確認專業。

  同濟大學學習與生活條件

  同濟的整體基礎設施在國內高校位居最前列,首先校園風景、春櫻、夏葉、秋楓 、冬雪四季皆美。宿舍都配備自習室、舞蹈室、公用廚房、休息室、音樂室等體育設施方面。兩個主校區均有校內的大型體育場所,恒溫游泳館、網球場、籃球館、真草足球場等一應俱全。

 同濟學子就業與發展

  同濟大學的學生的就業以及發展情況一直很好,在廣大用人單位的反響也很好,就業率一直在99%以上,位居國內高校的前列。QS發佈的大學就業競爭力排名,同濟大學一直穩居國內前十。畢業生畢業五年內的薪水排名位居大陸高校前二名,各專業的畢業生都屬於各大用人單位的爭搶對象。而且現在就業去向趨於多元化,多集中于互聯網行業、建築行業、事業單位等。當然大部分學子會選擇讀研或者出國進一步深造。

  2021年同濟大學繼續全面推行大類招生,主要劃分十個招生大類,今天給大家重點推薦幾個大類。土木與環境大類,所包含的8個專業均為A類學科專業,而且全面與人工智能相結合,進行智慧建造方向的人才培養。

  土木工程學院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周穎表示,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學科創建於1914年,已有107年曆史,是我國同類專業中教學和科研最強的學院之一。學院現設有4個本科專業。

  土木工程歷史悠久,是全國A+ 雙一流建設學科。在Global Ranking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連續五年位列全球第一。

  地質工程是目前上海市唯一設置該專業的高等學校,隨著地球自然資源的保護性利用地質資源與工程未來可期。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同濟是目前上海985高校中唯一設置該專業的學校,是服務水利交通 走向海洋強國的重要起點。

  智慧建造2018年由教育部正式批准設立。同濟是當年獲批“智慧建造”專業的唯一高校,引領著土木工程專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同學們研究型大學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國家重大工程例如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上海中心大廈等均凝聚著同濟土木人的智慧與力量。

  經過百餘年的蓬勃發展,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造就了服務於國家重大工程戰略的大器大師與大愛。

  首先“大器”,學院現有地震工程、風工程、工程可靠性與隨機力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等。國際級研究平臺,擁有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土建結構預製裝配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研究平臺,擁有一批國際國內引領性的重大研究裝備與平臺。

  其次“大師”,學院現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以及外國工程院院士11位,長江學者、國家傑青等青年人才21位。學院有美國ASCE紐馬克獎章首位中國獲得者,弗洛伊登瑟爾獎章首位亞洲獲得者,國際IABSE主席等等

  同時“大愛”。學院構建了“共性基礎+個性發展”的土木工程,卓越人才培養體系,本科重基礎重素質;碩士重專業重素養;博士重學術重獨創。旨在培養未來土木工程的領導者,同學們 這裡是中國最國際化的“魔都”上海,這裡有中國最國際化的土木工程學院,我在同濟土木等你。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戴曉虎表示,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全國高等院校中最早以環境學院建製成立的教育和科研學術機構。2017年,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入選“一流學科”建設榜單,第四輪學科評估獲評A+學科。學院設有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和環境科學三個二級學科專業,全部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給水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成立於1952年,1981年獲得國內第一批“市政工程”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楊欽教授獲得全國第一批博士生導師資格。學科研究方向包括最前沿的給水處理理論與技術、城市水資源與給水排水工程設計運行最優化、污水和廢水處理理論與技術等,學科的多項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並在自來水廠和污 (廢)水處理廠的新建、改擴建,城市管網水力分析和調度中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環境工程專業始建於1978年,是全國最早創建的環境工程學科之一,為國家和上海市重點學科、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首批試點學科、雙一流學科。專業的研究方向涵蓋了污水處理與資源化、區域及流域水污染控制、城市水務管理與面源污染控制等,參與多項國家與上海市重大生態與環境工程項目,獲得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師資力量雄厚,擁有多名國家級人才,多門課程獲國家級一流課程和精品課程,培養了一大批引領生態環境事業的傑出人才,在國內外環境工程領域享有盛譽。

  環境科學專業設立於2001年,現已形成“學士、碩士、博士和博士後”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2018年,同濟大學環境科學QS全球排名進入前51-100;2020年度,環境科學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環境科學專業始終面向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需求和人才需求,長期聚焦環境化學、環境監測、環境污染防治領域的基礎科學問題,重點在環境化學與健康、環境生態毒理、現代環境監測技術等領域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形成了鮮明的學科特色,已成為我國環境科學研究與拔尖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

  學院擁有一流的師資隊伍,承擔了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重大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等一大批國家及地方的重大、重點科研項目。重視社會服務責任,聚焦科研成果轉化,成功應用於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長沙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一帶一路非洲水廠等一批國家及地方重大環境保護工程中,為我國水處理和環境污染控制工程提供了技術支撐,産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一代代同濟環境人心繫祖國、綠濟未來,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衷心歡迎你們加入環境學院,在新時代的長風裏揚帆,在新征程的召喚下啟航!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本科專業

  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院長淩建明表示,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創建於1914年的同濟交通,“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為我國交通學科的誕生、發展做出了開拓性貢獻。抗戰時期,主持打通西南、西北公路/鐵路戰略通道;上世紀50年代,匯集清華、上海交大、浙大等11所高校交通之所長,陸續創立了全國第一個鐵路公路係、城市建設係和交通工程教研室,逐步形成綜合交通學科體系。是我國第一個道路工程碩士點、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第一批國家重點一級學科;獲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上海市高峰學科和國家“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計劃支持,是我國交通領域人才培養的高地和新思想、新理論、新技術的策源地。

  同濟交通師資力量國內頂尖,擁有由4位兩院院士領銜,23位國家級、60多位省部級人才為骨幹的一流師資隊伍;學科平臺先進齊全,是我國唯一同時擁有道路、鐵道、機場、磁浮、汽車交通等國家級和省部級平臺的高校;人才培養精英輩出,包括3位兩院院士、25名全國勘察設計大師、21位省部級和230多位廳局級黨政領導;科學研究持續引領,獲得國家科技獎勵15項,服務支撐了中國大陸第一條高速公路、第一條高速鐵路、第一條磁浮運營線、第一條F類機場跑道、第一個智慧交通系統,以及虹橋樞紐、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重大工程建設。綜合實力和學科水準位居世界前列。

  同濟交通秉持“思行合一,交融成藝”的學院文化,以“綜合性、引領性、國際化”為特色,依託“學術-實踐-創新”協同推進的“同路人”育人平臺,培養德才兼備、堪當大任的治國英才、學術大師和行業領袖。

  學院在“智慧交通與車輛”大類招收交通工程、交通運輸兩個本科專業,均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多次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交通工程”專業主要面向各種交通方式以及綜合交通網絡的規劃、設計、建設、運行控制與管理。下設兩個專業方向:道路、鐵道與機場工程方向,重點研究公路、城市道路、鐵路、城市軌道、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的規劃、設計、智慧建造、維護和更新;智慧交通系統工程方向,重點研究綜合交通網絡和智慧交通系統的規劃、設計、運行管理、控制及智慧化。

  “交通運輸”專業主要面向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智慧化客貨運輸組織、列車運行組織與調度指揮、運輸系統分析與倣真優化,以及綜合運輸系統的協同優化、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與運營管理等。

  汽車學院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副院長趙治國表示,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成立於2002年,是國內率先開展新能源汽車,智慧網聯汽車和汽車空氣動力學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人才培養高地,是上海國際汽車城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核心功能的承載體。

  首任院長是萬鋼教授,學院以追求可持續發展的世界一流學科為發展目標,經過近20年發展與建設,已成為全國高校中特色鮮明,實力雄厚,影響力廣泛的汽車學院。

  汽車學院設有車輛工程本科專業與材料學院、設計創意學院共建“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本科專業、“汽車造型專業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車輛工程專業始辦于1988年,是面向中國第一個汽車合資企業。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的人才培養需求,所設立的機械設計與製造本科專業。2015年與2019年連續2次通過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20年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車輛工程1991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19年獲機械 能源動力;交通運輸類別研究生專業學位授予權。

  目前車輛工程專業設有三個專業方向,即汽車工程、車用能源與動力、汽車電子與智慧培養具備從事智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科研開發,設計製造應用研究系統集成 産品管理等方面工作。

  汽車學院擁有國家教育部節能環保汽車創新團隊1個,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973計劃和863計劃首席科學家3人,長江學者和傑出青年3人。學院下設4大國家級科創平臺,3大國際級科創平臺,4大省部級科創平臺,12個校級産學研聯合機構。以及國內第一個依託高等學校的智慧網聯汽車測試與評價基地。

  學院積極開展前沿科學研究,前瞻技術研發和重大産品開發形成了世界一流的學術影響力和競爭力。近年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省部級獎項9項。

  同濟大學車輛工程專業在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汽車學院以高水準科學研究國家級科研及工程實踐教育平臺為支撐。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一流汽車人才培養為目標創建了學科交叉 實踐創新。校企聯合國際接軌等面向一流汽車人才的。

  “四輪驅動”培養體系,同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創新實踐項目和學科競賽為抓手,以本科生導師制為依託,構建了多元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目前擁有國內規模領先的。節能、智慧、電動、方程式和造型五大學生創新車隊。創新車隊累計獲國際賽冠軍20個,中國賽冠軍55個。

  學生就業主要集中在世界五百強及全球知名汽車企業,繼續深造的學生主要集中在歐美及國內一流大學。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本科專業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副院長卞永表示,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現有五個本科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智慧製造工程、工業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國家一流本科建設專業,是教育部高校特色專業,2018年通過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本專業將機械與計算機、信息技術、自動控制等學科相融合,運用先進設計製造技術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各類機械裝備與機電産品的設計製造、運行控制、生産過程等。

  智慧製造工程專業是教育部首批設置的“智慧製造工程”新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本專業依託同濟大學“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建設有完整的實踐實驗教學體系與設施,培養方案融合了數字化設計與製造、智慧裝備、智慧機器人、智慧感知與控制、物聯網、人工智能等製造智慧化關鍵技術。

  工業工程專業主要以複雜生産與服務運作系統為背景,研究生産與服務系統的設計規劃與調度、智慧製造系統分析與倣真、大型複雜系統的協同優化、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與管理、人工智能與智慧管控等,是集機械、經濟、管理等多領域的交叉性學科。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是國家一流本科建設專業,在傳統知識體系中融入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儲能技術等新知識,形成了能源高效清潔轉化利用、綜合智慧能源系統規劃設計、能源系統優化運行管理為特色的專業知識體系,致力於傳統能源的高效利用、新能源的合理開發與能源環境問題的有效控制。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是我國八個最早建立的暖通空調及城市燃氣專業之一,國家一流本科建設專業。本專業面向國家經濟發展與綠色城鎮、智慧城市與人居生態環境建設,以“暖通+燃氣”通才化、寬口徑為特色培養人才。

  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發展至今已有109年曆史,學院在百餘年發展歷程中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以智慧機械與綠色能源見長,具有中德合作的傳統優勢,並建設有國家級專業平臺與國家重點學科,具有一流的師資、實驗室與學習、生活環境,以及大創基地等課外實踐平臺。學院對接建設製造強國、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致力於培養具有“紮實基礎、實踐能力、創新思維、國際視野、社會責任”的社會棟樑與專業精英。

  學院5個專業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智慧製造工程、工業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4個專業在智慧化製造類招生,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在土木與環境類招生。歡迎大家報考智慧化製造類、土木與環境類,歡迎選擇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專業

  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邱軍表示,大家知道材料是幹什麼的嗎?材料構築了整個世界,是世界一切的載體。人類文明的進步離不開材料,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如何更好地利用材料和創造材料的歷史。材料的不斷創新和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可以説沒有材料,就沒有世界。

  材料學院現有兩個本科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國家一流本科建設專業,是“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教育部特色專業,也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研究材料的製備、結構、性能、加工和應用的學科,涵蓋了功能材料、高分子及複合材料、土木工程材料方向。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是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與汽車學院共建,由國家教育部批准而建立的學科交叉型新工科專業。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強化新能源材料及器件領域知識傳授的同時,與新能源汽車産業技術深度融合,目標是培養新能源材料與智慧型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高端複合型人才。

  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六十多年發展歷程中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學院以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成果為辦學基礎,以具有國際化視野、良好科學素養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師資隊伍為保障,培養從本科到碩士和博士拔尖創新人才。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成果獲得為導向,積極培養包括夯實專業基礎、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國際視野和加強社會責任感等五個方面特質。堅持小班化教學,每個學生都到教授課題組參加大學生創新項目,積極推進導師制培養制度等多種措施,最終實現“引領未來的社會棟樑和專業精英”人才培養目標。

  學院兩個專業都在智慧化製造類招生,歡迎大家報考智慧化製造類,歡迎選擇同濟大學材料專業。(圖/同濟大學 文/梁麗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