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越看越慢 編劇承認:注水15集!
《人民的名義》海報
原標題:我説《人民的名義》怎麼越看越“慢”,編劇承認:注水15集!
正在熱播的《人民的名義》大獲成功,可是許多觀眾表示,每每看到鄭西坡與鄭勝利這對父子的對話時就忍不住想快進。
另一部熱播劇《擇天記》,則因為幾位鮮肉演員之間沒完沒了的“尬聊”,以及許多一再重復的鏡頭,被部分觀眾吐槽為了注水無所不用其極。
再早一些的大熱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同樣也是許多觀眾認定的注水劇,不僅許多情感場面累贅拖遝,大量回憶鏡頭的反復使用,也令許多觀眾覺得有三生三世那麼長。而在許多製片方甚至評論人的眼中,觀眾對低品質注水劇集的容忍,卻是注水劇氾濫的關鍵原因。
在“觀眾引發注水劇”的邏輯裏,如果觀眾主動抵制這些注水劇集,讓這些注水劇無法得到良好的收視率和點播率,那麼為了實現收益最大化,製片方和平臺方當然也就不會將裹腳布越裹越長。可是這種説法忘了一個關鍵點——觀眾在當下的收視環境中,並不真正擁有選擇權。
當市場充斥著各種品質相對較高的注水劇和更多低品質的注水劇時,觀眾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從矮子裏拔將軍。這就是為什麼儘管《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充滿了注水的劇情,依然成為全民爆款——即使是裹腳布,這也依然是同檔期最好的裹腳布。
在美國,注水劇根本不可能有市場,這首先是因為美劇建立了周播和口碑反饋機制,觀眾的口碑通常會影響劇集後續收視,而一旦收視不佳,電視臺隨時可能落下砍劇的鍘刀——今年ABC電視臺的《兩世奇人》僅僅播出5集就被取消。
國內電視臺購劇的方式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按集數購買,一旦播出幾乎不會砍劇,即使注水戲被猛烈吐槽,也絲毫不會對劇集造成商業損失。《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就表示,劇作原本計劃拍攝40來集,為了商業收益考慮最後拍成了55集。《人民的名義》好的地方是,即使“注水”,依然有更多過硬的戲。而國産劇市場的參與者真正應該思考的問題是:如何有效地將市場上的“良幣”與“劣幣”區分開來,用市場機制和手段幫助觀眾重建味蕾,讓注水劇無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