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雙減” 學校最需要做什麼
2021-08-09 11:03:15來源:中國青年報責編:鄭思雯

  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這項被坊間稱為“雙減”的政策,其規格之高,前所未有。

  從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教育部多次召開會議,強調落實,要求各級各類教育機構及學校要堅決克服“五唯”頑瘴痼疾——對於廣大中小學校而言,主要存在“唯分數”“唯升學”的頑瘴痼疾,到今年上半年教育部密集開展“五項管理”的落實檢查,再到此次的“雙減”,核心都是作業問題。

  學生作業負擔的減輕,關鍵在學校,在教學一線。開學在即,面對“雙減”,學校最需要做的是什麼?作為一名一線教師,筆者建議:

  一要切實做好政策的宣傳。

  據筆者觀察,從上半年“五項管理”落實的情況看,不少學校的力度還遠遠不夠,觀望情緒依然濃厚。而此次“雙減”政策出臺,據筆者了解,不少學校對形勢估計不足,對現實了解不夠,仍然心存僥倖,以為還會像以往一樣,一場風刮過就沒事了。

  現在不是等待、觀望的問題,而是要立即行動。要將中央和教育部的政策宣傳到位,學習到位,強調到位,落實到位,從思想、精神上,給教師們松鬆綁,讓教師真正明確我們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而非只看考試成績的“一好”學生。

  二是切實執行到位。

  造成中小學學生作業負擔過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先從學校作業管理入手。

  作業是教學中一個基本的組成部分,學校應該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措施。從目前各級各類學校作業管理看,主要放在檢查這一塊。所檢查的內容都是學校及相關機構明確規定的,並不存在大的問題。而繁重的中小學生作業負擔,恰恰不在檢查這一范圍之內,是除此之外的另外的部分——包括顯性和隱性兩大方面。顯性的作業,主要是指通過書寫完成的,如大量的活頁作業——理科的概念、知識點,文科的生字詞、單詞短語句子以及需要記憶的其他內容。其中重復性的居多——有的老師動輒就是寫多少遍,更不用説讓人瞠目的罰寫了。另外還有教師校內外印刷的各種習題、單元檢測,以及教師違規讓學生購買的各種習題性質的資料等。隱性的作業,包括文科的詞語、短語、句子、段落、篇章的背誦,超量閱讀,相關資料的查找,以及各個科目的預習等。

  實實在在地講,很多學校優異成績的取得主要來自於作業的量,而非作業的質。實際上,通過有品質的作業,同樣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筆者建議,這就要求學校做好對教師的引導、監督工作,促使教師對學生作業的佈置走向正軌、科學的良性循環,徹底摒棄隨心所欲、重復低效、瞞天過海的佈置模式。

  首先,明確除檢查作業以外各年級、各科目的非檢查作業內容。如初中語文的預習,做到圈點勾畫和適當批註,能熟讀經典課文或內容即可;要鼓勵學生利用更多的課餘時間自主閱讀,努力向課外拓展延伸。

  其次,學校要切實做好檢查落實。堅決摒棄雷聲大雨點小的做法,要一以貫之、始終如一。通過教師彙報、同科目教師的統一規劃協同,及學生教師日誌的填寫、學生問卷調查、家長尋訪,領導親臨教室走訪等多種形式,多管齊下,堅決杜絕教師隨意亂佈置作業的行為,徹底把多餘的作業拒之校門之外、家門之外。制定必要的懲戒措施:發現問題要在一定範圍內及時公佈、警示;對屢教不改的,要採取較為嚴厲的措施,以儆效尤。

  第三,每一位教師都要切實落實好課堂教學,做到應教儘教。學生在校時間,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到位、點撥到位、訓練到位、提升到位,不僅讓學生吃得飽,吃得好,還能讓有潛力的學生找到跳一跳的感覺;不要為一己利,做有損師德的事情,也不給課外培訓機構以可乘之機。

  在此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一定要對學生完成書面作業的時間有一個總量控制——按照“雙減”和“五項管理”要求,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家庭書面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

  還有,學校不能把考試成績作為對教師評價唯一標準,要注重對教師整個教學過程的評價。單一的考試成績評論,是結果評價,是一錘定音,它只會讓教師把目光集中到做題上,想方設法、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行各種訓練,學生最終難以從繁重的作業堆裏走出來。學校要切實踐行中央及教育部的減負政策和具體部署,要把工作落實到教師一日的教學行為和過程中去,通過聽課、交流、查看、走訪等多種形式,真正掌握每一位教師實際的教學狀況,切實做好教師的過程性評價。(作者為甘肅省景泰縣第三中學教師 劉自學)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