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2017-07-26 08:37:09  |  來源:騰訊娛樂  |  編輯:趙宇靜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我的前半生》播出至今,爭論就沒有休止過。作為言情界師太亦舒同名原著改編的都市情感劇,許多人對其最大的鞭撻與指責在於:這部劇很不亦舒,劇裏的女主角羅子君,尤其不亦舒。更有熱門劇評指出這部劇只是挂著一個“原著亦舒”的名頭在灑狗血。

  作為14歲就開始看亦舒的小説並且連自家的小母貓都要取名“喜寶”的小粉絲,在看了劇版《我的前半生》後,就想好好來説一説,何謂真正的“亦舒女郎”與“亦舒精神”。

  亦舒筆下的女主角無論是穿著還是性格都自成一派:喜歡華倫天奴、紀梵希、YSL或香奈兒的衣服,最好是絲質或羊絨面料;衣服款式是如今仍在流行的“性冷淡”風,白衣闊腿褲、白襯衫卡其褲或套裝,顏色最好黑白灰;舒適為主的平底鞋;背愛馬仕包;不戴卡地亞戴蒂凡尼;不附著流行,偏愛質地良好的基本款;兼具女人味和都市感,崇尚極簡主義。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長相特徵大多黑髮、膚白、細頸。

  八九十年代TVB港劇裏那些冷靜優雅的職業女性形象,大抵如此。

  《圓舞》中這句被用爛掉的金句,足以概括亦舒女郎們:“真正有氣質的淑女,從不炫耀她所擁有的一切,她不告訴別人她讀過什麼書,去過什麼地方,有多少件衣裳,買過什麼珠寶,因為她沒有自卑感。”

  與瓊瑤小説裏“有情飲水飽,愛情大過天”的嬌美閨秀不同,亦舒的作品中傳達的主旨是:女性無論如何都要有一份職業,獨立才是女人安身立命的關鍵。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喜寶》中的女主角姜喜寶更是喊出了多少女性心中真正的渴望:“我想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那麼就很多很多的錢,如果兩件都沒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而小説《我的前半生》,原是亦舒有感於魯迅先生的《傷逝》而作,連男女主角名字用的也一樣是“子君”和“涓生”。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電影《傷逝》

  《傷逝》中的子君,是一個接受了“五四”時期個性解放思想的新女性。她追求戀愛自由、婚姻自主,面對父親和叔父的反對,她堅定地表示:“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可當她得償所願之後,她和涓生的愛情悲劇就開始了。婚後的子君以為找到了幸福,達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於是不再讀書,不再思想,甚至連過去戀愛時“偶有議論的衝突和意思的誤會”也沒有了,而安於小家庭主婦的角色,每天都圍著柴米油鹽醬醋茶轉。

  在涓生的眼裏,她的性格變得怯弱,昔日的勇敢無畏更是蕩然無存,從而變得平庸起來了。她代表的,是那個時代接受了婚姻自主的解放思想卻仍受困于“男主外,女主內”傳統舊思想下的女性。她們在家庭中並無經濟地位,靠丈夫養活,仍然是別人的附屬品。於是子君最後在社會的壓迫下無奈地回到封建舊家庭裏抑鬱而死。

  魯迅在《娜拉出走後會怎樣》的演講中説過:“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後無路可走。”《傷逝》要表達的,就是這夢醒後無路可走的苦痛。

  到了亦舒的小説《我的前半生》,她筆下的子君是一個三十齣頭的美麗女人,育有一兒一女,在家中安閒地做著全職太太,在西醫丈夫的庇護下變成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溫室嬌花。然而在她三十三歲這年,丈夫另有新歡提出離婚,保姆對她全然不同面孔,就連她的母親和妹妹也令她傷心。這虛幻圓滿的前半生落幕了,後半生就是她在職場白骨精閨蜜唐晶的鼓勵下重振旗鼓投入工作,最後收穫了事業果實,也收穫了新的婚姻。

  亦舒所寫,正是子君夢醒之後,自己開闢了新天地,走上了新的人生道路。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亦舒

  可見的是,對於“子君”,魯迅和亦舒的小説用了一樣的名字,在探討同樣的一個社會話題:“女性應當如何自處於婚姻,女性如何才能立足於社會”。不同的是兩位“子君”所處的年代背景和地域,所以她們的故事結局也截然不同。

  亦舒筆下的子君與她的作品裏其他的女主角一樣,知性、得體、有涵養,她在丈夫提出離婚的那一刻就看破了他的懦弱和婚姻的虛偽,在嘗盡人間冷暖時就能在心底暗暗發誓要靠自己重新爬起來。她也確實靠著自己的堅強和智慧,在朋友的幫助下一步一步地走向獨立,她的後半生得以綻放出異樣的精彩。

  小説出版于2007年,在十年後女性意識覺醒更為充分的今天,《我的前半生》被改編成電視劇播出,所有的人物一腳踏入了今時今日的一線大都市——上海。相較于情節簡約、情感理性的小説,劇版《前半生》則用了更為豐富的戲劇衝突和更加細膩寫實的情景與人設來喚起觀眾的共鳴,撕掉重重辭藻包裝,更為直接刺目地展現出當下社會生活的複雜情形和女性在職場、在婚姻生存的艱難困境。

  子君衝破婚姻枷鎖走向獨立自主的過程,則更為艱辛殘酷。

  對,電視劇這個子君並不是原著小説裏的子君。小説裏的子君,哪怕一樣是十年不沾陽春水的家庭主婦,卻依然有職業女性的心態。她的獨立只是被婚姻給埋沒了,並沒有喪失。丈夫出軌的原因只是老套的喜新厭舊,在旁人看來,子君的劣勢只在於太過理性倔強、與社會脫節、沒有女人味,所以丈夫會愛上一個大膽把男人的手放在自己大腿根的妖嬈過氣女星。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電視劇剛好反過來,子君是一個精於保養、會撒嬌發癡、在奢侈品店裏頤指氣使、被慣壞了的嬌太太,她生活的所有重心,就是維持自己的美麗外表和24小時監控丈夫。第三者反倒是一個年紀更大、人淡如菊、善解人意的職場已婚女性。

  這樣的人物設定很有意思,同時也是真實存在的。觀眾對結髮妻子的理解,過去是溫柔賢惠,現在是美麗嬌憨。都説“撒嬌女人最好命”,然而哪怕妻子依然美貌嬌嫩,婚姻也仍有可能失敗。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這樣一個面對複雜的社會和人心卻手無寸鐵、天真單純的婦人,當她的家庭破裂之後,她要怎麼轉換自己的性格、思想、處世和生存方式?這恰恰是戲劇性所在。如果完全從小説的角度出發,去塑造子君,衝突和反差感沒那麼強,戲就會比較平淡。

  説到底,電視劇雖然將人物性格與一些情節做了改動,但是小説中最可貴的精神內核——“女性獨立自強,走出生活的舒適區,迎來新生”是不變的。無論是哪個子君,生活都給她們剝掉了一層皮,也讓她們長出了骨氣。難道亦舒筆下穿白襯衫卡其褲的子君代表女性獨立,劇中這個穿紅配綠的子君就配不上這個主題了嗎?問題的核心抓住,改編就是成功的。亦舒筆下的女性大多是高學歷、性情孤傲的美人,品位氣質絕佳,所以每一個都認為“最緊要是姿態好看”。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而現實中的“子君”,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在遇到丈夫出軌時又有多少能做到姿態好看,不吵不鬧。就像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便利店店長一片熱心招來了子君做事,卻在關鍵時刻不得不捨棄她。她明知道不是子君的問題,卻也只能讓她離開保全自己。這就是我們現實生活的無奈,沒有人願意做為五斗米折腰的人,可這樣的人比比皆是。

  亦舒在《我的前半生》原著中説:“一個女人有好丈夫支撐場面,頓時身價百倍,丈夫一離開,頓時打回原形了。”

  説的也是電視劇裏的羅子君。

  表面上看,子君是最幸福的,只因為嫁給一個人,將終身幸福委託于他,從此下半生就有了著落,衣食無憂。做了十年全職太太,只知買買買。上海市井小女人,靠著撒嬌耍嗲,春風得意,趾高氣昂。但局外人都在心裏不屑:這女人什麼本事沒有,不過是嫁了個好老公而已。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難怪子君親妹妹都衝她大喊:“沒有人一輩子順風順水的!”

  淩玲也半故意半真心地對陳俊生感嘆過:“孩子和家務都有保姆負責,每天都這麼自在,這是我們這些覺都睡不夠的人不敢想的。”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一朝被丈夫提出離婚,如一拳打在精緻臉蛋上,頓時鼻青臉腫面目全非地倒在泥沼中。

  只有到這個時候,子君才發現,她的六千塊錢高定鞋履、她的真絲睡衣、她的江景豪宅,一切的一切,都像在沙子上堆砌的城堡,看似華麗,卻不堪一擊。

  只因是別人賞賜的,人家高興就給你,不高興了就收回來,賞另外的人。

  所有看官都松了一口氣——憑什麼她不勞而獲啊,憑什麼她就心安理得做米蟲。但是卻忘了她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也許婚前曾是一個有理想抱負、有自我意識的人。是陳俊生允諾照顧她一生,讓她一步步掉入溫柔的陷阱,把她變成一個萎靡不振沒有自尊沒有自我的米蟲。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就像《傷逝》《牽線木偶》和《玩偶之家》所表現的主題——不管供養你的人對你多麼好,但是只要他讓你將安全和未來完全交付于他,扼殺了你的生命力,他就是你的敵人。最可怕之處,是往往這樣的人都披著“好人”和“親近之人”的面具,讓人防不勝防。這在心理學上屬於大名鼎鼎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這麼多年,子君將整個生命與價值都交給陳俊生,結果被陳俊生一把甩開。陳俊生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標淩玲,子君卻成了徹頭徹尾的無用之人。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從古至今,許多女性,包括我自己總是被周圍環境教導,成功美滿的人生是依附於一個好男人。波伏娃早在《第二性》這本書中寫道:“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辛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現在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在《我的前半生》中,女主角羅子君的媽媽是個很值得琢磨的角色。她自己身為一名婚姻失敗的單親媽媽,獨自拉扯兩個女兒長大,所以她的悍勇與聒噪是保護色。可她真的愛著自己的女兒,願意為了女兒付出一切。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她的前半生因為婚姻失敗吃過的苦不想讓女兒重蹈覆轍,因為她知道做一個單親媽媽有多麼不容易。但是她錯把婚姻看成完全的利益,認為自己的女婿是一個長期的飯票。甚至同樣婚姻不幸福的妹妹子群也認為,姐夫出軌姐姐不知道做個金絲雀也挺好的。此時,在她們眼中,對於一樁婚姻來説,愛情是無足輕重的,背叛也是值得原諒的,只要生活能繼續。羅子君此時就是波伏娃筆下女性的典型範例。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在知道離婚是必然的結果後,羅子君的媽媽不管不顧地撒潑大鬧,但她絕不是第二個樊勝美的媽媽。她只是上海老弄堂裏一個普通的母親,希望能夠給被婚內出軌的女兒出氣,希望女兒一生平安喜樂不要遭此風波。可能她勢利、目光短淺、愛貪小便宜,有許多毛病。可是愛女兒這件事她和普天下所有的母親別無二致。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我一直沒覺得子君有錯,全心依賴一個人沒有錯,將全部人生交予一個人沒有錯,是陳俊生不守承諾在先。真正的全職太太就算是有保姆她要操心的事情也很多,孩子的學業、雙方父母和親戚的打點、丈夫第二日上班的衣服,以及這個月的衣食住行的開支。丈夫不能否認了這些之後淡淡地説一句“我和你不同步所以咱們沒話題”。

  何為同步?羅子君曾經千杯不醉,因為陳俊生不喜歡而戒了酒。結果陳俊生常去酒吧放鬆,在老卓那裏存酒,抱怨羅子君不懂自己。到底是誰不願意同步?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再者哪怕子君有自己的一份職業,也依然防不住陳俊生的變心。陳俊生也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來指責羅子君説他們沒有共同語言了。男人從來不承認婚姻解體是因為自己喜新厭舊移情別戀,因為那樣他要凈身出戶,他要背上道德污點,而他有時候還會良心不安。所以他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藉口:我們沒有共同語言。

  張愛玲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戳破了這個假像,男人有了發嗲賣乖的紅玫瑰,就會嫌棄紅玫瑰無法與他風花雪月詩詞歌賦;有了溫婉獨立的白玫瑰,就會嫌棄白玫瑰不顧家庭不合格。子君的草木皆兵,都是由於對陳俊生的愛以及不安全感,陳俊生也的的確確在出軌,子君是單純又不是蠢笨,一定是察覺到了蛛絲馬跡,否則不會跑到公司錯認小三鬧笑話。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一個女人,用腦子談戀愛,和用心談戀愛是不一樣的。用腦談,才會如淩玲般步步為營,句句熨帖。用心談,才會如子君般莽莽撞撞,患得患失。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亦舒原著裏,子君見到丈夫新歡,聽説她還有個兒子時,想“史涓生敢情有毛病,這跟他自己的家有什麼兩樣?他卻舍卻自己親生的孩子不要,跑來對著別的男人的孩子。”

  更是看透前夫:“他目前所唾棄的生活方式跟他將來要過的生活方式一模一樣,旁觀者清,我知道他是要後悔的。”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而在電視劇裏,陳俊生也確實犯蠢,因為淩玲的兒子不高興與自己的兒子相處,便想將自己的兒子寄養在爺爺奶奶家。隨後,他和淩玲之間的新生活也出現了裂痕,説出了:“淩玲,你吃相難看。”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他終是要後悔的。

  説到底,陳俊生是世俗意義上的“老實人”:認真工作、努力養家、脾氣溫和、很愛孩子,可他並不清楚,這樁婚姻錯不在於子君或者淩玲,而是他。

  曹禺的《日出》中,陳白露有這樣的對白:好好的一個男人,把他逼成丈夫,總有點不忍。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小姑娘,你還沒結婚吧,等有一天你到了我這個年紀,我這個處境,你就會知道相比起你的婚姻來説,教養是完全不值得一提的東西。”

  這段話被各大行銷號截圖群嘲,用來當作“不夠亦舒”的靶子。然而當我看著子君眼睛濕潤地説出這句話時,居然也有些想哭。我沒有結婚,無法感同身受,但是在那一刻居然有點共鳴。

  子君還説,“我知道我出了個很大的洋相,也知道他們那些所謂的職場精英一定在嘲笑著我這個愚笨的、魯莽的家庭主婦,但我不在乎,他們都是我世界之外的人,他們不會理解我的處境,我也懶得了解他們的生活。”

  亦舒女郎所説的“姿態好看”,常常被認為就是死要面子、打落牙齒也要和血吞,然後昂首挺胸昭告天下“我不在乎!”可這樣所謂的姿態,不過是自己在別人眼裏的姿態,是社會貼給自己的標簽,而非自己本身。

  亦舒原著裏也説了:在金錢與愛情面前賣弄自尊,是最愚蠢的事。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子君覺醒後的自立之路磕磕絆絆,沒有一上來就跑到公司當白領,沒有一下子進入職場便如魚得水,遇神殺神遇佛殺佛。對於一隻遠離職場太久的金絲雀,重返社會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在一次次受挫的時候她也曾萌生退意,開始直面生活的荊棘。這樣的情節不夠燃,卻足夠真實。感謝編劇沒讓子君一下子逆襲為女強人,而是在讓我們慢慢看到她在一步步地和過去的自己道別。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過去的子君,以穿上陳俊生為自己買的羊皮底高跟鞋為傲,但是如今的子君,以自己能夠跪著幫別人試鞋並且賣出一雙意大利手工限量為傲。這中間的心路煎熬,遠遠不是賀涵的職場名言可以克服的。

  子君已在婚姻的變故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她不再因為舊友的刻薄打壓就破口大罵來泄憤,而是能夠笑意盈盈地反客為主做出成績。當她穿著平底鞋走在江邊,整個人煥發著一往無前的生命力,這是她當闊太太時曾被泯滅過生存鬥志。現在的子君不卑不亢,能屈能伸,是真正的姿態好看。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説完子君我想説説唐晶,剛開始看劇的時候,我認為唐晶才是典型的“亦舒女郎”。她的穿著完全符合“性冷淡”風,她不相信愛情能夠天長地久而選擇將全副身心用來打拼事業,追求經濟獨立和思想自由。

  還未離婚前的子君説唐晶:“三十好幾的人了,連個家都沒有。”唐晶回她因為覺得家是負擔。

  唐晶認為每天結婚後夫妻兩人互相等對方回家、一起吃飯的三個小時是浪費了八分之一的生命。

  子君認為這其樂融融的三個小時,是她人生必要的一部分,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刻。

  可是一路看下來,唐晶居然才是最缺乏安全感、最容易感情衝動的那一個。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在很多觀眾看來,賀涵為了唐晶一往情深,專程給她送海膽,裝修一套豪宅,辭掉工作,為她盡可能挽留客戶——這麼多金優質的男士,唐晶竟然猶豫不決到底要不要跟他結婚!觀眾都著急了,又開始覺得唐晶作。

  唐晶和賀涵之間的愛情,更像是成年人的博弈,雙方你來我往,見招拆招。賀涵是一個利益至上極其自我的精英男,他最大的讓步,就是願意出讓一部分的利益來贏得一個女朋友的心。而唐晶作為一個破碎家庭長大、自己一路摸爬滾打闖出來的職業女性,想要的東西嘴硬心軟從不肯説明。

  賀涵的利己性格註定了他不會孤注一擲地全身心愛唐晶,而唐晶看似很獨立,心底裏還是個感情至上的小女孩。他們很多地方相似,卻在本質上有很多不同。賀涵對唐晶的愛裏摻雜了很多東西,在唐晶看來自己永遠是退而求其次的備選,永遠都不是賀涵的第一選擇。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賀涵跟唐晶能夠十年如一日走下來,是因為雙方約定了“不談未來、不談婚姻、不談戀愛”,可其實驕傲如唐晶,想要的不是這樣淺嘗輒止的知己兼愛人。她想要的是“無論什麼時候我都是你的第一順位”。她發現求同居都不過是權宜之計時,那顆心只能關得更緊。因為她恐懼往後的風雨同擔是不是只是一句玩笑話。

  她做不到賀涵那樣遊刃有餘的狀態,可她還憤恨這種狀態,不喜歡被人以愛的方式欺騙和傷害。唐晶就是活得太清醒,太懂得感情,太明白價值觀不同的兩個人在一起會引發多少矛盾。她不珍惜這段感情嗎?恰恰相反,她正是太愛賀涵,太想和他天長地久,以致于她瞻前顧後,再三思量,懼怕做得了一時夫妻,做不成一世愛侶。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她身上有“亦舒女郎”的影子,卻是過不了自己那一關。

  説到賀涵,我倒是覺得他與唐晶不合適,總是要散的。賀涵説,“抽筋扒皮才能脫胎換骨”。按照這個思路,他就是個養成控。唐晶走了,一張白紙的子君更有可塑性,於是他帶著聖母心愛上了自己的下一個作品,説不物化女性,還是要物化女性,一種更高級的物化。

  唐晶的改編也飽受指摘,原著中的唐晶是一個不會過於插手子君的家事,只準子君每天訴苦十分鐘的職場白骨精;而在劇裏,唐晶對子君事事依從呵護。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但正是唐晶對子君的真誠呵護最令人感動。比如唐晶跟賀涵從香港出差回來,知道子君疑心丈夫出軌實習生,趕緊拋下賀涵安排時間安撫子君,並且説“對於全職太太,丈夫出軌天就塌了”;子君第一天上班唐晶利用午休去便利店看她,和子君換鞋,給子君護手霜,喂子君吃飯;子君沒忍住花了唐晶的卡去做美容,唐晶當時就如同慈祥的母親對待犯了幼稚錯誤的孩子;唐晶堅定地對子君説:“他陳俊生養得起你,我唐晶也一樣養得起你……”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而子君在做嬌太太時,也願意為唐晶榨橙汁、洗手作羹湯。隔著螢幕我都感受到了她們之間的溫暖,那是氣息相通、休戚與共的真情實意。比《小時代》和《歡樂頌》的虛假姐妹情更堅實。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雖然我知道賀涵和唐晶分開、愛上子君是必然,但我仍不希望她們之間情比金堅的友誼是因為男人而破裂。

  拉拉雜雜説了這麼多,無非就是想表達,原著裏那個寵辱不驚笑看風雲的子君很美好,但是劇裏那個從無趣婦人成長為堅強女性,大器晚成的子君更真實可愛。而且她們最後都殊途同歸,獲得了新生。

  《我的前半生》告訴你,人生最要緊的是學會獨立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任何思想能逼著女性獨立,除非女性主動追尋獨立。編劇和片方正是敬佩這樣的“亦舒精神”,所以買了版權,挂上了“原著亦舒”四個字。

  只要相信自己,勇敢邁步,哪怕虛度了前半生也沒關係,後半生仍然有更多美麗風景在等著你。

  畢竟在《七月與安生》裏,安生的媽媽在她毀婚遠走前就説了:“女孩子無論選擇哪條路,都會很辛苦。”

  何不放手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