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大學生助力鄉村振興 用普通話這把鑰匙打開“山門”
2021-08-30 10:18:37來源:中國青年報責編:鄭思雯

“推普”大學生助力鄉村振興 用普通話這把鑰匙打開“山門”

西南民族大學石榴籽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成員為少數民族居民解釋推普活動規則。受訪者供圖

  為了迎接一群大學生的到來,獨洞村硬是把一場晚會推遲了幾天舉辦,只為讓年輕人參與到這場晚會中,了解侗族文化,並通過這次機會向村民推廣普通話。

  獨洞村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平時很少有外面的年輕人到來。

  在收到村幹部的邀請後,江南大學的“心手相牽”推普實踐團隊坐了22個小時綠皮火車,1個小時高鐵,半個小時汽車,從江蘇無錫“顛簸”到了這裡。

  隊長廖聞淵聽村幹部説過,不少村民不會説普通話,事實上,村民的普通話水準比他想像的還要糟糕。

  晚會開始前,村小的老校長楊司林把廖聞淵拉到一旁,告訴他村裏四五十歲左右的人基本上不會説普通話,有人甚至完全聽不懂普通話,只能尋求他人的幫助才能和大學生們交流。

  這更加堅定了廖聞淵在獨洞村推廣普通話的決心,“我們來對了!”

  現狀

  在從江站到獨洞村的大巴上,朱程輝看了一路的山。這是他第一次見這麼多這麼高的山。

  朱程輝是江南大學“心手相牽”推普實踐團隊的副隊長,他和廖聞淵將調研的首站選在了楊司林家。

  楊司林在獨洞小學工作了40餘年,文化程度高,對獨洞村普通話普及情況也十分了解。

  楊司林説,村裏會唱侗族大歌的人不少,但很少能説標準普通話,“我們侗族大歌有很多韻律因為語言問題很難被傳承和傳播”。

  在獨洞村的12天裏,朱程輝幾乎每天都帶著隊員們調研。這裡的村民平時只説侗語,只有對外交流時才會使用普通話,但因地理位置偏、交通不便,與外界交流的機會少之又少,當地青少年即使能説普通話,也都有很重的鄉音。

  朱程輝發現,學生上課時遇到不理解的漢字,老師便會用侗語翻譯來幫助學生理解。楊司林告訴朱程輝,這在30年前的獨洞村是常見的教學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距離獨洞村900多公里外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青少年普通話水準相對更好一些。西南民族大學旅遊與歷史文化學院石榴籽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這裡,先後走進鹽源縣和普格縣,在當地小學開展支教。“很多小朋友普通話説得特別好、特別標準”,石榴籽社會實踐團隊隊長李海龍在普格縣小學與學生聊天時發現了這一點,當地對孩子的普通話推廣與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相對而言,老一輩人的普通話水準就沒那麼樂觀。一些老人一輩子都使用彝語,想參與這群大學生組織的活動,卻聽不懂也不會説普通話,只能通過彝族同學來翻譯轉述。但讓團隊成員欣慰的是,許多人的學習興趣濃厚。

  在一次宣講活動中,一位84歲的婆婆對李海龍説:“如果在我們這樣的民族地區,人人都説普通話,那麼我們與外界交流就能更方便。”

  李海龍記得,這位婆婆經常出現在他們的推普活動現場,還會帶來其他村民,並熱心進行翻譯,“這讓我特別有動力。”

  破局

  李海龍帶團隊先後去了鹽源縣民族小學和普格縣附城小學,面向二年級至四年級學生開展普通話教學。

  他們提前製作了彩紙教具,通過演示文稿、宣傳字卡、圖片展板的方式直觀展示普通話,採用漢語、拼音和彝語對照的字卡搭配圖片教孩子們讀寫……孩子們的積極性很快被調動起來。

  李海龍很喜歡與小朋友相處,孩子們並沒有他想像中的放不開,反而很主動地與他交流。“很多小朋友跑來向我們要手抄報等教具,説自己很喜歡,希望我們以後常來。”

  説起這些,李海龍嘴角的微笑怎麼也藏不住,“我們大家都很感動,也很有成就感。”

  除了支教,李海龍還去街道做宣傳。實踐團隊先後在鹽源縣中心體育場和普格縣紅旗廣場設立了宣傳點,為周圍居民提供“讀標語,唱紅歌”“黨史知識問答”和“四川話與普通話互譯”3個遊戲活動。

  這次去的兩個縣,普格縣推普難度更大,但居民參與度更高。李海龍認為,這是因為普格縣居民多為彝族同胞,普通話使用率相對低一些,“或許正因如此,有非常多彝族同胞參與我們的推普活動。”

  他將提前製作好的題板遞給參與活動的居民,鼓勵他們對著鏡頭回答或唱歌。為了提升當地居民的參與熱情,團隊提前採購了大米、麵條、油等生活用品,用於獎勵積極參與、勇敢表達的居民。

  讓李海龍高興的是,有些年長的婆婆、年幼的孩子也能流利地説普通話。他希望不太會講普通話的村民也邁出第一步,對著周圍的人、對著鏡頭,更沉著自然地説普通話。“我們想通過視頻宣傳,讓更多同胞認識到,學普通話與年齡無關,什麼時候學都可以。”

  李海龍所在的“石榴籽”團隊結束實踐後,另一支“石榴籽”團隊也踏上了推普助力鄉村振興的路途。

  王婧晗是玉溪師範學院紅色石榴籽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團隊的隊長,和團隊成員商議後,大家確定了這次推普的策略:針對3類重點推普對象——學前和學齡兒童、少數民族群體、留守婦女,採取定制化的課程形式進行普通話推廣。

  團隊這次去的是雲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戛灑鎮曼哈社區,這裡是玉溪市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居民包括彝族、漢族、哈尼族、傣族、拉祜族、白族等11個民族。

  王婧晗注意到,這裡的少數民族留守婦女文化水準普遍較低,大部分人只會説少數民族語言或方言,“缺乏普通話練習語境是她們學習普通話的主要障礙”。

  針對留守婦女的工作、生活和家庭教育需求,王婧晗帶領團隊設計了5個主題情境普通話課程,包括家校溝通場景、親子溝通場景、社交場景、求職場景、生活場景。

  她與隊員成立了一個微信群——“曼哈鳳凰花普通話學習打卡”,每天在群裏定時發佈語音打卡內容,鼓勵留守婦女加入微信群學習普通話,營造一個良好的普通話學習氛圍。

  微信群建好後,陸續有孩子家長以及社區的阿姨進群,“我們每天在群裏公佈打卡成功人員名單,學習打卡持續了1周”,哪怕實踐結束,這裡也作為交流群持續發揮著作用。

  在當地小學支教時,王婧晗也鼓勵孩子們多説普通話,回家帶動媽媽進行對話。當看到有阿姨在群裏勇敢發言,王婧晗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有了意義。

  延續

  王婧晗和團隊離開曼哈社區時,居民們都對他們戀戀不捨。她向居民們承諾,依舊會在打卡微信群裏發佈普通話音頻和視頻資料供他們學習。

  “對阿姨們來説,通過集中學習,她們敢説普通話了,相信自己可以説普通話了,也願意説普通話了。”在總結會上,王婧晗説出了此行的意義。她知道,實踐團隊總有離開的一天,但阿姨們邁出了學習普通話的第一步,生活中就處處有學習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這個微信群也成了社區工作人員通知孩子學習情況的地方,持續發揮著作用。除了保持群活躍度外,王婧晗和團隊還決定定期回訪,了解當地現狀。

  在李海龍和團隊結束推普活動前,前來為他們送行的當地幹部説:“以後我們推普也可以多采用你們這種趣味活動的形式。”

  結束推普後,李海龍回到了家鄉內蒙古呼倫貝爾,他至今記得去接種新冠疫苗時,遇到年長的老人因不會普通話,連基礎登記都無法完成,“普通話不僅是必需的,更是必要的。”

  他希望團隊不止步於此次活動,在之後的線上線下支教活動中,能把普通話推廣融入教學,持續跟進,拓寬受益地區和學校,“為他們提供長期的支持和幫助。”

  朱程輝所在團隊也已結束實踐活動,他們約定明年還會走上推普的道路,持續為當地村民帶去希望。他至今仍會夢到獨洞村,以及在那裏發生的事。“我們幾個人,和小孩兒一起走在山路上,一起唱歌。”

  經過這次實踐,朱程輝對推普助力鄉村振興感觸極深。當地越來越重視教育,孩子們的普通話也好了很多,“他們會説普通話,能更容易走出去,飛向更遠的天空。”(記者 李華錫 見習記者 楊晴 蔣宇駿)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