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江西省興國縣鼎龍中學校長韓周興出現在離興國縣500公里外的工地上,小井(化名)的求學生涯才走上正軌。
對這位農村中學校長來説,幾年前,小井曾是最讓他頭疼的一個孩子。
小井兄弟姊妹眾多,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父親外出做小工勉強維持。小井一直延續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上學模式,村裏人經常看到他在附近幾個村子裏遊蕩。後來,小井乾脆跟著熟人到工地當起了小工。
“上學路上,不能少了小井。”在韓周興看來,把小井喚回校園是他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最起碼的責任。
如今,小井不用再重走父母的老路。“小井已經是開挖掘機的熟手了,依靠每個月的收入完全可以自食其力。”韓周興説。
在《2020中國教育研究前沿與熱點問題年度報告》中,研究人員認為:教育扶貧作為一種增強貧困人口內在發展動力與能力的“造血式”扶貧方式,可有效避免脫貧人口因“輸血”中斷再度陷入貧困,阻斷貧困文化的代際傳遞,是“拔除窮根”的關鍵。
提到教育的作用,很多專家會使用這個概念: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專家介紹,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就是指社會總人口中處於勞動年齡範圍內(目前為16-59歲)的人口人均接受學歷教育(包括成人學歷教育,不包括各種非學歷培訓)的年數。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玨表示,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體現了一個國家的人力資源發展水準,這是衡量核心競爭力及創新發展能力的國際通用基礎性指標。張玨介紹,美國國家經濟研究署對146個國家1950年-2010年的相關數據分析發現,人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由此轉化而來的經濟總量至少增加2%;世界銀行相關研究也表明,勞動力人均受教育時間每增加1年,國內生産總值就會增加9%。
一個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指標很好地詮釋著教育的力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梳理出了兩組數據,一組數據是:1982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時,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僅為約5.8年;到2010年,我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上升到9.7年;而到2020年年底,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經達到10.8年。
另一組數據是:1978年年末,我國農村貧困人口7.7億人,農村貧困發生率97.5%;到2012年年末時,我國農村貧困人口下降至9899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10.2%;今年,我國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
當教育給了每個人向上的發展動力後,素質提高了的個人會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資源,而日益強大的國家又成為個人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
今年,我國提出,到“十四五”結束時,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要提高到11.3年。這意味著2025年時,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水準達到高中二年級以上。
有專家指出,如果企業職工的學歷提升,企業的勞動生産率也將隨之提高。
據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介紹,目前,在現代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畢業生。
青島海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翔給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描述了一個典型場景:“海爾有幾萬名員工,安裝冰箱的、安裝空調的,以前工作簡單,在墻上打個孔把機器挂上去完事,但是現在不是了。”高翔説,現在智慧家居需要的是整體設計,這就要求上門服務的工程師要能理解客戶的需求,能設計、能出圖、能安裝。
目標越高意味著實現的難度也越大。
“經過我們測算,11.3年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佈會上説。
這樣的判斷來自這樣的事實:2020年我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91.2%,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4.4%。“到2025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力爭提升到60%。這樣新增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會進一步提高,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也會有大幅提升。”劉昌亞表示,未來幾年,我國將繼續提高教育普及水準,同時在教育普及水準和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過程中要不斷提高品質。
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還指出,目前的勞動年齡人口中,有不少是僅接受過初中教育,甚至初中都沒畢業的農民工,應該給他們接受學歷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要加快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完善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統籌協調發展機制,發揮在線教育優勢,充分發揮職業院校和高等學校在終身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全民終身學習推進機制,鼓勵從業人員參與學歷繼續教育。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提高存量勞動者的人力資源開發水準,實現從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轉變。
這個消息對於江西的小井來説是一種鼓舞,在成為一名熟手司機之後,他還想學習更多。對小井來説,小康不僅是自食其力、吃飽穿暖,它更是一種讓自己的生活充滿希望的狀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