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電影>>正文

終於清晰了 解開《羅曼蒂克消亡史》9大謎團

2016-12-21 10:05:37|來源:網易|編輯:馮雪

  王媽(閆妮飾)和車夫(杜淳飾)

  金羊網-羊城晚報12月21日報道  羊城晚報記者 何晶 上週五,兩部國産大片同時上映。一部是張藝謀導演的《長城》,集結了馬特·達蒙、景甜、劉德華等明星,電影上映4天累計票房已經接近5億元。另一部是青年導演程耳執導,同樣集結了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等眾多明星的《羅曼蒂克消亡史》,但該片上映4天累計票房只有7000萬元。前者雖然票房飄紅,但口碑卻跌落谷底,目前豆瓣評分5.4分;而後者票房失意,口碑卻很好,豆瓣評分7.6分。

  前日,《羅曼蒂克消亡史》導演程耳攜主演葛優、杜淳、鐘欣潼、霍思燕和呂行來到廣州中山紀念堂出席影片映後交流活動。對於影片不按正常時間順序的敘事方式、人物之間的關係以及在電影美學上的嘗試,導演和主演們都進行了解答。

  非線性的敘事

  《羅曼蒂克消亡史》採取的是非線性敘事,也就是把時間打亂,通過重組不同的時空片段來呈現整個故事。觀眾在電影中會看到幾個不同的時間段落,包括1937年、1934年、1941年、1945年等,但整個故事並不難理解。雖然涉及的人物眾多,但最主要的是三個——葛優飾演的“陸先生”、淺野忠信飾演的“渡部”以及章子怡飾演的“小六”。

  如果按照正常的時間順序,整部電影的情節大致如下:

  1934年,電影明星吳小姐(袁泉飾)出演了《花好月圓》。而在戲外,其丈夫(呂行飾)跟盧師長的三姨太在一起時被發現。為救丈夫,她向陸先生(葛優飾)求助,陸先生幫她體面地解決了此事,並把她引薦給更高權勢的戴先生(片中未出現)。

  同年,陸先生的道上大哥王老闆(倪大紅飾)的太太小六(章子怡飾)想離婚,陸先生答應小六讓她演《花好月圓》女主角,取代原主角吳小姐,以求讓她安分點。後因小六跟電影男主角(韓庚飾)勾搭上,讓王老闆很沒面子,她被要求離開上海,陸先生的妹夫渡部(淺野忠信飾)將她送往蘇州。途中,渡部殺死了同行者並強姦小六,把她帶回家囚禁成為性奴。其間,王媽(閆妮飾)把吃苦耐勞、不茍言笑的車夫(杜淳飾)引薦給了陸先生做貼身侍衛。

  1937年,淞滬戰役前夕,陸先生出面跟周先生(趙寶剛飾)談判,解決了罷工事件。日本為進一步瓦解上海,企圖跟黑幫大哥王老闆、老二張先生以及陸先生談銀行合作。日方察覺陸先生有意打消張跟他們合作的意向,於是計劃把陸先生殺死,身為間諜的妹夫渡部同意殺死陸先生,結果陸的家人全部被殺。

  1941年,陸先生在香港通過報紙看到了張先生跟日方合作成立銀行的新聞,於是委託遠在上海的老五(鐘欣潼飾)和車夫,殺掉當年背叛的老二。同年香港淪陷,戴先生委託陸先生照顧吳小姐一起逃到重慶。

  抗戰結束前夕,陸先生來到上海收容所找到被囚禁的小六,並與她一起前往呂宋島。佯裝成國民黨高級將領的車夫,當面殺死了渡部的大兒子,小六同時舉槍擊斃渡部。

  1949年,陸先生獨自一人去了香港,從此銷聲匿跡。

  九大劇情疑問

  在創作《羅曼蒂克消亡史》劇本的同時,程耳也在寫同名小説集。同名小説集收集了七個短篇小説,其中《羅曼蒂克消亡史》、《童子雞》、《女演員》這三個故事和電影息息相關。電影中有好幾段對白,和小説文本一模一樣。

  在以下對本片的幾大疑點解析中,不僅包括小説中的內容,也包括導演的闡釋和演員的看法。

  1、陸先生、王老闆、張老闆真的有歷史原型嗎?

  雖然導演在多次採訪中表示,整個故事純屬虛構,但熱愛歷史的觀眾也能找到對應的人物。歷史上,上海青幫三大巨頭分別是黃金榮、張嘯林、杜月笙。同名小説中,葛優飾演的陸先生,直接寫的就是杜先生。馬曉偉飾演的老二張先生對應張嘯林。而倪大紅飾演的王老闆,在小説中寫的是黃先生,對應的是黃金榮。

  有意思的是,倪大紅在接受採訪時説:“我演的這個角色,寫的應該就是這位上海灘叱吒風雲的人物。這樣的人挺難演,沒有他的經歷記錄,但又家喻戶曉,這分寸不好把握。”葛優則説,他在拍戲前確實參考了一些資料,但不必把陸先生直接跟杜月笙對應,“只要把陸先生看做一個有錢有勢的人就可以了”。

  2、渡部這個角色是虛構的嗎?他為什麼放走了陸先生?他對小六有愛嗎?

  導演表示不單這個人物是絕對虛構,整個故事也是虛構的,因為所有核心事件在歷史上都沒有發生過。渡部放走陸先生,是因為他知道陸先生會幫他撫養兩個孩子長大。

  在一場飯桌戲上,渡部俯身撿起小六的手帕,拍了拍放在桌上。導演説,這個動作是為了和後邊的劇情産生聯繫,但不一定是愛慕,更多的是一種留意。而在車上強姦了小六之後,渡部拿她的手帕擦乾凈血跡,他猶豫了兩秒,最後還是扔了。這猶豫的兩秒,説明他對小六動過心。此外,渡部對小六臨時起意,不僅因為正好遇上了載有日本兵的軍車,還因為看見了她耳朵上的櫻花耳環,這兩點刺激了他。

  3、小六在片中對陸先生和渡部有感情嗎?

  小六當上《花好月圓》女主角後,試鏡時念了幾句臺詞:“導演,我是怎麼死的呢?是自殺呢?還是被別人殺呢?”在慶祝她當上女主角的飯桌上,小六還説了一句:“我可能沒死,歷經千辛萬苦最後活了下來。”這句話是理解這個角色的關鍵。她先是真花癡,但也有過真感情。小六是大哥王老闆的人,陸先生心中對她是有情的,但不能表露。在接受採訪時,葛優也説,陸先生對小六確實是有愛的,“反正心裏有事兒”。而小六委身於渡部的地下室三年,除了做愛就是吃飯,更多的是求生的本能而不是愛。有一場戲中,小六的眼角默默流下兩滴眼淚,那表現了她最後的絕望。

  4、王媽和車夫的身份是什麼?

  在王媽引薦車夫給陸先生之後,對他有過一番告誡,比如不要東張西望、眼神要活絡。從車夫敏捷的身手來看,他的出身並不簡單。而王媽在大家庭中有地位,就連戴先生也讓她去給吳小姐當説客,説明她的身份也不簡單。導演説,如果今後有機會拍續集,會拍關於王媽和車夫的故事。所以不妨大膽猜測,王媽和車夫都是軍統派來的人?

  5、小五為什麼要去車站殺張先生?

  本來陸先生只是交待小五為車夫準備一張通行證,並把槍放到水桶裏即可離開。車夫知道會發生命案,因此讓小五趕緊走,並不代表他和小五之間有感情,可以説他倆都是陸先生的人。而小五選擇留下開槍為陸先生報仇,是因為她愛陸先生。鐘欣潼在接受採訪時也説,小五對陸先生是真愛:“在那個時代,沒有什麼比愛更珍貴。”此外,在小説裏,小五在陸先生去香港後為他生過一個兒子,但兒子並不認他。

  6、為什麼最後要把渡部的大兒子殺死?

  片中,陸先生在呂宋島盟軍戰俘營找到渡部是在1945年,渡部的大兒子已經19歲。小説中提到原因之一是陸先生為了逼渡部從戰俘營出來,這樣才能讓小六開槍擊斃他。導演在接受採訪時則補充説,大兒子已經是成人了,而陸先生的兒子也是被渡部殺死的,兩次槍殺的背景音樂也一樣,他認為這能夠體現戰爭的荒誕性。

  7、吳小姐和丈夫在電影裏的作用是什麼?

  一是埋下伏筆。電影裏吳小姐第一次露面是在戲中戲的默片中。因為丈夫在外拈花惹草,陸先生幫她體面地解決了這件事。這也為後來陸先生幫小六得到《花好月圓》的角色埋下了伏筆。二是調侃當時的電影,吳小姐的歷史原型是胡蝶。片中,吳小姐和王媽有一段關於看不看得懂電影的對話:“電影是拍給下個世紀的人看的。”而如今21世紀的觀眾看的正是20世紀的故事。三是啟發了陸先生。電影裏戴先生讓陸先生帶吳小姐飛往重慶,吳小姐説在重慶快餓死了:“這裡的東西樣樣都難吃,大概是不喜歡這個地方,所以不喜歡吃這裡的東西,喜歡上海,所以喜歡吃上海菜,大概是喜歡什麼地方就會喜歡吃哪的菜。”陸先生聽完想起了渡部的日本餐廳,意識到他是間諜。此外,導演認為吳小姐和丈夫的故事代表了片名的字面意思,呈現的是羅曼蒂克從有到無的過程。

  8、童子雞和妓女這條線是多餘的嗎?

  有影評説童子雞是年輕時的陸先生,其實並不是。電影裏,童子雞的故事停留在他對霍思燕説:“我養你。”但在小説中,童子雞其實是活得最久的:“作為這群人中的最長壽者,卒于1968年10月。現在的一切都還只是起點。”導演解釋説,電影沒有繼續講童子雞的故事,是因為不想讓所有的羅曼蒂克都消失:“我讓羅曼蒂克留在片中最小的這兩個人物身上,我不想讓電影過於殘忍。”霍思燕也補充説:“我救了他,在那個戰亂年代是很危險的,因為這意味著我壞了行規。但我覺得這是浪漫的,羅曼蒂克其實並沒有消亡。”

  9、電影裏頻繁出現的黑貓有什麼寓意?

  這只黑貓其實什麼都知道,它也是影片的視點之一。它不僅知道小六一直被圈養在地下室,也見證了鴻門宴的槍戰。一直到渡部出發執行新的任務,小六重新回到地面,小黑才不再出現。導演説,這只貓的演技很好,非常配合:“我們在不開機的情況下一直拍它,大概拍了兩個小時的素材。它串起整個故事,知道一切。”

  ●音樂會否太滿?

  藝術美學風格

  問:影片的音樂用了舒伯特的《冬之旅》,還有重新演繹的《卡門》以及原創英文歌,有觀眾認為片中的音樂好像有點太滿了,另外梅林茂的音樂也讓不少人想到王家衛的《一代宗師》。

  程耳:片中章子怡出場,到她和淺野忠信坐車離開,只有這段音樂是梅林茂做的,其他音樂是由年輕作曲家郭思達做的。片中鋼琴曲由趙胤胤演奏,《卡門》的小提琴曲由柴亮演奏。至於藝術上的感受,是因人而異的。我個人的感覺是音樂用得剛剛好、很合適。我們回避了蘇州評彈以及那個時代的上海老歌,因為這兩種手法以前都用過了,而且那個年代西洋音樂已經出現。我們用英文歌是希望帶給觀眾一種跳出去的全新的感受,至少在美學上顯得不那麼拘謹。片中的兩首英文曲子,第一首《帶我回家》用了兩次,分別是陸先生兒子被殺以及日本人兒子被殺的戲。我的初衷是體現宗教感和立體性,有對戰爭的反思。第二首是插曲《帶我去上海》,表達了小六對自由的嚮往。

  ●構圖為何對稱?

  問:片中有大量對著人物的特寫鏡頭,構圖也遵循嚴謹的對稱,這是出於什麼考慮?有觀眾感覺像在看《布達佩斯大飯店》。

  程耳:我一直偏愛對稱,無論是敘事還是構圖,都講究對稱,這更多的是一種本能。在拍攝前,我們會盡可能做規劃和準備,除了固定鏡頭和俯拍鏡頭,我們基本沒有用移動鏡頭。我們希望讓觀眾有種“凝視”的感覺,呈現出一種端莊、雅致的氛圍。

  ●鏡頭致敬經典?

  問:不少影迷在片中看到了昆汀的暴力美學,看到了《教父》、《美國往事》、《花樣年華》等多部經典作品的影子,這是有意為之嗎?

  程耳:影片並沒有致敬《教父》的意思。但在上學時,《教父》對我來説是非常重要的電影,我吸收了他們的營養。我個人非常喜歡昆汀。不光是暴力美學,昆汀給我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指引。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