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無論是立足中國,還是放眼國際,張藝謀都是一個敢於創新、挑戰未知的導演。迄今為止,他在中國電影界掀起兩股潮流,一次是以《紅高粱》為標誌的藝術興盛,一次是以《英雄》為起點的商業復興。
張藝謀 組委會供圖
1988年,張藝謀第一次代表中國電影人站在了世界電影的舞臺上——柏林國際電影節領獎臺。他的處女作《紅高粱》獲得評委會高度認可,奪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該片以令人驚嘆的攝影,講述民族的故事,獲得國際影人的稱讚。
海報 組委會供圖
處女作的巔峰成就,並沒有束縛住張藝謀前進的腳步。1990年代,他又以《秋菊打官司》和《一個都不能少》,兩度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成為中國電影在世界影壇當之無愧的標杆。
2000年後,隨著中國電影的市場化發展,張藝謀將探索的觸角伸向了商業片領域,2002年底上映的《英雄》幾乎是一部救市電影,刺激了觀眾走進電影院的熱情。
張藝謀 組委會供圖
從影三十多年來,張藝謀從未將自己的創作局限在某一類型或領域之中。他的電影的主題總是在變,但對電影美學探索的精神始終如一。他的劇情片、愛情片、武俠片,甚至是最新嘗試的現代犯罪片,都有對自我的突破。現在的他仍然像年輕人一樣保持旺盛的創作力。
北京國際電影節創辦至今,張藝謀多次作為嘉賓亮相中外影人交流活動,以及頒獎典禮,傳承老電影人的優秀經驗和品質。他的電影也多次在北京國際電影節展映,掀起搶票風潮。
2019年的天壇獎頒獎典禮上,張藝謀説出了一位根植中國故事三十多年的老導演,對新時代的中國及世界電影人的期許:“還有更多中國故事需要被講述,更多世界故事希望在這裡被看到。”
2020年,是個不尋常的年份,中國和世界各地的電影人都面臨了一場必須克服的挑戰,與此同時,線上技術的發展則為電影産業帶來了新的可能。
在此時機,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特別邀請張藝謀參加8月22日的啟動式,希望能將他從容應對時代的挑戰和機遇的精神,傳達給所有電影人。